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25459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来自蒸汽出口的蒸汽不直接向大气开放,而且不会发生蒸汽出口的堵塞。蒸汽排出部(28)向盖下板(9B)的下方开口,并且该蒸汽排出部(28)由多个小孔(28A)形成。容器主体(5)内的蒸汽排出到盖体(9)和肩部件(6)之间的空间,因此减少了被蒸汽烫伤的可能性,并且即使在盖下板(9B)的蒸汽排出路(28)结露的水滴飞散或下落,也会飞散或下落在盖下板(9B)和容器主体(5)之间,因此不存在污染外部的可能性。并且,通过将盖下板(9B)的蒸汽排出部(28)设为多个小孔(28A),能够防止异物进入而堵塞蒸汽排出部(28),同时能够使排出的蒸汽扩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式热水壶(air pot)等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这种容器,在收纳内容液的容器主体的上部设置中栓,在该中栓的下部设置扬水管,在该中栓的上部设置与扬水管连通的注出口,进一步在设置于中栓上方的盖体的下面部形成中空部,使设置于盖体内的气泵的吐出口经由中空部与容器主体连通,并在中空部形成与大气连通的蒸汽排出孔,并且设置对蒸汽排出孔进行开闭的开闭阀,另一方面,在操作开闭阀的操作杆上,设置在操作该操作杆使开闭阀关闭蒸汽排出孔之后将对电机进行控制的开关设为关闭的开关操作部,然后,在热水蓄留于容器主体的状态下,蒸汽经由中栓的空气通过孔、盖体的整体排出孔而排出到盖体与中栓之间。另一方面,公知的技术中,在注入热水时,通过开关操作而启动气泵,空气通过盖体的蒸汽排出孔、中栓的空气注入口向容器主体内供给,从而使热水在扬水管中上升而从注出口被注出。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3-18851号公报若在盖的外廓表面设置蒸汽出口而将蒸汽向外部排出,因蒸汽出口烫而存在烫伤的可能性。此外,有时附着在蒸汽出口的结露水会飞散或下落。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虽然还有将蒸汽暂时导入到小箱状的蒸汽缓冲器使蒸汽温度下降后排出的方法,但这种情况下部件增多,构造繁杂,耗费空间,而且成本上升。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通过将蒸汽出口开在盖下板而将蒸汽排出到盖下板和容器整体侧之间,从而不用将蒸汽直接向大气中开放就能解决问题。但是,这种情况下,如果蒸汽出口被异物堵塞,则容器主体的内压增高,存在容器主体内的热水等因自然吐出而向容器之外吐出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在设有将容器主体内和大气连通起来的蒸汽路,在该蒸汽路设置开闭阀,并且将开闭阀设置成与上述气泵的开关的操作部联动的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中,使来自蒸汽路的蒸汽出口的蒸汽不直接向大气开放,并且使蒸汽出口不被堵塞。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为一种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利用电动式气泵将空气送入容器主体内,从而注出上述容器主体内的内容液,并且在上述容器主体的盖体设置将上述容器主体和大气连通起来的蒸汽的排气路,在该排气路上设置开闭阀,并且使该开闭阀与上述气泵的开关的操作体联动,其中,上述盖体内的上述排气路的蒸汽排出部向上述盖体的盖下板的下方开口。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涉及的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上述蒸汽排出部由多个小孔形成。按照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通过将蒸汽排出部向盖下板的下方开口,使容器内的蒸-->汽向盖下板的下方即盖体和容器主体之间的空间排出。排出到上述空间的蒸汽,最终从盖体和容器主体的间隙扩散而向外部排出。从而,在关闭盖体时,蒸汽排出部位于人无法直接接触的位置,因此减少了被蒸汽烫伤等的可能性,并且即使在盖下板的蒸汽出口结露的水滴飞散或下落,也会飞散或下落在盖下板和容器主体之间,因此不存在污染外部的可能性。此外,按照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通过将盖下板的蒸汽排出部设为多个小孔,能够防止异物进入而堵塞蒸汽出口。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整体的纵向剖视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整体的立体图。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中栓的立体图。图5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盖体的整体剖视图。图6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盖体的锁合操作部周围的剖视图。图7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阀壳体周围的分解立体图。