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子头自动组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22572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起子头自动组装机,包含有一机台单元、一入料单元、数个组装单元、一检测单元及一出口单元,机台单元具有一机台、一分度盘及数个夹持机构,入料单元具有一供应塑料条的第一供料机构及一第一组合机构,第一组合机构可推送塑料条进入夹持机构内,组装单元具有一供应起子头的第二供料机构及一第二组合机构,第二组合机构可推送起子头组入塑料条内,检测单元具有一检查起子头数量正确与否的检测头,出口单元具有一供良品输出的第一出口及一供不良品输出的第二出口,通过上述组合,可达到提高组装效率及节省人力成本的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组装机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提高组装效率及节省人力成本的起子头自动组装机
技术介绍
参见图1所示,一般起子头的组装作业主要是在一塑料条1上凹设有多数个插入孔101,每一插入孔101各可供一预定规格形状的起子头2套入,组装人员将不同规格形状的起子头2依序组入塑料条1内,如此可完成起子头2的组装作业。上述作业虽然可让起子头2组入塑料条1内,但是整个动作顺序是由组装人员手工挑捡出起子头2,再用手推压起子头2套入塑料条1的插入孔101内,这种手工组配方式相当耗时且费力,会耗费相当多的人力成本,就效率而言,一件成品经人工组装大概要花费 1分钟左右的时间,组装时间久,工作效率并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组装效率及节省人力成本的起子头自动组装机。本技术提供一种起子头自动组装机,其包含有一机台单元、一入料单元、数个组装单元、一检测单元及一出口单元,其中机台单元具有一机台、一设置在机台上可作回转的分度盘、以及数个设置在分度盘外周处的夹持机构,该机台以分度盘为中心,环绕地依序界定出一起点位置、数个工作站位置、一检测位置及一终点位置;入料单元设置在机台的起点位置处,具有一可供应塑料条的第一供料机构、以及一设置在分度盘外围处与第一供料机构相连的第一组合机构,第一组合机构设有一可推送塑料条进入夹持机构内的第一推抵件;数个组装单元分别设置在机台的工作站位置处,每一组装单元都具有一可供应起子头的第二供料机构、以及一设置在分度盘外围处与第二供料机构相连的第二组合机构,第二组合机构设有一可推送起子头组入塑料条内的第二推抵件;检测单元设置在机台的检测位置处,具有一可对塑料条检查组入起子头数量正确与否的检测头;出口单元设置在机台的终点位置处,具有一受检测单元控制可供塑料条良品输出的第一出口、以及一可供塑料条不良品输出的第二出口。本技术所述的起子头自动组装机,夹持机构具有一个固定模座、一个活动设置在固定模座上的夹持块、以及至少一个作动夹持块使夹持块朝固定模座方向夹合的弹性件。本技术所述的起子头自动组装机,入料单元具有一个衔接机构,衔接机构设置在第一组合机构与夹持机构中间,具有一个能上下升降移动的导块。本技术所述的起子头自动组装机,入料单元具有一个第一开模机构,第一开模机构具有一个第一基座、以及一个设置在第一基座上的第一驱动器,第一驱动器伸设有一个能上下移动的第一作动件。本技术所述的起子头自动组装机,出口单元的第一出口及第二出口分别具有一个第二开模机构,第二开模机构具有一个第二基座、一个设置在第二基座后方处的第二驱动器、以及一个设置在第二基座前方处的第三驱动器,第二驱动器伸设有一个能上下移动的第二作动件,第三驱动器伸设有一个能上下移动的第三作动件。本技术所述的起子头自动组装机,第二组合机构具有一个基座、一个设置在基座侧边处与第二供料机构相接连的入料座、一个滑设在基座上能横向移位的滑座、以及一个伸设在滑座上能上下移动的导座。本技术所述的起子头自动组装机,机台单元具有一个设置在分度盘中央处的操作机构,操作机构具有一根立柱、以及一个轴设在立柱上能作360度旋转的操作面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入料单元、组装单元、检测单元及出口单元,可快速且自动地完成塑料条组装起子头作业,借此达到提高组装效率及节省人力成本的效^ ο附图说明图1是一般塑料条与起子头的组装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起子头自动组装机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说明本技术包含有一机台单元、一入料单元、数个组装单元、一检测单元及一出口单元;图3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图;图4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入料单元具有一第一供料机构、一第一组合机构以及一衔接机构;图5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图,说明第一供料机构设有一可供装填多数个塑料条的轨道;图6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机台单元设置有一分度盘,分度盘上设置有夹持机构,入料单元设置有一