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玲专利>正文

一种被动方式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4602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尤其公开了一种输送固体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滴管或吸管输送装置,特别是公开了一种以被动方式给与固体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滴管或吸管输送装置。该装置结构包括内部有可触发性封闭部件12的管状容器11;可触发性封闭部件12可因条件的触发而成为非封闭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滴管或吸管输送装置能有效地将活性成分以固体保存,使用时该活性成分可迅速与液体一起给药,能有效地控制给药剂量,尤其适宜于临床年老、年幼和急救患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输送固体活性 成分或其制剂的滴管或吸管输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以被动方式给与固体活性成 分或其制剂的滴管或吸管输送装置。技术背景在给药系统中,药物可以被制成各种各样的剂型,例如片剂、胶囊、注射 剂等,增加了病人选择的余地。但由于药物活性成分的性质不同,表现出的稳定 性也大为不同,例如有些药物极其不稳定,遇到溶剂就容易分解而失去疗效,因 此必须将其制成固体制剂保存。另外,不同的病人其自身的情况也不同,需要不同的剂型和给药方式來满 足自身的需要,例如对于老年病人或者年幼,因为吞咽功能不足的原因,在服用 普通片剂或者胶囊方面存在困难,必须制成液体制剂来服用,但有些药物,制成 液体制剂时非常不稳定,在短时间内就容易分解而失去药效,需要现配现用,这 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因此针对以上的情况,世界各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 究,以制备适合于特定人群的药物剂型和给药系统。例如,美国Alza公司提出了将药物置于一个管中,采用吸入的方式将药物 吸入病人口腔中,在吸入的过程中,固体药物和溶媒混合,部分溶解和分散,既 解决了药物的稳定性要求,又适合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和儿童使用,同时由于在工 厂之内,即实现了单剂量包装,因此给药剂量非常准确。但该装置存在的缺陷在 于,该装置为一主动给药装置,只有当患者意识清醒时,才能使用;且需要患者 有足够的控制吸吮的肌肉力量和控制消化道与呼吸道开合的技巧,否则容易造成 药物被吸入呼吸道而造成呛咳和给药剂量不准确,或造成药物溶解后返流回溶媒 容器中,造成药物的浪费、给药量的不确定和服用水量的大大增加,特别是对于 6岁以下的婴幼儿患者、主动服药能力较弱的老年患者和脑卒中、肌无力等患者 来说,该问题尤其严重;该装置在设计中,由于患者是主动服药,且装置设计未能考虑服用过程中溶媒与载有活性成分的固体颗粒的有效混合和溶解,会在服药 的同时大量服用溶媒,这在一些情况下会影响患者依从性,甚至会影响药物疗效 本身,例如对肿瘤放化疗之后须服用止吐药物的患者而言,大量溶媒携带药物 对咽喉和消化道的刺激会反射性的造成呕吐反应,使得药物给药剂量和患者依从 性都难以得到保证;该装置中的固体药物在长时间的运输途中,由于摩擦和碰撞 等原因,可能会造成颗粒粉碎为细小粉尘,这在主动吸入的过程中会造成粉尘入 肺,引起呛咳或肺部副反应以及给药剂量的不准确;同时该装置由于只能采用主 动给药方式,故对服药体位有一定要求,患者不能够以仰卧方式服用药物,这对 于行动不便的心血管病患者、中风患者等都造成了服药的困难。因此该给药装置 临床上存在难以被病人和医生接受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面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的专利技术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活性成 分或其制剂的输送装置,尤其是一种输送固体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滴管或吸管输 送装置,特别是一种以被动方式输送固体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滴管或吸管输送装 置。本专利技术输送装置既能保持现有技术中的优点,又解决了如下技术问题;即 通过输送装置中的活性成分或其制剂从生产完成后到患者使用前的过程中,始终 保持固体状态,而在服用时,通过附加装置使输送装置中的活性成分或其制剂与 溶媒迅速混合,成为溶液或混悬液制剂,同时触发可触发封闭部件而完成对患者 口腔或相应腔体的给药。如此既可以满足临床服用普通片剂或者胶囊等固体制剂存在吞咽困难患者 的临床要求,有效地将活性成分以固体保存,又在服用前形成液体状态,保证老 年患者、婴幼儿、吞咽困难患者和特殊服药不便人群的服药依从性。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同时解决了以下技术问题与普通颗粒剂和干糖浆剂型相比,由于溶媒直接冲刷带有活性成分或其制 剂的输送装置管状容器内壁,且溶媒在较小腔体一管状容器内与活性成分或其制 剂混合后,很快在压力作用下,通过原本被可触发性封闭部件阻挡的第二端进入 到患者相应腔体中,从而避免药物附着于包装上和配制糖浆或溶液过程中的浪费 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给药剂量不准确和大量溶媒的服用;与溶液剂型,如糖浆剂、口服液剂等相比,由于活性成分或其制剂从生产 完成后到患者使用前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固体状态,因此可以提高药物稳定性, 避免在溶液中加入稳定剂,如助悬剂、增稠剂、抗氧化剂等,同时避免因防腐剂 的加入带来的毒副反应和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与溶液剂型相比,辅料添加量少, 总包装体积小、重量大大减轻,使得储藏、运输占地小,从而降低总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使传统的颗粒剂在生产、包装、储藏、运输过 程中产生的粉尘和碎粒在给药前的过程中得以消除,避免这些粉尘和碎粒形成尘 雾通过患者口腔,直接刺激患者呼吸道。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物给药的方便输送装置,通过附 加装置给予溶媒,同时伴随正压或者负压,将使得药物在管状容器内的配制过程 大大缩短,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使得医生、护士和护理家属在给患者喂服药 物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时间显著缩短。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提供一种急救盒或试剂盒,优选的是预混装形式, 所述预混装形式的急救盒或试剂盒为在附加装置中预先装好溶媒,经单键触发即 可完成溶媒输送入管状容器、溶媒与活性成分混合、触发封闭部件成为非封闭性 的,从而将混合了活性成分的溶媒注入患者口腔或相应腔体中,其可以便利地供 患者使用,尤其是供急救人员给如中风、心脏病急性发作等需急救的患者使用, 或由患者自行使用。