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536931 阅读:3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主要由空白微丸和药物缓释复合层两部分组成,其重量比例为1.0~5.0∶0.5~1.5。其制备工艺仅需包药物缓释复合层一步即可完成。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该缓释微丸能持续12小时释放药物,大大减少了给药次数。相比普通片剂,能大大减低突释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剂领域,具体地说,涉及。
技术介绍
双氯芬酸钠为新型非留体类抗炎药,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合成酶减轻炎症递质的致炎致痛作用,临床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炎、红斑狼疮及癌症、术后疼痛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双氯芬酸钠生物半衰期短(tl/2 = 1.证!·),肠溶片每日需服三次,血药浓度波动大。另外口服双氯芬酸钠会产生胃肠道刺激性,长期服用易造成肠粘膜溃疡。双氯芬酸钠缓释剂型能避免血药峰值,产生规则的血药浓度,同时减少服用的次数,降低对胃肠道的刺激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服用剂量小、药效持久稳定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制剂。如申请号为申请号为02138479. 7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由下述组分按下列重量比制成双氯芬酸钠 4. 5-6.0%、赋形剂60-90 %、包衣成分4-10、润湿剂:0_10 %、表面活性剂:0_1%、增塑剂0-2%、遮光剂0-2%。其制备工艺包括(1)空白丸芯制备;(2)素丸制备;(3)包衣;(4) 装胶囊等步骤。该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能持续12小时有效,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顺应性、有效性,避免了频繁给药和夜间“治疗盲区”,缩短了治疗时间和求诊次数,降低了治疗费用。申请号为200910147871. 5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及其控制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释放的方法,包括双氯芬酸钠和HPMC高分子材料,所述的双氯芬酸钠占整个颗粒或粉末总重量的58. 6% _71.6%,其中,制成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的颗粒或粉末的粘度范围为441 士30-985士30厘泊。在现有的缓释技术中,虽然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和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这两种缓释剂型都能达到平稳血药浓度的作用。但是缓释片都存在突释风险,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缓释胶囊由几百个缓释小丸组成,因此不会出现局部的血药浓度过高而刺激胃肠道的情况, 从而增加安全性,提高疗效。同时由于微丸粒径小,因此药品受消化道输送食物节律影响小,便于患者服用。目前缓释片有被缓释胶囊取代的趋势。传统缓释小丸的工艺一般由制备空白小丸、上药、包衣三步组成。即先制备空白小丸作为母核,然后采用溶剂喷液或裹粉上药的方法将药物附着在空白小丸上,制备成含药素丸,最后包一层缓释包衣层控制释放。如申请号为02138479. 7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提及的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及其制备工艺,其工艺采用一边加固体原料一边喷润湿剂的方法制备素丸,但是其缺点在于素丸制备需要专门的离心流化包衣锅,参数不易控制,不适合工业化大生产。步骤较多,工艺较繁琐。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该缓释微丸能在体内均勻释放,在较少的剂量下维持有效血药浓度,能够满足治疗需要,且服用剂量小、药效持久稳定。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所采用的原辅料均为常规辅料,采用溶剂喷液的方法同时包药层和缓释层,仅需一步就达到了缓释的目的,而且此方法不受场地和设备限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和控制,适合工业化生产。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其中,所述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由作为母核的空白丸芯和包覆在丸芯外的含双氯芬酸钠的药物缓释复合层组成,其中空白丸芯与药物缓释复合层的重量比为1.0 5.0 0.5 1.5。根据前述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其中,所述的药物缓释复合层由双氯芬酸钠、 缓释材料和其它药用辅料组成,且按重量百分比计算,药物释放复合层中含双氯芬酸钠 80% 99%、缓释材料 10%、其它辅料0. 10%。控制缓释材料的比重对控制小丸释放速度的快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专利技术中,缓释材料的用量控制在1-10%,可以达到很好的缓释效果。