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59397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盖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遮蔽壳体设有相对的顶壁和底壁、及连接顶壁和底壁的两侧壁,所述顶壁、底壁及两侧壁之间形成一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空间,所述舌板位于收容空间内,所述底壁设有分别与两侧壁连接的两个第一面、自两个第一面分别向上倾斜并相向延伸的两个第二面、及位于两个第二面之间并连接两第二面的第三面,所述第三面位于第二面的上方,该种多面设计可有效防止不相匹配的对接连接器误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遮蔽壳体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作为一种传输中介而广泛应用在电脑及各种消费型电子产品上, 从而将不同的电子设备连接在一起进行信号传输。通常这种电连接器由一塑胶本体、固持在该塑胶本体上以传输各种信号的导电端子、及用以屏蔽外界干扰的遮蔽壳体组成。 为适应电子产业的发展,众多的电连接器厂商开发出各种各样的电连接器以供设 置在不同或相同的电子产品上。在各种各样的电连接器中必然会有很多电连接器的结构较 为近似,从而在消费者使用时很容易造成不同电连接器之间的误插,在不能匹配的电连接 器之间发生导电端子相互接触而进行错误的信号传输,从而造成电子产品的损坏。另外,在 遮蔽壳体的弯折接口处若结合强度不够,很容易因对接连接器的误插而裂开,从而不能达 到屏蔽外界干扰的效果。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防止误插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 持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盖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部及自 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遮蔽壳体设有相对的顶壁和底壁、及连接顶壁和底壁的两侧壁, 所述顶壁、底壁及两侧壁之间形成一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空间,所述舌板位于收容空间 内,所述底壁设有分别与两侧壁连接的两个第一面、自两个第一面分别向上倾斜并相向延 伸的两个第二面、及位于两个第二面之间并连接两第二面的第三面,所述第三面位于第二 面的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将遮蔽壳体的底壁 设置为相互交错连接的五个面,从而可在插接口处将不能匹配的对接连接器阻止,有效防 止误插;另外,第二面为分别自第一面向上倾斜延伸,从而使位于第二面之间的第三面向收 容空间方向突起,在增强底壁强度的同时使不相匹配的对接连接器不能插入。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100用以插接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固持在绝缘本体1上的若干导电端子2、遮盖绝缘本体1的遮蔽壳体3及后盖4。 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一基部ll,所述基部11设有前端面110、与前端面110相对的后端面113、顶面111及与顶面111两侧相连的两侧面112。自所述前端面110向前水平延伸有一舌板12,所述舌板12设有上表面121及下表面122。自所述顶面111中间向下凹设有一固持槽1110,所述固持槽1110底部与舌板12上表面121基本上相平齐,两者之间有较小的误差存在。自所述顶面111、两侧面112及固持槽1110底部分别向外突设有若干细长的凸包117以与遮蔽壳体3相干涉,使得遮蔽壳体3与绝缘本体1之间固持稳固。所述舌板12下表面122凹设有若干贯穿基部11的前端面110及后端面111的端子收容槽123。自所述后端面113的上方及下方分别向外突设有一个挡止块116以防止遮蔽壳体3向后移动。所述挡止块116位于两侧面112与后端面113相交的四个拐角处。所述基部ll底部设有一向前延伸的辅板13,所述辅板13与舌板12相平行设置,当遮蔽壳体3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后,所述辅板13位于遮蔽壳体3的下侧,用于支撑并加强遮蔽壳体3底部的强度。所述辅板13底部两侧分别设有沿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延伸的凸肋131,从而可使绝缘本体1底部与电路板(未图示)的接触面积减小,降低绝缘本体1的制造精度要求。所述辅板13与基部11主体之间设有一沿绝缘本体1横向延伸的凹槽118,用以固持遮蔽壳体3的后端。自所述基部11后端面113凹设有若干个逃料槽114。 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五根接地端子及间隔设置于五根接地端子之间的四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四对差分信号端子中包括有三对用以传输音频及视频信号的差分信号端子,及一对作为双向数据通信的差分信号端子,从而在保持简单结构的同时,使得各种电子产品(未图示)之间连接方便,且能增加信号传输的带宽,提高信号传输速率。每一导电端子2设有延伸到舌板12上的接触部21、与基部11的端子收容槽123相固持的固持部22、自所述固持部22向下弯折延伸的连接部23及自连接部23向后弯折延伸的焊接部24。所述四对差分信号端子与五根接地端子的接触部21成一排交错分布在舌板12的下表面121的端子收容槽123内,以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所述焊接部24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113,并且焊接部24所在平面与接触部21所在平面相平行。诚然,焊接部24也可根据需求设置为与接触部21所在平面之间垂直或呈其他角度。所述绝缘本体1上的逃料槽114位于导电端子2的连接部23的前方,以使连接部23前侧部分暴露于空气中,减小导电端子2与绝缘本体1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导电端子2的阻抗,提高导电端子2的传输速率。所述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4与辅板13底部的凸肋131底面在同一平面上,从而使焊接部24的平面度较好控制,提升电连接器100的装配及制造品质。 所述遮蔽壳体3由一片金属材料弯折形成,其设有相对的顶壁31和底壁32、及连接顶壁31和底壁32的两侧壁33,所述顶壁31、底壁32及两侧壁33之间形成一连接对接连接器的收容空间34。 所述底壁32设有分别自两侧壁33相向延伸的两个第一面321、自两个第一面321分别呈对应角度向上倾斜,并相向延伸的两个第二面322、及位于两个第二面322之间用以4连接两第二面322的第三面323。所述第三面323位于第二面322的上方而向收容空间34 内突起。所述第三面323中间形成有金属材料弯折后相互接合的接合部324。所述两个第 一面321与顶壁31平行设置,并且两第一面321沿绝缘本体1横向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三 面323与顶壁31及两第一面321平行设置,并且与位于其两侧的第二面322形成等腰梯形。 可见,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100将遮蔽壳体3的底壁32设置为相互交错连接的五个面,从而可 在插接口处将不能匹配的对接连接器阻止,有效防止误插;另外,第二面322为分别自第一 面321向上倾斜延伸,从而使位于第二面322之间的第三面323向收容空间34方向突起, 在增强底壁32强度的同时使不相匹配的对接连接器不能插入。此外,所述舌板12前端的 宽度与第三面323沿绝缘本体1横向的宽度基本相同,两者之间可以有较小的误差;第一面 321与第二面322的宽度均小于第三面323的宽度,从而使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100具有较小的 体积。 所述顶壁31、两侧壁33及第三面323上分别设有一对延伸入收容空间34的抵压 弹片35,所述第三面323上的抵压弹片35因第三面323向内突起而得到加强。所述第三面 323与舌板12下表面122之间的距离为遮蔽壳体3顶壁31与舌板12上表面121之间距离 的至少两倍,且遮蔽壳体3的顶壁31与舌板12的上表面121之间仅保留可容纳对接连接 器上金属壳体的顶壁(未图示)厚度的距离,从而使得不相匹配的对接连接器不能插入。 此外,所述两侧壁33外侧设有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盖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遮蔽壳体设有相对的顶壁和底壁、及连接顶壁和底壁的两侧壁,所述顶壁、底壁及两侧壁之间形成一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空间,所述舌板位于收容空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设有分别与两侧壁连接的两个第一面、自两个第一面分别向上倾斜并相向延伸的两个第二面、及位于两个第二面之间并连接两第二面的第三面,所述第三面位于第二面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陈喜韩洪强朱自强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