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驱动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21260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能驱动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供气装置和一体化生物处理装置,将风力机、气体限流减压器与两段式生物混合床和沉淀池构成的一体化生物处理装置结合起来,利用可再生的风能作为水循环和充氧的能源,在内设悬浮填料的生物混合床内使污水中微生物、底物、溶解氧充分接触混合,微生物对污水中有机物进行吸附、氧化、分解,实现污水的净化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风能驱动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合理利用风能,没有电能消耗,满足环保设施保护生态环境的初衷和自身对能源的需求,在小型污水处理领域具有明显节能、环保的特点,适宜设置在风能资源相对丰富的铁路中小车站以及其他相应站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利用风能供气的好氧生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城区、厂矿,污水排放量大、排放点集中,较易实现污水集中治理。而铁路沿线车站污水排放点分散、数量多,污水排放量小,给污水的治理增加了困难。如果此类污染源不能得到有效治理,也对自然环境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铁路沿线车站的污水处理在铁路工程建设中愈来愈得到重视。目前,铁路沿线车站一般设置好氧生化工艺的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应用电动鼓风机向污水池中曝气充氧,在曝气区内产生气水接触、混合作用以及水循环流动,保持污水内微生物、底物、溶解氧状态平衡,为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提供有利的生化反应条件。铁路沿线车站设置的采用好氧生化工艺的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具有运行稳定,占地面积小的特点。但是,现有装置能耗较高,污水提升和鼓风曝气的电耗约占运营成本的 60%,另外,污水处理装置的生化池不能很好适应不同季节污水水量、水质变化引起的冲击负荷,鼓风曝气充氧的利用率也有限制,难以为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提供最佳生化反应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好氧生化工艺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推出利用风能的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能驱动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能驱动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供气装置、预处理池(D)和一体化生物处理装置(E),供气装置包括风力机(A)、储气罐(B),风力机(A)通过输风管连接储气罐(B),风力机(A)驱动风力空压泵产生的压缩气体输送到储气罐(B)内,储气罐(B)通过空气输出管(1)与预处理池(D)和一体化生物处理装置(E)连接;一体化生物处理装置(E)包括箱体内并列设置的一段生物混合床(Ⅰ)、二段生物混合床(Ⅱ)和沉淀池(Ⅲ),二段生物混合床(Ⅱ)置于一段生物混合床(Ⅰ)和沉淀池(Ⅲ)之间;预处理池(D)的进水口连接污水源,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一段生物混合床(Ⅰ)的进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能驱动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能驱动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供气装置、预处理池(D)和一体化生物处理装置(E),供气装置包括风力机(A)、储气罐 (B),风力机(A)通过输风管连接储气罐(B),风力机(A)驱动风力空压泵产生的压缩气体输送到储气罐(B)内,储气罐(B)通过空气输出管(1)与预处理池(D)和一体化生物处理装置(E)连接;一体化生物处理装置(E)包括箱体内并列设置的一段生物混合床(I )、二段生物混合床(II )和沉淀池(III),二段生物混合床(II )置于一段生物混合床(I )和沉淀池(III)之间;预处理池(D)的进水口连接污水源,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一段生物混合床 (I )的进水口,一段生物混合床(I )和二段生物混合床(II )底部连通,二段生物混合床(II )和沉淀池(III)通过导流管(10)连通,沉淀池(III)的出水口置于一体化生物处理装置(E)的箱体上并由出水管(17)与外部连通;一段生物混合床(I )和二段生物混合床(II )内分别设置悬浮填料(12)、气液混合提升管和空气管,悬浮填料(1 设置在混合床内的中部,气液混合提升管为垂直设置的管子,空气管从箱体外部进入并插在气液混合提升管内,空气管上段通过气体限流减压器连接供气装置储气罐(B)的空气输出管(1)。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风能驱动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池 ⑶内部设置隔墙G),将预处理池⑶分为前后两段,前段侧壁上有连接污水源的进水口, 隔墙(4)上部设置过水孔,使预处理池(D)内的前段和后段连通;预处理池(D)后段垂直设置污水提升管C3)和空气管O),污水提升管C3)下端口置于预处理池(D)的底部,污水提升管(3)的上端口通过延伸管连接一段生物混合床(I )的进水口,空气管( 从上部进入预处理池(D)并插入污水提升管C3)下端口内,空气管( 上段通过气体限流减压器 (Cl)连接供气装置储气罐的空气输出管(1)。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风能驱动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段生物混合床(I )和二段生物混合床(II)内的悬浮填料(1 平行设置在上拦截网(1 和下支护板(14)之间;一段生物混合床(I )内设置气液混合提升管(7)和空气管(6),二段生物混合床(II )内有气液混合提升管(9)和空气管(8);空气管(6)从箱体外部进入一段生物混合床(I )并插在气液混合提升管(7)内,并达到气液混合提升管(7)的下部,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计红马敏杰平学惠杨丙峰程学营薛林海
申请(专利权)人: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