根据前述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其中,所述的缓释材料选自丙烯酸树脂、羟丙甲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硬脂酸或虫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根据前述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其中,所述的其它药用辅料选自羟甲基纤维素钠、羟丙甲纤维素、交联聚维酮、阿拉伯胶或聚乙二醇的亲水性物质;或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司盘或卖泽的表面活性剂;或选自乳糖、淀粉、蔗糖、柠檬酸三乙酯、乙醇、硅胶或滑石粉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根据前述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其中,所述的空白丸芯由基丸和基丸保护层组成,粒径为0. 5mm 1. 5mm0本专利技术的空白丸芯可为市售的空白丸芯,也可以是自制的空白丸芯。根据前述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其中所述的药物缓释复合层中缓释材料为丙烯酸树脂、羟丙甲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硬脂酸或虫胶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用95%乙醇溶液溶解药物缓释复合层中的缓释材料,同时将主药双氯芬酸钠和药物缓释复合层中的其它药用辅料用95%乙醇溶液溶解后,加入其中,混合均勻制成药物缓释复合层溶液;2)将空白丸芯置于包衣机内,预热后喷射步骤1)制得的药物缓释复合层溶液于空白丸芯上,制成含药微丸;3)将步骤2)所得的含药微丸干燥,即得缓释微丸。传统缓释小丸的工艺一般由制备空白小丸、上药、包衣三步组成。即先制备空白小丸作为母核,然后采用溶剂喷液或裹粉上药的方法将药物附着在空白小丸上,制备成含药素丸,最后包一层缓释包衣层控制释放。如申请号为02138479. 7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提及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及其制备工艺,其工艺采用一边加固体原料一边喷润湿剂的方法制备素丸,但是其缺点在于素丸制备需要专门的离心流化包衣锅,参数不易控制,不适合工业化大生产。步骤较多,工艺较繁琐。而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所采用的原辅料均为常规辅料,采用溶剂喷液的方法同时包药层和缓释层,仅需一步就达到了缓释的目的,而且此方法不受场地和设备限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和控制,适合工业化生产。本专利技术的缓释微丸采用圆形空白丸芯制备,所得微丸圆整度高,流动性好,在包覆药物和聚合物的过程中,可以获得较高的产率,重现性好,易于产业化。根据前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幻中所述的干燥为置于30 70°C的干燥箱中干燥1 5小时。根据前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2)中喷射药物缓释复合层溶液于空白丸芯时, 进风温度控制在30 70°C。可进一步将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缓释微丸直接灌装入空胶囊中,或将缓释微丸加入其它药用辅料再压制成缓释片。如果需要普通(速释)含药颗粒,则可以将普通(速释)含药颗粒和缓释微丸一起直接灌装入空胶囊中,或将普通(速释)含药颗粒和缓释微丸一起加入药用辅料后再压制成缓释片。还可以根据需要制备成其它剂型。本专利技术普通(速释)含药颗粒可以用常规方法将双氯芬酸钠与药用辅料混合制粒,也可以将双氯芬酸钠喷撒在空白丸芯上,或由双氯芬酸钠和药用辅料混合后再喷撒在空白丸芯上制成含药丸芯。在制备中为了与缓释微丸一致,优选制备成含药丸芯,备用(为普通含药丸芯)。部分含药丸芯再包缓释层,制成缓释微丸。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缓释包衣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另外,在缓释微丸中再添加部分普通含药颗粒或微丸,可以使药物到达人体后药物迅速释放,达到所需的血药浓度,然后缓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由作为母核的空白丸芯和包覆在丸芯外的含双氯芬酸钠的药物缓释复合层组成,其中空白丸芯与药物缓释复合层的重量比为1.0~5.0∶0.5~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由作为母核的空白丸芯和包覆在丸芯外的含双氯芬酸钠的药物缓释复合层组成,其中空白丸芯与药物缓释复合层的重量比为1.0 5.0 0.5 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缓释复合层由双氯芬酸钠、缓释材料和其它药用辅料组成,且按重量百分比计算,药物释放复合层中含双氯芬酸钠80% 99%、缓释材料 10%、其它辅料0. 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释材料选自丙烯酸树脂、羟丙甲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硬脂酸或虫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其它药用辅料选自羟甲基纤维素钠、羟丙甲纤维素、交联聚维酮、阿拉伯胶或聚乙二醇的亲水性物质;或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司盘或卖泽的表面活性剂;或选自乳糖、淀粉、蔗糖、柠檬酸三乙酯、乙醇、硅胶或滑石粉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白丸芯由基丸和基丸保护层组成,粒径为0. 5mm 1. 5mm。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思阳章晓骅周礼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易亨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