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56047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热管,其包括一导热体,一工作流体及纳米碳管阵列。所述导热体包括第一金属盖,第二金属盖及两个第三金属盖。所述第一金属盖与第二金属盖对应设置,形成前开口端及后开口端。所述第一金属盖与第二金属盖分别具有一凹槽且其相对侧边分别向外延伸出两个薄型金属凸缘。所述每一凹槽底部分别设置有微型槽,且每一凹槽内邻近所述两侧边处分别设置两支撑板。所述两个第三金属盖分别扣设在所述前开口端及后开口端上,使所述导热体内形成一真空密闭空间。所述纳米碳管阵列固定于所述微型槽内。所述工作流体填充于所述导热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管,利用内部具有微型槽的扁平金属盖,并在微型槽内固定纳米碳管增加传热与毛细能力,以提升热管的传热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热管
技术介绍
随着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的发展,个人计算机,工作站,掌上电脑等小型电子产品如雨 后春笋般的涌现,在这些电子产品中,都需要小型热管来冷却发热器件,因此体积小,重量 轻,效率高正是这些小型热管的最重要的指标。目前的热管通常是管状结构,由于管状热管 与热源的接触面积非常小,散热效率不高,所以不太适合这种小型电子产品的散热。有的厂 家采用将小型管状热管直接扁压来实现增大热管与热源的接触面积,但是扁压的过程,通常 会造成热管内部结构的损伤及传热效能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效果的热管。一种热管,其包括一导热体, 一工作流体及纳米碳管阵列。所述导热体包括一扁平的第 一金属盖, 一扁平的第二金属盖及两个第三金属盖。所述第一金属盖与第二金属盖的中部均 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由一底部及两相对的侧边组成,且所述凹槽的两相对的侧边均向外延伸 出两个薄型金属凸缘。所述第一金属盖与第二金属盖的具凹槽的一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金 属盖的两金属凸缘分别与第二金属盖上相对应的金属凸缘相结合,从而形成一前开口端及一 后开口端。所述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其包括一导热体,一工作流体及纳米碳管阵列,所述导热体包括一扁平的第一金属盖,一扁平的第二金属盖及两个第三金属盖,所述第一金属盖与第二金属盖的中部均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由一底部及两相对的侧边组成,且所述凹槽的两相对的侧边均向外延伸出两个薄型金属凸缘,所述第一金属盖与第二金属盖的具凹槽的一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金属盖的两金属凸缘分别与第二金属盖上相对应的金属凸缘相结合,从而形成一前开口端及一后开口端,所述每一凹槽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多个锯齿状微型槽,两相邻微型槽之间形成一凸起,所述第一金属盖与第二金属盖的凹槽内邻近所述两侧边处均分别设置有两支撑板,且所述第一金属盖与第二金属盖内的支撑板相互抵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其包括一导热体,一工作流体及纳米碳管阵列,所述导热体包括一扁平的第一金属盖,一扁平的第二金属盖及两个第三金属盖,所述第一金属盖与第二金属盖的中部均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由一底部及两相对的侧边组成,且所述凹槽的两相对的侧边均向外延伸出两个薄型金属凸缘,所述第一金属盖与第二金属盖的具凹槽的一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金属盖的两金属凸缘分别与第二金属盖上相对应的金属凸缘相结合,从而形成一前开口端及一后开口端,所述每一凹槽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多个锯齿状微型槽,两相邻微型槽之间形成一凸起,所述第一金属盖与第二金属盖的凹槽内邻近所述两侧边处均分别设置有两支撑板,且所述第一金属盖与第二金属盖内的支撑板相互抵持,所述第三金属盖扣设在所述导热体的前开口端及后开口端上,使所述第一金属盖,第二金属盖及两个第三金属盖之间形成一个真空的密闭空间,所述纳米碳管阵列固定于所述微型槽内,所述工作流体填充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仁淙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