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以被动方式输送活性成分制剂的输送装置包括设有触发性封闭部件 12的管状容器11;触发性封闭部件12可因溶媒或压力的触发而变成非封闭部件。 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可以于使用时再加入管状容器11;但为了使用者的方便, 优选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位于管状容器11内,并被触发性封闭部件12封闭于 管状容器ll内(参见图l)。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管状容器U具有第一端16和第二端17,所述第一端16和 第二端17通常具有一个开口。但是根据需要第一端(16)和第二端(17)也可 以具有多个开口,数量可以多达1000个甚至更多。开口数量和位置并不是决定 性的,只要开口分别位于管状容器的两端近端部即可。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管状容器11可以是一段管子或一种中间膨出或縮窄、内径 可变、或内径具有螺旋形花纹的管状容器,其材料优选为塑料、橡胶、玻璃、纸、 金属或其它复合材料,该塑料、橡胶、玻璃、纸、金属或其它复合材料具有一定 的硬度。管状容器11的长度和粗细根据活性成分13的量加以确定。其长度可以 为0.5 — 100厘米,优选0.5 — 50厘米、l一40厘米、1.5 — 30厘米、2—20厘米, 最优选2 — 15厘米。其直径可以为O.l — lO厘米,优选0.2 — 5厘米、0.3 — 3厘米、 0.4—2.5厘米、0.4—2厘米,最优选0.4 — 1.5厘米。本专利技术的触发性封闭部件12,其位置设在管状容器11内或与第二端17相 连。在未触发状态下,封闭住管状容器ll的第二端17,可防止活性成分或其制 剂13从第二端17漏出,并可因溶媒或压力或其它原因的触发而变成非封闭部件, 使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在触发状态下可以从第二端17排出。优选采用溶媒或压 力引起触发。触发封闭部件12的溶媒或压力可以来源于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端(16)和第二端(17)的管状容器(11),所述第一端(16)和第二端(17)具有开口,并且在所述第二端(17)设有触发性封闭部件(12),其位置设在管状容器(11)内或与第二端(17)相连;所述触发性封闭部件(12)是指该部件在未触发状态下,为封闭第二端(17)的封闭性部件;而在满足触发条件的状态下,成为对第二端(17)的非封闭性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6-12-31 20062017289771、一种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端(16)和第二端(17)的管状容器(11),所述第一端(16)和第二端(17)具有开口,并且在所述第二端(17)设有触发性封闭部件(12),其位置设在管状容器(11)内或与第二端(17)相连;所述触发性封闭部件(12)是指该部件在未触发状态下,为封闭第二端(17)的封闭性部件;而在满足触发条件的状态下,成为对第二端(17)的非封闭性部件。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由触发性封闭部件(12)封闭于管状容器(11)内的活性成分或其制剂(13)。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触发性封闭部件(12)为溶媒或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所述溶媒或压力触发部 件未触发时,为封闭管状容器的(11)的第二端(17)的封闭性部件,阻碍活性 成分或其制剂(13)从第二端(17)漏出,而当与溶媒或压力接触后溶解或变形 成为对第二端(17)的非封闭性部件,允许活性成分或其制剂从第二端(17)释 放。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 发性封闭部件(12)为溶媒触发性封闭部件,所述溶媒触发性封闭部件全部由速 溶性材料制成或一部分由速溶性材料制成,其余部分由不溶于所述溶媒的材料制 成。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速 溶性材料为速溶性微孔材料。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速 溶性微孔材料为棉花糖、膨化材料、充气巧克力、速溶膜,速溶片剂或口崩片剂。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 发性封闭部件(12)为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所述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包括如下 部件板状物(98)、压力敏感部件(96)、控制板状物运行轨迹的套筒(35), 所述套筒(35) —端封闭,压力敏感部件(96)固定于该封闭端,套筒(35)另 一端与管状容器的(11)的第二端(17)相连接,套筒(35)的侧壁设有开口 (38)。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 力敏感部件(96)为弹簧或压縮空气套筒(322)。9. 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控制板状物(98)向第一端(16)行程的第一终止点(33)和向套筒(35) 封闭端行程的第二终止点(34)。10.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触发性封闭部件(12)为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所述压力触发性封闭部件包括如 下部件封闭第二端(17)的具有开口的第一密封部件(71)、与第一密封部件 的开口 (77)相啮合的第二密封部件(72)和连接第一封闭部件(71)和第二封 闭部件(72)使其不会掉入患者口腔和其他相应腔体中的连接部件(73)。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二密封部件(72)为塞子状部件或板状物,所述板状物上设置有与第一密封部 件的开口 (77)相啮合的凸起;,所述连接部件(73)为弹性丝状物、有孔弹性 薄膜或杆状物,所述杆状物具有能穿过第一密封部件的开口 (77)的细长端和不 能穿过第一密封部件的开口 (77)的膨大端。12. 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或其制剂的装置,其特征 在于还包括能够向管状容器(11)的第一端(16)提供溶媒或压力的附加部件。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送活性成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玲
申请(专利权)人:董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