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盘剪换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21730 阅读:3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盘剪换刀装置,该换刀装置包括同轴心的支架、丝杆、手轮和抓手,支架为筒装结构,丝杆下端穿过支架,并与支架螺纹连接,手轮连接设于丝杆上端,抓手呈半圆管状,两个抓手相对设置,并分别与支架底部相活动连接。在更换圆盘剪的刀片时,通过抓手夹住刀片,并通过支架抱紧刀轴,从而能够保证整个更换过程中的垂直度,避免刀片和支架之间的配合精度受影响,进而保证了圆盘剪的正常工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圆盘剪辅助工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圆盘剪换刀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炼钢企业的精整机组的切边装置,绝大多数用的是圆盘剪装置。由于其圆盘剪刀轴和圆盘剪之间的配合精度要求非常的高,尤其是在使用过程中,轴承受热膨胀,而在圆盘剪刀片的拆卸和装刀过程中,圆盘剪刀片内径和刀轴的外径完全相同,因此在拆卸和装刀时,必须要完全确保圆盘剪和刀轴之间的绝对垂直,才能够顺利换刀。请参阅图1所示,而圆盘剪目前的更换手段主要还是徒手更换,安装圆盘剪时,由于两手用力不均,无法确保圆盘剪的刀片1和刀轴2之间的垂直度,即使使用普通工具,也是采取强拉硬拽的方式进行更换,一方面无法保证刀片1和刀轴2之间的垂直度,拆卸困难,另一方面在不保证垂直度的情况,下拉拽会对刀片1和刀轴2造成较大的伤害,严重损害圆盘剪的刀轴2和刀片 1之间的配合精度,并最终影响圆盘剪的切边精度,导致产品切边毛刺超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盘剪换刀装置,该换刀装置在更换刀片时,能够保证刀片和刀轴之间的垂直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圆盘剪换刀装置包括同轴心的支架、丝杆、手轮和抓手,支架为筒装结构,丝杆下端穿过支架,并与支架螺纹连接,手轮连接设于丝杆上端,抓手呈半圆管状,两个抓手相对设置,并分别与支架底部相活动连接。所述的支架上端固设有一带内螺纹的护套,所述的丝杆通过护套穿过支架,并与护套螺纹配合。所述的支架呈台阶状,其下段内部还设有橡胶环,橡胶环的内径与圆盘剪的刀轴外径相匹配。所述的每个抓手内还设有半圆管状的橡胶块,橡胶块的内径与圆盘剪的刀轴外径相匹配。所述的抓手与支架底部的活动连接为铰链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的圆盘剪换刀装置包括同轴心的支架、丝杆、手轮和抓手,支架为筒装结构,丝杆下端穿过支架,并与支架螺纹连接,手轮连接设于丝杆上端, 抓手呈半圆管状,两个抓手相对设置,并分别与支架底部相活动连接。在更换圆盘剪的刀片时,通过抓手夹住刀片,并通过支架抱紧刀轴,从而能够保证整个更换过程中的垂直度,避免刀片和支架之间的配合精度受影响,从而保证了圆盘剪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徒手更换刀片发生倾斜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圆盘剪换刀装置的抓手张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圆盘剪换刀装置进行卸刀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圆盘剪换刀装置进行装刀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的圆盘剪换刀装置包括相互同轴心的支架3、丝杆4、 手轮5和抓手6,支架3为筒装结构,丝杆4下端穿过支架3,并与支架3螺纹连接,手轮5 连接设于丝杆4上端,抓手6呈半圆管状,两个抓手6相对设置,并分别与支架3底部相活动连接。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支架3上端固设有一带内螺纹的护套7,所述的丝杆4通过护套7穿过支架3,并与护套7螺纹配合。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支架3呈台阶状,其下段内部还设有可装卸的橡胶环8,橡胶环8的内径与圆盘剪的刀轴2外径相匹配。而所述的每个抓手6内还设有可装卸的半圆管状的橡胶块9,橡胶块9的内径与圆盘剪的刀轴2 外径相匹配。而抓手6内径、支架3下段内径与圆盘剪的刀片1外径相匹配。另外,所述的抓手6与支架3底部的活动连接为铰链10连接。请结合图3所示,当需要卸刀时,在抓手6内不安装橡胶块9,而在支架3内安装橡胶环8,然后将打开的抓手6从上而下套在圆盘剪的刀轴2上,并通过合拢抓手6将刀片 1夹紧,此时旋转手轮5,使得丝杆4下端顶住刀轴2端部,从而反向将刀片1旋出;请结合图4所示,当需要装刀时,在合拢的抓手6内安装橡胶块9,在支架3内安装橡胶环8,并将刀片1夹在两者之间,保证刀片1与橡胶环8、橡胶块9相平行后,将合拢的橡胶块9夹紧并套在刀轴2上,再使用丝杆4抵住刀轴2的同时旋转手轮5,刀片1随支架3 —起旋转下移,从而平稳的安装在刀轴2上。在上述的刀片1更换过程中,由于各部件能够与刀轴2保持在同一轴心线上,从而能够有效保证更换过程中的垂直度,有效避免了刀片1和支架3之间的配合精度受影响,从而保证了圆盘剪的正常工作。另外,采用该换刀装置,还能够缩短换刀的时间,从原来的45 分钟减少到15分钟,十分有利于提高圆盘剪的产能。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圆盘剪换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心的支架、丝杆、手轮和抓手,支架为筒装结构,丝杆下端穿过支架,并与支架螺纹连接,手轮连接设于丝杆上端,抓手呈半圆管状,两个抓手相对设置,并分别与支架底部相活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盘剪换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上端固设有一带内螺纹的护套,所述的丝杆通过护套穿过支架,并与护套螺纹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盘剪换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呈台阶状,其下段内部还设有橡胶环,橡胶环的内径与圆盘剪的刀轴外径相匹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盘剪换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抓手内还设有半圆管状的橡胶块,橡胶块的内径与圆盘剪的刀轴外径相匹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盘剪换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抓手与支架底部的活动连接为铰链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圆盘剪换刀装置,该换刀装置包括同轴心的支架、丝杆、手轮和抓手,支架为筒装结构,丝杆下端穿过支架,并与支架螺纹连接,手轮连接设于丝杆上端,抓手呈半圆管状,两个抓手相对设置,并分别与支架底部相活动连接。在更换圆盘剪的刀片时,通过抓手夹住刀片,并通过支架抱紧刀轴,从而能够保证整个更换过程中的垂直度,避免刀片和支架之间的配合精度受影响,进而保证了圆盘剪的正常工作。文档编号B23D33/00GK202006303SQ20112003761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2日专利技术者朱华, 杨光, 赵河山, 邹忠魁, 陈强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盘剪换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心的支架、丝杆、手轮和抓手,支架为筒装结构,丝杆下端穿过支架,并与支架螺纹连接,手轮连接设于丝杆上端,抓手呈半圆管状,两个抓手相对设置,并分别与支架底部相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河山陈强邹忠魁杨光朱华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