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光穿透膜及含增光穿透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10961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增光穿透膜及含增光穿透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所述增光穿透膜包含一基材及位于所述基材上的涂层,其中所述涂层包含多个有机颗粒与接合剂,所述有机颗粒具有小于1.5的折射率,且所述有机颗粒与接合剂的折射率比介于0.95至1.05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增光穿透膜适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中,可增加光穿透率,改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光穿透膜,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增光穿透膜。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能源短缺、温室效应等环保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各国已积极研发各种可能替代能源,尤其以太阳能发电最受各界重视。如图1所示,一般而言,太阳能电池组件依序是由透明前板11 ( 一般为玻璃片)、包含于密封材层12中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3及背板 14所构成。当太阳光自空气中由透明前板进入太阳能电池组件后,会在太阳能电池单元进行光电转换,将光能转变成电能后输出。然而,目前已知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效率并不理想。以应用最广泛的单晶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而言,其发电效率约15%左右。换言之, 其仅能将15%的太阳光转换成可用电能,其余85%的太阳光都将浪费或成为无用的热能。如何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效率一直是目前业界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已发展的技术之一是利用一电子追踪装置追踪最佳的太阳光位置,借此调整太阳能电池组件入光面的角度,使其保有最佳的光接收效率。电子追踪装置的构造复杂且昂贵,且需定时维护保养,导致整体太阳能电力模块的成本大幅提高。此外,使用电子追踪装置也会使得太阳能电力模块的整体体积增加,造成装设上的不便。A. W. Bett等人揭示一种利用数个集光单元以提高集光效果的构成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各集光单元的主要组件包含菲聂尔透镜、具有散热器的玻璃基板及框架,上述组件均以玻璃制备,因而重量相当大,不利于组装。此外,另一种现有习知的技术是在玻璃前板上进行加工,制备具规则性图案的压花玻璃用以提升光穿透。然而,此种技术需要精密的制造技术且制造成本高,不利于大面积的生产。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增光穿透膜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 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增光穿透膜及含增光穿透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增光穿透膜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增光穿透膜及含增光穿透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制造及组装且可提高太阳光利用率的膜片,非常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增光穿透膜及含增光穿透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含上述增光穿透膜,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其包含一基材及位于所述基材上的涂层,其中所述涂层包含多个有机颗粒与接合剂,所述有机颗粒具有小于1. 5的折射率,且所述有机颗粒与接合剂的折射率比介于0. 95至1. 05 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增光穿透膜,其中所述的其所述有机颗粒具有介于0. 5微米至30微米间的平均粒径。前述的增光穿透膜,其中所述的其所述有机颗粒的含量(χ)以每100重量份接合剂固形份计为约40至约200重量份。前述的增光穿透膜,其中所述的涂层位于基材的入光面或出光面。前述的增光穿透膜,其中所述的所述基材为玻璃或塑料基材。前述的增光穿透膜,其中所述的其所述有机颗粒选自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硅酮树脂及其混合物所组成的群组。前述的增光穿透膜,其中所述的所述接合剂选自聚丙烯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树脂、硅酮树脂、聚酰胺树脂、环氧树脂、氟素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氨酯树脂、醇酸树脂、 聚酯树脂及其混合物所组成的群组。前述的增光穿透膜,其中所述的接合剂为氟素树脂。前述的增光穿透膜,其中所述的所述氟素树脂包含氟烯烃单体与烷基乙烯醚单体的共聚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包含上述增光穿透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光穿透膜,其包含一基材及位于所述基材上的涂层,其中所述涂层包含多个有机颗粒与接合剂,所述有机颗粒具有小于1. 5的折射率,且所述有机颗粒与接合剂的折射率比介于0. 95至1. 05间。另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包含上述增光穿透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增光穿透膜及含增光穿透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1、可提高太阳光的利用率。2、易于制造及组装。3、可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效率。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述增光穿透膜包含一基材及位于所述基材上的涂层,其中所述涂层包含多个有机颗粒与接合剂,所述有机颗粒具有小于1. 5的折射率,且所述有机颗粒与接合剂的折射率比介于0. 95至1. 05间。本专利技术的增光穿透膜适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中,可增加光穿透率,改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效率。本专利技术在技术上有显着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公知的技术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简单示意图。图2A为太阳光在进入图1的现有公知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因反射产生光损失的示意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的增光穿透膜及含增光穿透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一实施方式示意图。图3至图6为本专利技术太阳能组件的实施方式。图7至图10分别为太阳能电池组件A、Al及A3的示意图。图11至图13分别为太阳能电池组件B、C及D的示意图。图14及图15分别为太阳能电池组件Cl及C2的示意图。图16及图17分别为太阳能电池组件Dl及D2的示意图。图18及图19分别为在固定α = 0. 97与nB = L 43条件下,增光穿透膜(B/R值为0.4-1.0及8邝值为1.6-2.0)的涂层厚度对发电效率η的影响。图20至图22分别为在固定B/R = 0.6、1.0及1.6的条件下,增光穿透膜的α、 nB、及涂层厚度对发电效率η的影响。11透明前板 12密封材层13太阳能电池单元14 背板20增光穿透膜21 透明基材22涂层26 散射光线27反射光线30 背板31密封材料32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单元33光学胶40 强化玻璃41透明PET膜50太阳光51第一次反射52 第二次反射22CI 有机颗粒221接合剂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增光穿透膜及含增光穿透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本专利技术增光穿透膜所用的基材,可为任何本专利技术所属
具有通常知识者所已知者的透明基材,例如玻璃或塑料。上述塑料基材并无特殊限制,其例如但不限于 聚酉旨树月旨(polyester resin),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酉旨(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光穿透膜,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基材及位于所述基材上的涂层,其中所述涂层包含多个有机颗粒与接合剂,所述有机颗粒具有小于1.5的折射率,且所述有机颗粒与接合剂的折射率比介于0.95至1.05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聪敏孙郁明杨崇华石一中胡瑞楷
申请(专利权)人:长兴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