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仓的底部下料漏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57551 阅读:3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料仓的底部下料漏斗结构,包括料仓支承筒壁(5)上的料仓底板(1),在料仓底板(1)的上方设有一个支承环梁(3),在支承环梁(3)的下端连接有支承柱(2),支承柱(2)的底端穿过料仓底板(1)与仓支承筒壁(5)连接,并在支承环梁(3)的上端连接有一个倒圆锥形的反锥体(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在料仓底板的上方设置一个反锥体,使反锥体与料仓底板构成了一个组合的下料漏斗,不仅方便了下料,还减少了堵料情况的发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容易实施,使用效果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下料装置,尤其一种料仓的底部下料漏斗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工业建筑中的大直径料仓的底部下料漏斗结构,特别是水泥厂和电解铝工程 中的下料漏斗结构,常常遇到一些大直径储料仓,由于这些储料仓直径较大,深度较深,普 通料仓在下料过程中经常形成死角和堵料,影响下料速度且不能充分利用料仓的容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料仓的底部下料漏斗结构,它可以方便下料,并减少堵 料情况的发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料仓的底部下料漏斗结构,包括料仓支承筒壁上的料仓底板 ,在料仓底板的上方设有一个支承环梁,在支承环梁的下端连接有支承柱,支承柱的底端穿 过料仓底板与仓支承筒壁连接,并在支承环梁的上端连接有一个倒圆锥形的反锥体。支承柱为3根或3根以上,按仓支承筒壁的圆心对称分布,支承柱与料仓支承筒壁的夹角为30 5(T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了在料仓底板的上方设置 一个反锥体,使反锥体与料仓底板构成了一个组合的下料漏斗,不仅方便了下料,还减少了 堵料情况的发生。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容易实施,使用效果好。附图说明附图l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例料仓的底部下料漏斗结构如图l所示,制作一个现有的料仓,在 料仓支承筒壁5上安装上料仓底板1,在料仓底板1下方的料仓支承筒壁5上设置有3根以上的 支承柱2,每根支承柱2与料仓支承筒壁5的夹角a为30 5(T ,支承柱2穿过料仓底板1,其 上端安装一个支承环梁3,在支承环梁3的上端再安装一个倒圆锥形的反锥体4。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反锥体4与料仓底板1之间形成了组合的下料漏斗,物料在进入料仓 后,先被反锥体4进行分散,再落到料仓底板l上,使物料充分分散,容易下料;在经过工程 实践证明后,安装了这种下料结构的料仓,其底部发生堵料的情况明显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料仓的底部下料漏斗结构,包括料仓支承筒壁(5)上的料仓底板(1),其特征在于:在料仓底板(1)的上方设有一个支承环梁(3),在支承环梁(3)的下端连接有支承柱(2),支承柱(2)的底端穿过料仓底板(1)与仓支承筒壁(5)连接,并在支承环梁(3)的上端连接有一个倒圆锥形的反锥体(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料仓的底部下料漏斗结构,包括料仓支承筒壁(5)上的料仓底板(1),其特征在于在料仓底板(1)的上方设有一个支承环梁(3),在支承环梁(3)的下端连接有支承柱(2),支承柱(2)的底端穿过料仓底板(1)与仓支承筒壁(5)连接,并在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建华冯友兴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