图8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注出操作体被按压的状态下内压低时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图9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注出操作体被按压的状态下内压高且注出热水时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图10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密封件周围的简要剖视图。图1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简要剖视图。图1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简要剖视图。符号说明:5...容器主体;8...气泵;9...盖体;24...注出操作体;26...开闭阀;28...蒸汽排出部;28A...孔;29...排气路;31A...开关。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此外,以下说明的所有结构并不是本专利技术的必要构件。图1~图10表示实施例1,电动式热水壶1具备:容器主体5,其具备收纳水等液体的有底的内筒2、以及在该内筒2的外侧将口部3与内筒2相互连接起来且兼做外装的有底的外筒4;大致水平且大致圆板状的肩部件6,该肩部件6又称作除水部件等,其结合成在外筒4的外周上端侧和容器主体5的口部3之间进行覆盖;中空的盖体9,其内设具备电动式隔膜(未图示)的气泵即电动式的泵8且开闭自如地安装于肩部件6的上表面;中栓12,其在上部设置用于使内筒2内的液体排出的扬水管10,并且在上部具备与扬水管10连通的注水管11,并对口部3装拆自如地进行密闭;以及U字形状的提手13,其将两端转动自如地连结到肩部件6。-->容器主体5为将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内筒2和外筒4之间设为真空部14的真空双层结构,外筒4的下表面嵌接有合成树脂制的底部件4A,该底部件4A的外缘从外筒4的边缘向后侧突出的后侧突出长度M形成得比从外筒4的边缘向前侧突出的前侧突出长度L大。此外,以肩部件6的口部3侧为中心大致水平地设置接受盘部15,设在其前部的嘴部16在前端设有供注水管11插通的口孔17。另外,在比中栓12的上表面的中心靠前侧的位置,以隔着注水管11的方式设有由左右一对突起构成的装拆用提手18,另一方面,在中栓12下表面的后侧,以除去扬水管10侧和中央部的方式向下方稍稍突出地设置朝下的中空凸处19。此外,在以口部3侧为中心的接受盘部15的嘴部16侧设有锁合爪用卡合片22,该锁合爪用卡合片22与和杆状的锁合操作部20联动的锁合爪21卡合,其中,锁合操作部20表露于盖体9的表面。锁合操作部20包括:以其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为支点的枢轴21A、将前侧作为力点的抓取部20B、以后侧为作用点的作用部20C,因此,在向盖体9安装锁合操作部20时,由于抓取部20B的下方设有作为垫部9E的垫板,抓取部20B不会落入盖体9,而作用部20C侧则可以落入盖体9,并且如图2所示,该锁合操作部20被设置成当抓取部20B转动至斜上方时停止。而且,如图6所示,锁合操作部20的抓取部20B常态下与垫部9E卡合。这是因为抓取部20B被弹簧21A向俯卧方向施力而造成的,该弹簧21A对与锁合操作部20联动而能够与锁合爪用卡合片22卡合的锁合爪21总是向后方施力。另外,上端被弹簧21A向后方施力的锁合爪21,沿上下方向贯通由形成在盖下板9B上的贯通孔构成的贯通部9C,并且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以将其下端卡合于锁合爪用卡合片22。进而,在锁合爪21上一体地设置由板状覆盖物构成的罩部21B,该罩部21B总是对贯通部9C的上部开口进行闭塞。该罩部21B的长度形成为至少与将贯通部9C的前后长度和行程长度相加而得到的长度相同或比其大,并且罩部21B的宽度形成为与贯通部9C的宽度相同或比其大。因此,无论锁合爪21位于贯通部9C的前部或后部,罩部21B都能在贯通部9C的间隙上滑动而总是对该贯通部9C的间隙进行闭塞。内设泵8的盖体9被可装拆的枢接部件23摆动自如地枢支承,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其被设置成利用电动式气泵将空气送入容器主体内,从而喷出上述容器主体内的内容液,在上述容器主体的盖体设置将上述容器主体内和大气连通起来的蒸汽的排气路,在该排气路上设有开闭阀,并且使该开闭阀与上述气泵的开关的操作体联动,该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的特征在于,上述盖体内的上述排气路的蒸汽排出部向上述盖体的盖下板的下方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3.23 JP 2010-0669361.一种电动加压注出式液体容器,其被设置成利用电动式气泵将空气送入容器主体内,从而喷出上述容器主体内的内容液,在上述容器主体的盖体设置将上述容器主体内和大气连通起来的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利行村上靖浩木暮刚
申请(专利权)人:膳魔师中国家庭制品有限公司膳魔师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