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螺纹脱模机构及其保险脱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19000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模具螺纹脱模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机构、保险机构、传动机构、螺纹型环和螺纹型芯,保险机构包括联轴器、调节装置、弹性装置和定位销,联轴器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其另一端设有与传动机构配合的内孔;联轴器上还设有通孔槽,通孔槽设置于内孔的端部,并与内孔垂直设置,且所述通孔槽、内孔相互贯通;所述定位销沿垂直于联轴器的方向设置在通孔槽内,并通过弹性装置与调节装置连接,调节装置套接在联轴器外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由上述机构实现的保险脱模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模具的螺纹脱模机构运动不到位或超程造成传动机构损坏的问题,且具有弹性,有利于减少模具的磨损,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与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目前使用的注射模具螺纹脱模机构中,普遍采用自动脱螺纹机构,其工作过程是塑料注射、冷却、开模、螺纹型芯从工件上自动旋转退出、推出机构将工件顶出、合模、螺纹型芯复位,然后进行下一个循环。但是在驱动机构使螺纹型芯复位时,由于传动机构存在间隙,常会出现螺纹型芯运动没有到位或超程。如果螺纹型芯运动没有到位,工件螺纹的成型长度就短,不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在生产中螺纹型芯运动距离最好固定,但这又很难实现,在螺纹成型时,长度大于设计尺寸是允许的,那么最好选择螺纹型芯运动超程,但是螺纹型芯运动超程,螺纹型芯就有可能顶在定模型腔上不能继续向前运动,而此时传动机构的动力仍然存在,这样就会造成传动损坏。在目前使用模具生产的行业里,如果出现此类问题普遍采用模具钳工调整的方法,螺纹成型长度短了就停机冷却后将运动行程调长,如果超程造成传动零件损坏就需维修更换零件,这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本专利技术的螺纹脱模保险机构正是要解决这个在模具行业里一直是没有解决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对于上述情况,模具的保险机构在目前的模具行业里还未有应用,使得一些模具元件易发生相互碰撞,从而加剧了模具的磨损,降低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模具螺纹脱模机构,该机构通过增设保险机构,可解决螺纹型芯运动不到位或超程造成模具元件碰撞和传动机构损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由上述机构实现的保险脱模方法。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模具螺纹脱模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机构、保险机构、传动机构、螺纹型环和螺纹型芯,所述保险机构包括联轴器、调节装置、弹性装置和定位销,所述联轴器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其另一端设有与传动机构配合的内孔;联轴器上还设有通孔槽,通孔槽设置于所述内孔的端部,并与内孔垂直设置,且所述通孔槽、内孔相互贯通;所述定位销沿垂直于联轴器的方向设置在通孔槽内,并通过弹性装置与调节装置连接,调节装置套接在联轴器外周;传动机构的一端伸入内孔内与定位销连接,其另一端延伸至螺纹型环处,且与螺纹型环连接,螺纹型环套接在螺纹型芯外周,螺纹型芯对应模具型腔设置;所述驱动机构与模具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定位销的长度比通孔槽的深度大4cm 10cm。所述通孔槽为沿平行于联轴器轴面径向的方向贯穿联轴器的孔槽结构。所述通孔槽优选为长弧形状的孔槽结构。所述联轴器在与驱动机构连接的一端设有螺纹内孔,并与驱动机构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装置为一套接在联轴器外周的调节螺母。所述弹性装置为一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定位销连接,另一端与调节装置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条、第一齿轮、齿轮轴和第二齿轮,齿条的一端与联轴器的内孔配合连接,并与定位销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第一齿轮的内孔与齿轮轴的轴端配合连接,齿轮轴的齿轮端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齿轮的内孔与螺纹型环外周配合连接。齿条与联轴器的内孔为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齿条延伸至模具外,且驱动机构、保险机构均设置于模具外。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液压缸、支撑座和活塞杆,活塞杆的一端与液压缸连接,另一端与联轴器连接;所述支撑座固定在模具外壁上,液压缸连接在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通过螺栓结构固定在模具外壁上。所述定位销为圆柱销。