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及键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41650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按键及键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按键,其包含:上盖,具有一开口;框架,设置于该上盖下;键帽,位于该开口内,该键帽具有相对的二侧边;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该键帽的该相对的二侧边与该框架之间,该二连接部受该上盖止抵以限制该键帽向上移动的行程;以及底板,设置于该框架下。(*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键及键盘
本技术关于一种按键及键盘,特别是关于一种避免键帽被掀出上盖外的按键及键盘。
技术介绍
就目前个人计算机的使用习惯而言,键盘为不可或缺的输入设备之一,用以输入文字、符号或数字。不仅如此,举凡日常生活所接触的消费性电子产品或是工业界使用的大型加工设备,皆需设有按键结构作为输入装置,以操作上述的电子产品与加工设备。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1为先前技术的按键1的俯视图,而图2为图1中的按键 1沿剖面线X-X'的剖面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按键1包含框架10、键帽12、连接部14、 底板16以及弹性件18。框架10具有开口 100,而键帽12则位于开口 100内。底板16设置于框架10下。弹性件18设置于键帽12以及底板16之间,当键帽12相对底板16上下移动时,弹性件18可提供按键回弹的回复力以及按键的按压触感。连接部14连接于键帽 12的一侧边121与框架10之间以形成一悬臂梁(a cantilever beam),并搭配弹性件18 以实现键帽12稳定升降的目的。然而,现有的按键1缺乏特定结构以限制键帽12相对底板16向上移动的行程,故键帽12有可能产生在向下按压后,被弹性件18向上回弹而过度向上掀起的疑虑。甚至严重者,连接部14可能因上掀行程或力量过大以致断裂而造成键帽 12脱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按键,其包含上盖,具有一开口 ;框架,设置于该上盖下;键帽,位于该开口内,该键帽具有相对的二侧边;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该键帽的该相对的二侧边与该框架之间,该二连接部受该上盖止抵以限制该键帽向上移动的行程;以及底板,设置于该框架下。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其中该二连接部分别为L型,其两端点分别连接于该键帽的对应的该侧边以及该框架。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其中该二连接部分别为L型,该连接部以一端点连接于该框架,该连接部以该端点的对边连接于该键帽的对应的该侧边。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其中该二连接部分别具有连接段以及止抵段,该连接段连接于该框架以及该止抵段之间,该止抵段连接该连接段以及该键帽的对应的该侧边,该止抵段受该上盖止抵以限制该键帽向上移动的行程。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盘,其包含底板;以及复数个按键,设置于该底板上。每一按键包含上盖,具有一开口 ;框架,设置于该上盖下;键帽,位于该开口内,该键帽具有相对的二侧边;以及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该键帽的该相对的二侧边与该框架之间,该二连接部受该上盖止抵以限制该键帽向上移动的行程。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其中该键帽具有与该开口相应且略小的轮廓。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其中该二连接部分别为L型,其两端点分别连接于该键帽的对应的该侧边以及该框架。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其中该二连接部分别为L型,该连接部以一端点连接于该框架,该连接部以该端点的对边连接于该键帽的对应的该侧边。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其中该二连接部分别具有连接段以及止抵段,该连接段连接于该框架以及该止抵段之间,该止抵段连接该连接段以及该键帽的对应的该侧边,该止抵段受该上盖止抵以限制该键帽向上移动的行程。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其中该框架、该二连接部以及该键帽一体成型。相较于先前技术,本技术可防止键帽掀起或脱落的状况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先前技术的按键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的按键沿剖面线X-X'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键盘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其中一按键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的按键沿剖面线Y-Y'的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按键的俯视图。图7为图6中的按键沿剖面线P-P'的剖面图。图8为本技术实第三施例的按键的俯视图。图9为图8中的按键沿剖面线Z-Z'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图3为根据本技术一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键盘2的示意图。如图 3所示,键盘2包含复数个按键3以及一底板4。每一个按键3设置于底板4上,以供使用者按压,进而执行使用者所欲输入的功能。请参阅图4以及图5,图4为图3中其中一按键3的俯视图,而图5为图4中的按键3沿剖面线Y-Y'的剖面图。如图4以及图5所示,按键3包含上盖30、框架32、键帽34、 二连接部36、弹性件38以及底板4。上盖30具有一开口 300,而键帽34位于开口 300内, 且具有与开口 300相应且略小的轮廓,但键帽34与开口 300的外型并不以此为限。框架32 设置于上盖30下。底板4设置于框架32下。弹性件38设置于键帽34与底板4之间。键帽34具有相对的二侧边340。二连接部36分别连接于键帽34的相对的二侧边340与框架32之间。于此实施例中,二连接部36分别为L型,而两个连接部36的第一端点361连接于键帽34对应的侧边340,第二端点362则连接于框架32非面对键帽34侧边340的一连接面321上。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框架32、键帽34以及二连接部36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其亦可为各自分开的组件。由图4以及图5可看出,由于连接键帽34的二连接部36局部位于上盖30下方,因此当键帽34受压向下且经弹性件38向上回弹后,二连接部36可受上盖30止抵以限制键帽34超过水平线向上移动的行程,藉此可避免键帽34被掀出上盖30外。于实际应用中,按键3可另包含电路板(未显示),其中电路板设置在底板4上。弹性件38具有一触发部380,电路板上具有对应于触发部380的开关,例如薄膜开关 (membrane switch)或其它触发性开关。弹性件38可为橡胶垫圈(rubber dome),但不以此为限。弹性件38即提供键帽34相对底板4下压时所需的回弹回复力来源以及键帽34 的按压触感。当键帽34被按压时,弹性件38的触发部380会触发电路板上的开关,进而执行使用者所欲输入的功能。请参阅图6以及图7,图6为本技术一第二实施例的按键3'的俯视图,而图7 为图6中的按键3'沿剖面线P-P'的剖面图。如图6以及图7所示,二连接部36'分别为 L型。此外,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二连接部36'分别以一第一端点361' 连接于框架32上面对键帽34两侧边340的两侧面322,而二连接部36 ‘以第一端点361 ‘ 的对边362'连接于键帽34的对应的侧边340。与前述实施例相仿,二连接部36‘受上盖 30止抵以限制键帽34超过水平线向上移动的行程,藉此可避免键帽34被掀出上盖30夕卜。 需说明的是,图6与图4中相同标号的组件,且图7与图5中相同标号的组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请参阅图8以及图9,图8为本技术一第三实施例的按键3〃的俯视图,而图 9为图8中的按键3"沿剖面线Z-Z'剖面图。如图8以及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二连接部36"分别具有一连接段364以及一止抵段366,连接段364连接于框架32的连接面321以及止抵段366之间,而止抵段366则连接于连接段364以及键帽 34的对应的侧边340上。二连接部36"的止抵段366可受上盖30止抵以限制键帽34超过水平线向上移动的行程,藉此可避免键帽34被掀出上盖30外。需说明的是,图8与图4 中相同标号的组件,且图9与图5中相同标号的组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综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包含:上盖,具有一开口;框架,设置于该上盖下;键帽,位于该开口内,该键帽具有相对的二侧边;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该键帽的该相对的二侧边与该框架之间,该二连接部受该上盖止抵以限制该键帽向上移动的行程;以及底板,设置于该框架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令溪蔡柏伟颜志仲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