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涛专利>正文

一种防治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的杀菌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401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植物化学保护领域,特别涉及番茄灰霉病防治的化学杀菌剂及防治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杀菌剂为包括有二种复配的用于防治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的杀菌剂A和B,分别用复配的杀菌剂A处理番茄花和用复配的杀菌剂B对整个植株喷雾施药,使不同的两种复配杀菌剂A、B对田间灰霉菌施加不同的选择压力,达到有效控制灰霉菌抗药菌群造成病害流行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能够长期有效地防止灰霉病菌抗药菌群的流行,并减少杀菌剂的使用量,稳定高效地控制病害发生。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本方法的防病效果稳定在95%以上,病果率一般不超过2%。防治相同面积,本方法使用的杀菌剂用量只需传统方法的一半左右。(*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植物化学保护领域,特别涉及番茄灰霉病防治的化学杀菌剂及防治技术方法。
技术介绍
由灰葡萄孢真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的番茄灰霉病是番茄低温季节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由于没有抗该病的番茄品种,番茄灰霉病的防治只能依靠使用杀菌剂。由于番茄灰霉病菌极易发生抗药性变异,这导致某些杀菌剂使用浓度的提高,甚至使某些杀菌剂失去防治作用。这些情况导致生产成本的大幅增加和番茄亩产量下降的同时,过量的使用农药也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由于菜农无法预测番茄灰霉病菌抗药性变异的情况,菜农很难使用一般的市售杀菌剂获得对番茄灰霉病的理想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治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的杀菌剂及其防治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能够长期有效地防止灰霉病菌抗药菌群的流行,并减少杀菌剂的使用,稳定高效地控制病害发生。2、技术方案一种防治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二种复配的用于防治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的杀菌剂A和B,杀菌剂A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配制25-35%的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和5-15%的2,4,5,6四氯-1,3-苯二甲腈原药,其余为助剂和水,加工成有效成分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该杀菌剂为包括有二种复配的用于防治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的杀菌剂A和B,杀菌剂A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配制:25-35%的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和5-15%的2,4,5,6四氯-1,3-苯二甲腈原药,其余为助剂和水加工成有效成分为40-50%的超微可湿性粉剂型或40-50%的悬浮剂型;杀菌剂B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配制:10-15%的3,4-二乙氧苯基氨基甲酸异丙酯,10-15%的苯并咪唑-2-氨基甲酸甲酯和15-20%的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其余为助剂和水配成40-50%的超微可湿性粉剂或悬浮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该杀菌剂为包括有二种复配的用于防治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的杀菌剂A和B,杀菌剂A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配制25-35%的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和5-15%的2,4,5,6四氯-1,3-苯二甲腈原药,其余为助剂和水加工成有效成分为40-50%的超微可湿性粉剂型或40-50%的悬浮剂型;杀菌剂B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配制10-15%的3,4-二乙氧苯基氨基甲酸异丙酯,10-15%的苯并咪唑-2-氨基甲酸甲酯和15-20%的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其余为助剂和水配成40-50%的超微可湿性粉剂或悬浮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杀菌剂A中的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为N-3,5二氯苯基丁二酰亚胺或速克灵或农利灵。3.一种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单作用位点杀菌剂与广谱性的多作用位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涛
申请(专利权)人:杨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