可作动夹持机构作张开夹合动作的第一开模机构;图7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局部侧剖视图,说明组装单元具有一第二组合机构;图8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说明第二组合机构具有一可推送起子头的第二推抵件;图9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检测单元具有一固定架及数个检测头;图10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1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出口单元具有一第二开模机构;图12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动作图,说明入料单元对一塑料条推送入夹持机构的情形;图13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动作图,说明组装单元对一起子头进行组装的情形;图14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动作图,说明组装单元推送起子头组入塑料条内的情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2、图3所示,本技术起子头自动组装机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主要包含有一机台单元10、一入料单元20、数个组装单元30、一检测单元40及一出口单元50,接着, 再将上述单元的组成构件及空间组合型态详述于后。机台单元10具有一机台11、一设置在机台11上可作回转的分度盘12、数个设置在分度盘12外周处的夹持机构13、以及一设置在分度盘12中央处的操作机构14,该机台 11顶面以分度盘12为中心,环绕地依序界定出一起点位置111、数个工作站位置112、一检测位置113及一终点位置114,该分度盘12的中央位置处设有一呈固定不动的圆形平台 121,分度盘12本身可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借此带动每一夹持机构13在上述各定点位置上作停留。参见图6所示,每一夹持机构13都具有一固定模座131、一活动设置在固定模座131上的夹持块132、两个接连在夹持块132上且下端延伸至固定模座131下方处的导杆 133、以及两个套设在导杆133上并抵止固定模座131的弹性件134,弹性件134作动夹持块 132使夹持块132具有朝固定模座131方向夹合的力量,参见图3所示,操作机构14具有一设在圆形平台121中央处的立柱141、以及一轴设在立柱141上可作360度旋转的操作面板 142,操作者站立在机台11任意位置处都可拉引操作面板142靠向自己,以便于对本技术进行操作。入料单元20设置在机台11的起点位置111处,具有一第一开模机构21、一供应塑料条1的第一供料机构22、一设置在分度盘12外围处与第一供料机构22相连的第一组合机构23、以及一设置在第一组合机构23与夹持机构13中间的衔接机构对,再参见图6所示,第一开模机构21具有一固接在圆形平台121上的第一基座211、以及一设置在第一基座211上的第一驱动器212,第一驱动器212伸设有一第一作动件213,第一作动件213可作动夹持机构13的夹持块132作上下移动,从而使夹持块132呈张开或是夹合状态,参见图4、图5所示,第一供料机构22具有一呈直立状的轨道221,该轨道221内部可供多数塑料条1依序置入,轨道221上设置有一侦测器222,该侦测器222可感应塑料条1是否有缺料,第一组合机构23具有一设置在机台11上的推送压缸231、以及一伸设在推送压缸231 上的第一推抵件232,第一推抵件232可由轨道221下端处推送一塑料条1进入夹持机构 13内,衔接机构M具有一升降压缸Ml、以及一伸设在升降压缸241上可作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子头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一个机台单元,具有一个机台、一个设置在机台上作回转的分度盘、以及数个设置在分度盘外周处的夹持机构,该机台以分度盘为中心,环绕地依序界定出一个起点位置、数个工作站位置、一个检测位置及一个终点位置;一个入料单元,设置在机台的起点位置处,具有一个供应塑料条的第一供料机构、以及一个设置在分度盘外围处与第一供料机构相连的第一组合机构,第一组合机构设有一个推送塑料条进入夹持机构内的第一推抵件;数个组装单元,分别设置在机台的工作站位置处,每一个组装单元都具有一个供应起子头的第二供料机构、以及一个设置在分度盘外围处与第二供料机构相连的第二组合机构,第二组合机构设有一个推送起子头组入塑料条内的第二推抵件;一个检测单元,设置在机台的检测位置处,具有一个对塑料条检查组入起子头数量正确与否的检测头;一个出口单元,设置在机台的终点位置处,具有一个受检测单元控制以供塑料条良品输出的第一出口、以及一个供塑料条不良品输出的第二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叶青
申请(专利权)人:长新贸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