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薄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分级多孔纳米结构的氧化铝/金复合薄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纳米结构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存在大量的悬键和表面缺陷等活性中心等特点。基于纳米结构角度对传统电极进行设计和改性,提高电化学传感器的灵敏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金电极作为传统电极材料广泛地用于电化学分析。与传统金电极相比,纳米结构的金电极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存在大量的悬键和表面缺陷等活性中心,极大地提高了电极电催化活性,增加了电极的活性区域面积,改善电极性能。文献(I)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07,19 (15),3648-3653、文献(2)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6,79 (2), 533-539和文献(3)Electrochimica Acta 2010,55 (5),1801-1800分别报道了以电化学腐蚀制备纳米结构多孔金电极。电化学测试表明,电子转移效率得到了提高,电极灵敏度等性能得到了改善。无机通孔多孔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机械、热和化学稳定性以及良好的生物兼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级多孔纳米氧化铝/金复合薄膜电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绝缘基板、第一结合层、导电金属层、第二结合层、改性材料层和绝缘层构成的复合薄膜,所述复合薄膜为分级纳米多孔结构,其中与绝缘基板直接接触的是第一结合层,其厚度为2-100nm;覆盖在第一结合层上表面的是导电金属层,该层厚度为50-200nm,在该层上均布有孔径为2-20nm的小孔,其分布密度为1010/cm2-1012/cm2;在导电金属层上面为第二结合层,其厚度为2-50nm;改性材料层位于第二结合层的上面,其厚度为200-2000nm;在改性材料层上均布有孔径为20-400nm的小孔,分布密度为109/cm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级多孔纳米氧化铝/金复合薄膜电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绝缘基板、第一结合层、导电金属层、第二结合层、改性材料层和绝缘层构成的复合薄膜,所述复合薄膜为分级纳米多孔结构,其中与绝缘基板直接接触的是第一结合层,其厚度为2-lOOnm;覆盖在第一结合层上表面的是导电金属层,该层厚度为50-200nm,在该层上均布有孔径为 2-20nm的小孔,其分布密度为1(^/(^-1012/^!!!2 ;在导电金属层上面为第二结合层,其厚度为2-50nm ;改性材料层位于第二结合层的上面,其厚度为200-2000nm ;在改性材料层上均布有孔径为20-400nm的小孔,分布密度为109/Cm2-1012/Cm2,在第二结合层上也均布有小孔,其孔所在位置、孔径及分布密度与改性材料层上的孔相同;在复合薄膜的四周边沿设置有绝缘层,其厚度为300-3000nm ;所述第一结合层的材料是钽、铌或钛;所述第二结合层是钽、铌或钛的氧化物层;所述导电金属层为纳米多孔金层;所述改性材料层为纳米阳极氧化铝层;所述绝缘层为二氧化硅层或SU-8层或聚酰亚胺层。2.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多孔纳米氧化铝/金复合薄膜电极的方法,包括首先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在绝缘基板上制备多层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该多层复合薄膜依次由钽、铌或钛构成的第一结合层、导电金属金层、由钽或铌或钛构成的准第二结合层和铝层构成,然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或物理气相沉积或旋涂工艺,在复合薄膜的四周边沿设置绝缘层;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新华,陈丽娟,李加伟,唐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