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巍巍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配电系统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547177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配电系统设备,主要由双电源切换开关、防雷模块和智能模块组成,置于同一外壳内,双电源切换开关安装于电源回路中,防雷模块并联安装于电源回路上,两者分别与智能模块电气连接。将双电源切换、防雷和电能监测功能集于一体,共用同一监控系统和网络实现设备监控和电能监测,有效降低了安装维护成本,器件匹配使其体积减小、性能提高,符合当前节能低碳的主流理念,充分保障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配电系统设备,属于建筑电气领域。 技术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及科技的进步,电气电子设备越来越趋于高度集成、网络智能化、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对于应用广泛的建筑电气领域设备而言,其先进性、安全可靠性和网络智能则直接关系着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程度,而成为了领域内重点关注的事情。供配电系统是建筑物内部系统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一般由配电箱、开关设备、测量设备、保护设备以及线路构成,为建筑内部所有用电设备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电源供应。传统的供配电系统包括了数量众多的设备、器件或系统,如断路器、双电源开关、电力监测仪表、漏电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等,且各种设备和器件分别由各自厂商提供,由此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下1、由于设备或器件分别由各自厂家提供,兼容性差,若进行设备集中监控, 则需要通过构建不同的网络实现,造成网络众多、重复布线,大大增加了安装维护成本。2、 各种设备器件需要分别安装,浪费人力,增加安装成本。3、设备器件种类多,外形多种多样, 安装时占用大量安装空间,且安装不便。尤其对于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系统而言,采用传统的供配电系统设备,势必会形成设备繁多、系统复杂、布线繁杂的情况,而由此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并伴随有相当高的安装维护成本,极不符合当前社会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主流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配电系统设备。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配电系统设备,主要由双电源切换开关(1)、防雷模块(2)和智能模块(3)组成,置于同一外壳内,双电源切换开关(1)安装于电源回路中,防雷模块⑵并联安装于电源回路上,智能模块⑶分别与双电源切换开关⑴和防雷模块O)电气连接。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双电源切换开关(1)主要由输入模块一 (10)、输入模块二(11)、输出模块(12)、切换模块(13)组成,输入模块一(10)接入输入电源回路一(5),输入模块二(11)接入输入电源回路二(6),输出模块(1 接入输出电源回路(7),切换模块(13)分别与输入模块一(10)、输入模块二 (11)和输出模块(12)相连接, 输入模块一(10)、输入模块二(11)、输出模块(12)和切换模块(13)分别与智能模块(3) 电气连接。输入模块一(10)、输入模块二(11)和输出模块(1 内均设置有监测器件和电路,分别对各自接入的电源回路状态和电能参数进行监测和测量,并将监测信息传输至智能模块(3)。切换模块(1 设有控制单元(14),控制单元(14)与智能模块(3)电气连接, 接收智能模块⑶的指令信息以控制切换模块(13)动作实现电源的接入与脱离,并将切换模块(13)的状态信息传输至智能模块(3)。防雷模块(2)主要由防雷单元(15)和检测单元(16)构成,防雷单元(15)并联安装于电源回路中,防雷单元(15) —端连接至电源回路,另一端连接至接地回路(9),检测单元(16)与防雷单元(1 连接,对防雷单元(1 的状态进行检测,检测单元(16)与智能模块(3)电气连接,将防雷单元(15)的检测信息传输至智能模块(3)。智能模块C3)设置有采集分析模块,对输入模块一(10)、输入模块二(11)、输出模块(12)、控制单元(14)、检测单元(16)的信息进行采集,并计算得出电能计量及质量数据,智能模块(3)设置有传输单元,通过信息回路(8)将信息传输至监控系统主机。输入模块一(10)、输入模块二(11)、输出模块(12)中均设置有电路保护单元,进行电源回路的过压、过流及热保护,并将信息传输至智能模块(3)。防雷模块(2)接入电源回路中,可以只接入输入电源回路一( 和输入电源回路二(6),也可只接入输出电源回路(7)。控制单元(14)可以置于切换模块(13)上,也可以置于切换模块(13)外。切换模块(13)可以是断路器、隔离开关及具有分断电源能力的开关设备或触点装置。