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特马达的固定夹和微特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18685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微特马达的固定夹和采用该种固定夹制成的微特马达,该固定夹包括底板和垂直设置在底板一端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承外接马达壳体底板的支承板。该微特马达包括具有壳体和端盖组件的马达本体、以及用于设置在壳体上的固定夹,所述固定夹包括底板和垂直设置在底板一端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底部设有支承板,所述壳体底壁抵接在支承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定位孔的底部设置用于支承外接马达壳体底板的支承板,从而无需在底壁上冲压出支承凸台,结构较为简化且省料省工。(*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机结构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微特马达的固定夹和采用该固定夹制成的微特马达。
技术介绍
现有的微型振动马达,往往会在马达机壳的外部设置一个固定夹以使其能够贴片焊接安装。专利文献CN201674356U公开了一种用于微型电机的固定夹以及采用该种固定夹制成的微型电机,该种固定夹包括底壁和分局所述底壁两侧端的两个侧夹壁,所述底壁的一侧端设有与底壁相垂直的定位环。其底壁的顶端设有一个向上凸起的凸台,所述底壁的底端设有内凹的凹槽。其凸台的作用是用于作为电机外壳底壁的支撑点。对于该种微型电机而言,其凸台及凹槽的形成是通过冲压底壁所得,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另外该种固定夹中定位环中心部分的壁板全部被冲压切除,浪费材料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化、省料省工、且无需在底壁上冲压出支承凸台的用于用于微特马达的固定夹。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化、省料省工、且无需在底壁上冲压出支承凸台的微特马达。实现本技术第一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微特马达的固定夹,包括底板和垂直设置在底板一端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承外接马达壳体底板的支承板。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承板是由位于定位孔中的全部板料或部分板料被冲压折弯所形成;所述定位孔包括与外接马达壳体相配合的卡接区和位于卡接区底部的铆弯成型区, 所述卡接区邻接的定位板边壁卡设在外接马达壳体上。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承板从铆弯成型区底部折弯,所述支承板的底壁邻接底板的顶壁设置、或者所述支承板的底壁与底板的顶壁之间留有间隙。上述方案中,所述底板的两侧端各设有一个弧线状的夹板,所述两个夹板夹合形成一个容置腔。上述方案中,所述底板包括贴片区、位于贴片区上方的支撑区、和用于连接贴片区与支撑区的连接区;所述底板支撑区和支承板均为平直板状,且二者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实现本技术第二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特马达,包括具有壳体和端盖组件的马达本体、以及用于设置在壳体上的固定夹,所述固定夹包括底板和垂直设置在底板一端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底部设有支承板,所述壳体底壁抵接在支承板上。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承板是由位于定位孔中的全部板料或部分板料被冲压折弯所形成;所述定位孔包括与外接马达壳体相配合的卡接区和位于卡接区底部的铆弯成型区, 所述卡接区邻接的定位板边壁卡设在马达壳体上;所述支承板从铆弯成型区底部折弯,所述支承板的底壁邻接底板的顶壁设置、或者所述支承板的底壁与底板的顶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端盖及位于端盖外侧端的接电端子,所述接电端子的底面与固定夹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上述方案中,所述底板包括贴片区、位于贴片区上方的支撑区、和用于连接贴片区与支撑区的连接区,所述底板支撑区和支承板均为平直板状,且二者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端盖的内侧端设有位置与底板支撑区相配合的插槽,所述底板支撑区邻接端盖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端盖的插槽中。上述方案中,所述底板的两侧端各设有一个弧线状的夹板,所述两个夹板夹合形成一个容置腔;所述马达壳体两侧端的边壁为弧线状,且位于该容置腔中。上述方案中,所述马达壳体的底壁为平直板状,所述马达壳体底壁邻接端盖的一端和所述底板支撑区邻接端盖的一端均插设在所述端盖的插槽中。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定位孔的底部设置用于支承外接马达壳体底板的支承板, 从而无需在底壁上冲压出支承凸台,结构较为简化且省料省工。(2)本技术的固定夹中,所述支承板是由位于定位孔中的全部板料或部分板料被冲压折弯所形成。该种结构充分利用冲压定位孔所必须冲切的板料,将其折弯形成支承板,该工序可与冲切成孔工序同步进行,从而省工省时。(3)本技术的固定夹中,所述定位孔包括与外接马达壳体相配合的卡接区和位于卡接区底部的铆弯成型区,所述卡接区邻接的定位板边壁卡设在外接马达壳体上,所述支承板从铆弯成型区底部折弯。该种结构通过独特形状的定位孔设计,在铆弯成型区底部将冲切定位孔所形成的板料折弯成支承板,使得该定位孔既能满足将定位板卡箍在马达壳体上,又能使支承板支承住马达壳体底壁的需求。(4)本技术的固定夹中,所述底板包括贴片区、位于贴片区上方的支撑区、和用于连接贴片区与支撑区的连接区;所述底板支撑区和支承板均为平直板状,且二者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该种结构可利用支承板及底板的支撑区将马达壳体底壁较为稳固的支承住,保证整体长期工作的稳定可靠性。(5)本技术的微特马达中,所述端盖的内侧端设有位置与底板支撑区相配合的插槽,所述底板支撑区邻接端盖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端盖的插槽中;在实践中,也可将马达壳体底壁的邻接端盖的一端和所述底板支撑区邻接端盖的一端均插设在所述端盖的插槽中,这种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固定夹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固定夹第二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固定夹第三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固定夹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微特马达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微特马达的一种正视图;图7为图5所示微特马达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微特马达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微特马达第二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微特马达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中微特马达第三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底板1,贴片区11,支撑区12,连接区13,夹板14,容置腔15,定位板 2,定位孔21,卡接区211,铆弯成型区212,支承板3,矩形板区31,圆形板区32,限位板4,马达本体5,壳体51,壳体底壁511,端盖组件52,端盖521,插槽5211,接电端子522,接电端子的底面5221,固定夹6,固定夹的底面61。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固定夹)图1为本技术中固定夹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本技术中固定夹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是一种用于微特马达的固定夹,见图1,包括底板1和垂直设置在底板1 一端的定位板2,所述定位板2上设有定位孔21 ;所述定位孔21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承外接马达壳体底板1的支承板3。所述支承板3是由位于定位孔21中的部分板料被冲压折弯所形成,在具体实践中,也可由位于定位孔21中的全部板料被冲压折弯所形成。所述定位孔21包括与外接马达壳体相配合的圆形卡接区211和位于卡接区211 底部的矩形铆弯成型区212,所述卡接区211邻接的定位板2边壁卡设在外接马达壳体上, 所述支承板3从铆弯成型区212底部折弯。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承板3的基本形状为矩形板状,其底壁与底板1的顶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底板1包括贴片区11、位于贴片区11上方的支撑区12、和用于连接贴片区11 与支撑区12的连接区13 ;所述底板1支撑区12和支承板3均为平直板状,且二者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实施例2、固定夹)图2为本技术中固定夹第二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本技术中固定夹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见图2,所述定位板2的顶端还设有用于卡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微特马达的固定夹,包括底板(1)和垂直设置在底板(1)一端的定位板(2),所述定位板(2)上设有定位孔(2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21)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承外接马达壳体底板(1)的支承板(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绍平方绍斌项瑞坚彭小华李陈帅
申请(专利权)人: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