由上述机构实现的保险脱模方法注塑机向模具内注射熔融塑料,待熔融塑料成型为熔融塑料成型件后,模具的动模与模具的定模从分型面分开;同时,驱动机构的活塞杆伸出,活塞杆、联轴器、齿条三者依次相接;活塞杆的传动带动齿条水平运动,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以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齿轮轴转动,齿轮轴带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螺纹型环转动,进而带动螺纹型芯转动,熔融塑料成型件就会沿着轴向退出,实现熔融塑料成型件的螺纹脱模;当螺纹型芯移动到位并碰到模具型腔内的型腔壁后,这时螺纹型芯运动到了死点,并产生反向作用力,当反向作用力大于保险机构的弹簧的压力时,弹簧被压缩,此时驱动机构的活塞杆继续伸出,定位销在联轴器上的通孔槽内向所述内孔方向滑动, 但齿条不运动,以使螺纹型芯停止运动,实现了保险脱模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驱动机构的活塞杆伸出,联轴器将活塞杆和齿条相连,齿条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同轴的齿轮轴带动第二齿轮转动,在活塞杆与齿条相连的联轴器上设置弹性装置,螺纹型芯合模到位碰到型腔壁后,这时螺纹型芯运动到了死点,就会产生反向作用力,弹簧压力大小可以调整,当反向作用力大于弹簧压力时,弹簧被压缩,此时虽然活塞杆继续伸出,但齿条不运动,起到了保险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设有保险机构,且弹簧压力大小可以调整,由于具有弹性,因此,响应速度比较快,实现了高效生产的需求。2、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模具的螺纹脱模机构运动不到位或超程造成传动机构损坏的问题,且弹性装置放在模具外部,具有易调整等优点。3、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具有生产成本低、制造简单、结构空间占用面积小、安全可靠等优点。4、本专利技术的保险机构有利于减少模具的磨损,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与可靠性。5、本专利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现连续作业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A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联轴器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联轴器的左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图1 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模具螺纹脱模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机构、保险机构、传动机构、螺纹型环3和螺纹型芯18,如图2所示, 所述保险机构包括联轴器10、调节装置11、弹性装置12和定位销13,所述联轴器10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其另一端设有与传动机构一端滑动配合连接的内孔21 ;联轴器10上还设有通孔槽19,通孔槽19设置于内孔21的端部,并与内孔21垂直设置,且所述内孔21、通孔槽19相互贯通;所述定位销13沿垂直于联轴器10的方向设置于通孔槽19内,并通过弹性装置12与调节装置11连接,调节装置11套接在联轴器10外周;传动机构的一端伸入内孔 21内与定位销13连接,其另一端延伸至螺纹型环3处与螺纹型环3连接,螺纹型环3套接在螺纹型芯18外周,螺纹型芯18对应模具型腔设置;所述驱动机构与模具连接。所述定位销13的长度比通孔槽19的深度大km。如图3所示,所述内孔21为由联轴器10的轴端面向轴内部延伸的孔状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通孔槽19为沿平行于联轴器10轴面的径向的方向贯穿联轴器的孔槽结构。所述通孔槽19为长弧形状的孔槽结构。所述联轴器10在与驱动机构连接的一端设有螺纹内孔20,并与驱动机构的活塞杆2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装置11为一套接在联轴器10外周的调节螺母。如图2所示,所述弹性装置12为一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定位销13连接,另一端与调节装置11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条14、第一齿轮15、齿轮轴16和第二齿轮1,齿条14的一端与联轴器10的内孔21滑动连接,并与定位销13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齿轮15 啮合连接;第一齿轮15的内孔与齿轮轴16的轴端配合连接,齿轮轴16的齿轮端与第二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模具螺纹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机构、保险机构、传动机构、螺纹型环和螺纹型芯,所述保险机构包括联轴器、调节装置、弹性装置和定位销,所述联轴器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其另一端设有与传动机构配合的内孔;联轴器上还设有通孔槽,通孔槽设置于所述内孔的端部,并与内孔垂直设置,且所述通孔槽、内孔相互贯通;所述定位销沿垂直于联轴器的方向设置在通孔槽内,并通过弹性装置与调节装置连接,调节装置套接在联轴器外周;传动机构的一端伸入内孔内与定位销连接,其另一端延伸至螺纹型环处,且与螺纹型环连接,螺纹型环套接在螺纹型芯外周,螺纹型芯对应模具型腔设置;所述驱动机构与模具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俊远林海雄谢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