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将双电源切换、防雷和电能监测功能集于一体,可对双电源状态、防雷状态、电源状态和参数进行集中的监测和测量,并且共用同一监控系统和网络即可实现,实现了更多功能并有效降低了安装维护成本,更符合当前节能低碳的主流理念; 充分考虑了各器件之间的匹配性,达到了减小体积、提高性能的目的,保障了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新型配电系统设备的电气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双电源切换开关(1)的电气原理示意图,控制单元(14)可以置于切换模块(13)上。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双电源切换开关(1)的电气原理示意图,控制单元(14)可以置于切换模块(13)夕卜。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防雷模块O)的电气原理示意图。图中1、双电源切换开关,2、防雷模块,3、智能模块,4、外壳,5、输入电源回路一, 6、输入电源回路二,7、输出电源回路,8、信息回路,9、接地回路,10、输入模块一,11、输入模块二,12、输出模块,13、切换模块,14、控制单元,15、防雷单元,16、检测单元。实施例实施例具体方案如下如附图1所示的本技术,主要由双电源切换开关(1)、防雷模块(2)和智能模块⑶组成,置于同一外壳⑷内,双电源切换开关⑴安装于电源回路中,防雷模块⑵ 并联安装于电源回路上,智能模块⑶分别与双电源切换开关⑴和防雷模块⑵电气连接。双电源切换开关⑴主要由输入模块一(10)、输入模块二(11)、输出模块(12)、切换模块(1 组成,输入模块一(10)接入输入电源回路一(5),输入模块二(11)接入输入电源回路二(6),输出模块(12)接入输出电源回路(7),切换模块(13)分别与输入模块一(10)、输入模块二 (11)和输出模块(12)相连接,输入模块一(10)、输入模块二(11)、输出模块(12) 和切换模块(1 分别与智能模块(3)电气连接。输入模块一(10)、输入模块二(11)和输出模块(1 内均设置有监测器件和电路,分别对各自接入的电源回路状态和电能参数进行监测和测量,并将监测信息传输至智能模块(3)。切换模块(13)设有控制单元(14),控制单元(14)与智能模块(3)电气连接,接收智能模块(3)的指令信息以控制切换模块(13) 动作实现电源的接入与脱离,并将切换模块(13)的状态信息传输至智能模块(3)。防雷模块⑵主要由防雷单元(15)和检测单元(16)构成,防雷单元(15)并联安装于电源回路中, 防雷单元(1 一端连接至电源回路,另一端连接至接地回路(9),检测单元(16)与防雷单元(15)连接,对防雷单元(15)的状态进行检测,检测单元(16)与智能模块(3)电气连接, 将防雷单元(15)的检测信息传输至智能模块(3)。智能模块(3)设置有采集分析模块,对输入模块一(10)、输入模块二(11)、输出模块(12)、控制单元(14)、检测单元(16)的信息进行采集,并计算得出电能计量及质量数据,智能模块C3)设置有传输单元,通过信息回路 (8)将信息传输至监控系统主机。输入模块一(10)、输入模块二(11)、输出模块(1 中均设置有电路保护单元,进行电源回路的过压、过流及热保护,并将信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防雷模块(2)电气连接。1.一种新型配电系统设备,主要由双电源切换开关(1)、防雷模块(2)和智能模块(3)组成,置于同一外壳(4)内,其特征在于:双电源切换开关(1)安装于电源回路中,防雷模块(2)并联安装于电源回路上,智能模块(3)分别与双电源切换开关(1)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配电系统设备,主要由双电源切换开关(1)、防雷模块(2)和智能模块(3) 组成,置于同一外壳(4)内,其特征在于双电源切换开关(1)安装于电源回路中,防雷模块 ⑵并联安装于电源回路上,智能模块⑶分别与双电源切换开关⑴和防雷模块⑵电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配电系统设备,其特征在于双电源切换开关(1)主要由输入模块一(10)、输入模块二(11)、输出模块(12)、切换模块(1 组成,输入模块一 (10)接入输入电源回路一(5),输入模块二(11)接入输入电源回路二(6),输出模块(12) 接入输出电源回路(7),切换模块(1 分别与输入模块一(10)、输入模块二(11)和输出模块(12)相连接,输入模块一(10)、输入模块二(11)、输出模块(12)和切换模块(13)分别与智能模块(3)电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配电系统设备,其特征在于输入模块一(10)、输入模块二(11)和输出模块(1 内均设置有监测器件和电路,分别对各自接入的电源回路状态和电能参数进行监测和测量,并将监测信息传输至智能模块(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配电系统设备,其特征在于切换模块(13)设有控制单元(14),控制单元(14)与智能模块(3)电气连接,接收智能模块(3)的指令信息以控制切换模块(13)动作实现电源的接入与脱离,并将切换模块(13)的状态信息传输至智能模块 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配电系统设备,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巍巍
申请(专利权)人:孙巍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