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56036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与电路板,其包括基座、设于基座中的若干导电端子、设有若干通孔并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盖体、设于基座与盖体之间以驱动盖体相对于基座作前后往复运动的凸轮及设于所述盖体上的吸取板。所述吸取板具有平板状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有向凸轮方向延伸并与凸轮干涉配合的制动部,以防止所述凸轮转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是一种具有吸取板以取放电连接器使电连接器 与电路板和芯片模块之间达成电性连接的电连接器组件。技术背景为了符合电连接器设计轻薄的趋势,现有的插针网格数组(Pin Grid Array)电连接器 采用凸轮结构驱动,如中国技术专利第2567810及2559117号所揭示的构造,所述插针网 格数组电连接器一般包括基座、组接于基座上并可相对基座滑动的盖体、收容于基座内的若 干导电端子及作为驱动构件的凸轮。所述凸轮一般由若干柱体组成,该凸轮可以在一定角度 范围内旋转以驱动盖体相对于基座在开启和闭合位置之间滑移。当盖体位于开启位置时,将 芯片模块插入,然后转动凸轮以驱动盖体至闭合位置,此时,芯片模块的针脚与电连接器的 导电端子可以充分电性连接。上述电连接器一般还设有吸取板以组成一电连接器组件,所述 吸取板设于盖体上方可以供吸取装置吸附,以移动取放电连接器,当使用电连接器时,需要 从电连接器上取下吸取板再将芯片模块组装于其上。上述电连接器组件通常会运输到不同地方,以供与芯片模块和电路板组件,然而,所述 电连接组件在运输过程中,作为驱动件的凸轮通常会有松脱转动的情况。当凸轮转动后,使 用者在不知道情的状况下将芯片模块组装于电连接器上,会使芯片模块的针脚压坏,对使用 者造成很大的损失。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组件,以克服上述电连接器组件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防止凸轮转动,避免使用者在不知情的情况 下使用从而造成损坏芯片模块的电连接器组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基座、设于基座 中的若干导电端子、设有若干通孔并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盖体、设于基座与盖体之间,以驱动 盖体相对于基座作前后往复运动的凸轮及设于所述盖体上的吸取板。所述吸取板具有平板状 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有向凸轮方向延伸并与凸轮干涉配合的制动部,以防止所述凸轮转 动。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在吸取板上设置一制动部,该制动部抵靠在凸轮上给凸轮一个干涉配合的抵靠力,此时运输该电连接器,则凸轮因有所述抵靠力的支 撑而不易转动,故可以保证凸轮不会发生转动,从而避免误用而造成损坏芯片模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组件图。 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 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吸取板的立体图。 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电连接器组件100,用以达成芯片模块(未图 示)舆电路板(未图示)之间的电性连接,其包括电连接器2及组装于电连接器2上的吸取板 3 电连接器2包括基座20、设于基座20中的导电端子、与基座20组接的盖体22及设于基座 20与盖体22之间的凸轮23。基座20大致呈矩形,包括导电区200及第一端部201 ,导电区200 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2000,若干导电端子(未图示)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槽2000中。盖体 22与基座20组装在一起,盖体22设有与基座20的导电区200对应的支撑部220及与第一端部 201对应的第二端部221,该第二端部221突出于支撑部220。支撑部220设有若干与基座20上 的端子收容槽2000对应的通孔2200。盖体22的支撑部220相对两侧具有向下延伸的侧壁2202 ,该侧壁2202可以弓1导盖体22相对于基座20在开启和闭合位置之间滑移。基座20的第一端部201中部收容有保护件24,盖体22与基座20相对应的位置收容有隔片 25,贯穿盖体22、隔片25、保护件24及基座20对应设有收容孔,其中盖体22上的收容孔为 2211,基座20上的收容孔为2011。第二端部221的收容孔2211包括两个不同半径的圆弧,所 述两圆弧相交处形成垂直于盖体22上表面的两侧墙2212,该收容孔2211于其中一圆弧处断开 与支撑部220相连通。凸轮23收容于第一端部201和第二端部221中部的收容孔2011、 2211中。凸轮23是由若干 不共轴的偏心柱体组成,在凸轮23上部边缘设有向外突出的挡块230,所述挡块230于电连接 器2处于开启位置时承靠在盖体22的一个侧墙2212上,旋转凸轮23使其转动过程中,盖体22 相对于基座20滑移,最终凸轮23承靠于另一侧墙2212上,电连接器2于此时处于闭合位置。吸取板3包括平板状的主体部31,该主体部31设有向凸轮23方向延伸设有制动部32,该 制动部32与凸轮23形成干涉配合以防止所述凸轮23转动。主体部31两侧还设有向下延伸的卡 勾311,盖体22的侧壁2202外设有凹槽2203,通过卡勾31 l与凹槽2203配合将吸取板3固定于盖体22上。主体部31中部呈封闭式平板,以提供平整的表面供吸取装置(未图示)吸附,其 四周设有若干可用于散热的开孔312。下面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吸取板3的制动部32的结构,制动部32于其顶部呈分岔设计, 大致呈U型。当电连接器2处于开启位置时,凸轮23的挡块230承靠在盖体22的一个侧墙2212 上,制动部32的一端延伸并抵接于该凸轮23的挡块230上,防止凸轮23转动,其另一端延伸 并抵接至盖体22的另一侧墙2212上,此结构能够保证凸轮23在运输过程中不会转动。在本实 施例中,制动部32顶部的U型臂围绕凸轮23设置。上述具体实施例中,制动部32的U型臂也可以不围绕于凸轮23上,只要其两端分别抵住 凸轮23的挡块230和侧墙2212即可。当然所述制动部32也可以不分岔设计,其顶部直接延伸 有一单手臂抵住挡块230即可达成防止凸轮23转动的目的。以上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技术的制动部32也可以直接抵住凸轮23的侧缘 上,如图4所示,所述制动部32自主体部31向凸轮23方向呈矩型延伸设置,通过一平面抵接 于凸轮23的外缘,在本实施例中,只要对凸轮23施加一相当大的干涉力,即可以防止凸轮 23随意转动。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其它在本实施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进变换也 应当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基座、设于基座中的若干导电端子、设有若干通孔并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盖体、设于基座与盖体之间,以驱动盖体相对于基座作前后往复运动的凸轮及设于所述盖体上的吸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板具有平板状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有向凸轮方向延伸并与凸轮干涉配合的制动部,以防止所述凸轮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基座、设于基座中的若干导电端子、设有若干通孔并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盖体、设于基座与盖体之间,以驱动盖体相对于基座作前后往复运动的凸轮及设于所述盖体上的吸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板具有平板状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有向凸轮方向延伸并与凸轮干涉配合的制动部,以防止所述凸轮转动。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外缘凸 设有挡块,旋转凸轮时,所述挡块承靠于盖体上以限制盖体在一定范围内往复运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部延伸 有一单手臂抵接于所述挡块上,以限制凸轮转动。4.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盖体一端设有收 容凸轮的收容孔,所述收容孔包括两个不同半径的圆弧,所述两圆弧相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正清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