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555544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系统,用以形成网络通路,其包括外部电路板、安装于外部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及装置于外部电路板与电连接器的共模抑制模组与变压器,所述变压器为积层式表面贴装变压器,并在该变压器表面形成若干导接片,共模抑制模组表面设有若干导接片,变压器与共模抑制模组通过该等导接片可方便地装置于电连接器或外部电路板上,并形成变压器与共模抑制模组之间的电性连接。此种结构可方便变压器与共模抑制模组的自动化生产,提高了效率,减小了成本。(*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设有变压器与共模抑制模组的电连接器系统,尤其涉及其变压 器及共模抑制模组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具有变压器与共模抑制模组的电连接器产品中,通常做法是将变压器与共模抑制线 圈连体设置,然后装设在电连接器的内置电路板上,最后再转接至外部电路板上。所述之传 统设计中,变压器与共模抑制线圈组成模组的线圈需手工绕制,而手工绕制的方式效率低, 线圈品质较差,且不利于生产流程中的自动化,从而导致了连接器的成本较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变压器与共模抑制模组的电连接器系 统,其变压器与共模抑制模组之连接便于自动化生产,提高了效率,减小了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系统,用以形成网络通路,其包括 外部电路板、安装于外部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及装置于外部电路板与电连接器的共模抑制模 组与变压器,该网络通路具有互为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变压器包括第一线圈 与第二线圈,共模抑制模组包括第三线圈与第四线圈,第一线圈的两端与上述第一侧相连接 ,第二线圈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系统,用以形成网络通路,其包括外部电路板、安装于外部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及装置于外部电路板与电连接器的共模抑制模组与变压器,该网络通路具有互为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变压器包括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共模抑制模组包括第三线圈与第四线圈,第一线圈的两端与上述第一侧相连接,第二线圈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三与第四线圈的一端,第三与第四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至网络通路的第二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为积层式表面贴装变压器,第一、第二线圈由印刷导电层形成,并在该变压器表面形成与第一、第二线圈电性连接的若干导接片,所述共模抑制模组亦为积层式结构,第三、第四线圈由印刷导电层形成,共模抑制模组表面设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系统,用以形成网络通路,其包括外部电路板、安装于外部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及装置于外部电路板与电连接器的共模抑制模组与变压器,该网络通路具有互为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变压器包括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共模抑制模组包括第三线圈与第四线圈,第一线圈的两端与上述第一侧相连接,第二线圈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三与第四线圈的一端,第三与第四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至网络通路的第二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为积层式表面贴装变压器,第一、第二线圈由印刷导电层形成,并在该变压器表面形成与第一、第二线圈电性连接的若干导接片,所述共模抑制模组亦为积层式结构,第三、第四线圈由印刷导电层形成,共模抑制模组表面设有与第三、第四线圈电性连接的若干导接片,第二线圈的两端对应的导接片与第三、第四线圈一端的对应导接片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 设有安装于电连接器内部的内置电路板,所述变压器与共模抑制模组均表面贴装于该内置电 路板上,所述第二线圈两端的对应导接片通过内置电路板上的导电路径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三 、第四线圈一端的对应导接片。3.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与 共模抑制模组均表面贴装于该外部电路板上,所述第二线圈两端的对应导接片分别通过外部 电路板上的导电路径与第三、第四线圈一端的对应导接片分别电性连接。4.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 设有处于电连接器内部的内置电路板及连接内置电路板与外部电路板的若干转接端子,所述 变压器表面贴装于内置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铭璋吴立群黄朝栋徐勇春林志民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