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微泡接触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10764 阅读:3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臭氧微泡接触池,其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该三隔板将箱体分隔成第一接触室、第二接触室、第三接触室以及第四接触室;于所述第一接触室上方设有一进水管,下方设有一气液混合输入管,且于第一接触室的底部还设有一抽水管,该抽水管和气液混合输入管连通;所述第二接触室和第三接触室的侧壁设有一排渣口;所述第四接触室的侧面设有一出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臭氧微泡接触池具有处理效率高、体积小且方便运输等诸多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臭氧微泡接触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臭氧微泡接触池。
技术介绍
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污水处理变得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利用臭氧进行污水处理的设备,多采用微孔暴气的处理方式。这种处理方式的臭氧溶解效率低,利用效率也低。为了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一般需加大臭氧反应槽的高度,增加有效水深(约6米左右),这样传统的方式不仅处理成本比较高,处理的效果也不好,维护也较为不便。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臭氧微泡接触池, 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效率高、体积小且方便运输的臭氧微泡接触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臭氧微泡接触池,其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该三隔板将箱体分隔成第一接触室、第二接触室、第三接触室以及第四接触室;于所述第一接触室上方设有一进水管,下方设有一气液混合输入管,且于第一接触室的底部还设有一抽水管,该抽水管和气液混合输入管连通;所述第二接触室和第三接触室的侧壁设有一排渣口 ;所述第四接触室的侧面设有一出水管。本技术的臭氧微泡接触池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隔板位于第一接触室和第四接触室之间;所述第二隔板位于第二接触室和第三接触室之间;所述第三隔板将第一接触室、第四接触室和第二接触室、第三接触室隔开。本技术的臭氧微泡接触池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隔板与箱体等高;所述第二隔板焊接在箱体底部和箱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三隔板与箱体顶部的间隙为100mm,与箱体底部的间隙为110mm。本技术的臭氧微泡接触池进一步设置为于所述第一接触室的一侧还设有一透明观察孔。本技术的臭氧微泡接触池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管连接有一长方形隔板。本技术的臭氧微泡接触池还可设置为于所述箱体的顶部进一步设有一安装有法兰的盖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臭氧微泡接触池可以让微气泡与待处理的二次水充分接触,通过装置内部空间的设计,可以增加水流通过装置的时间,而且在进水、出水、排渣及维护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设计。该装置的设计可以减少臭氧微泡接触池的高度和体积,而且方便移动、运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臭氧微泡接触池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臭氧微泡接触池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臭氧微泡接触池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臭氧微泡接触池的后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臭氧微泡接触池的盖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至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臭氧微泡接触池,其包括箱体1, 设置在箱体1内的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以及第三隔板4,该三隔板2,3,4将箱体1分隔成第一接触室5、第二接触室6、第三接触室7以及第四接触室8。其中,所述箱体1为不锈钢的长方形箱体。于所述箱体1的顶部进一步设有一安装有法兰91的盖板9,通过设置该盖板9,从而方便对接触池内部进行维护。所述第一隔板2与箱体1等高,其位于第一接触室5和第四接触室8之间而将第一接触室5和第四接触室8隔开,使第一接触室5和第四接触室8之间液体不能流通。所述第二隔板3焊接在箱体1底部和箱体1的侧壁上,其位于第二接触室6和第三接触室7之间而将焊接第二接触室6和第三接触室7隔开,其能让第二接触室6内的液体从第二隔板3上方流入第三接触室7,第二隔板3与箱体1底部没有空隙,液体不能从第二隔板3的下方从第二接触室6到第三接触室7。所述第三隔板4焊接在箱体1的侧壁上,其将第一接触室5、第四接触室8和第二接触室6、第三接触室7隔开。所述第三隔板4与箱体1顶部的间隙为100mm,与箱体1底部的间隙为110mm,从而使第一接触室5内的液体从第三隔板4的下方流入第二接触室6, 第三接触室7的液体从第三隔板4的下方流入第四接触室8。于所述第一接触室5上方设有一进水管51,下方设有一气液混合输入管52,且于第一接触室5的底部还设有一抽水管53,该抽水管53和气液混合输入管52连通。待处理的二次水从进水管51流入第一接触室5,再用抽水管53抽取待处理的二次水,与一定比例的臭氧气体混合,经过加压及微泡产生装置之后,通过气液混合输入管52打入第一接触室 5内进行反应。于所述第一接触室5的一侧还设有一透明观察孔54,从而便于观测装置产生臭氧微气泡处理水时的效果,其高度同气液混合输入管52等高。所述第二接触室6的侧壁设有一排渣口 61,排渣口 71为漏斗状设计,漏斗口离正常运行水面低50mm。第二接触室6底部还设有一个漏斗状的排水口 62,该排水口 62可以排除第一接触室5与第二接触室6内的所有液体。所述第三接触室7的侧壁亦设有一个排渣口 71,该排渣口 71和排渣口 61相同。 所述第三接触室7的底部也设有形同排水口 62的排水口 72,该排水口 72可以排除第三接触室7与第四接触室8内的所有液体。所述第四接触室8的侧壁设有一个出水管81,该出水管81连接一个长方形隔板 82,该长方形隔板82能让整个装置的液位保持在一定的位置。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臭氧微泡接触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该三隔板将箱体分隔成第一接触室、第二接触室、第三接触室以及第四接触室;于所述第一接触室上方设有一进水管,下方设有一气液混合输入管,且于第一接触室的底部还设有一抽水管,该抽水管和气液混合输入管连通;所述第二接触室和第三接触室的侧壁设有一排渣口 ;所述第四接触室的侧面设有一出水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微泡接触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位于第一接触室和第四接触室之间;所述第二隔板位于第二接触室和第三接触室之间;所述第三隔板将第一接触室、第四接触室和第二接触室、第三接触室隔开。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微泡接触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与箱体等高;所述第二隔板焊接在箱体底部和箱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三隔板与箱体顶部的间隙为100mm,与箱体底部的间隙为110m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臭氧微泡接触池,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接触室的一侧还设有一透明观察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臭氧微泡接触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连接有一长方形隔板。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臭氧微泡接触池,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箱体的顶部进一步设有一安装有法兰的盖板。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臭氧微泡接触池,其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该三隔板将箱体分隔成第一接触室、第二接触室、第三接触室以及第四接触室;于所述第一接触室上方设有一进水管,下方设有一气液混合输入管,且于第一接触室的底部还设有一抽水管,该抽水管和气液混合输入管连通;所述第二接触室和第三接触室的侧壁设有一排渣口;所述第四接触室的侧面设有一出水管。本技术的臭氧微泡接触池具有处理效率高、体积小且方便运输等诸多优点。文档编号C02F1/78GK202007152SQ201120125299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6日专利技术者刘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臭氧微泡接触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该三隔板将箱体分隔成第一接触室、第二接触室、第三接触室以及第四接触室;于所述第一接触室上方设有一进水管,下方设有一气液混合输入管,且于第一接触室的底部还设有一抽水管,该抽水管和气液混合输入管连通;所述第二接触室和第三接触室的侧壁设有一排渣口;所述第四接触室的侧面设有一出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陈桂敏田英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日立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