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滑模施工中竖向钢筋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15854 阅读:3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滑模施工中竖向钢筋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主筋和第二定位主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主筋和第二定位主筋均呈弧形,其中第一定位主筋的曲率与筒仓内壁的曲率相匹配,第二定位主筋的曲率与筒仓外壁的曲率相匹配,所述第一定位主筋的外弧周向上及所述第二定位主筋的内弧周向上均固连有相同数量的定位箍,所述定位箍为大半园环形,所述定位箍的内径略大于两根竖向钢筋的直径之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竖向钢筋以直线型布局时,只需将定位主筋由弧形变成直线型即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保证竖向钢筋间距和钢筋保护层厚度,减少竖向钢筋经常偏位所带来的麻烦,同时,又能为竖向钢筋提供方便快捷、准确可靠的定位。(*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滑模施工中的定位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滑模施工中竖向钢筋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在钢筋混凝土筒仓(或其他建筑物)滑模施工中,根据图纸设计要求,竖向钢筋间距及保护层厚度应始终保持不变。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通常是将“垫块”放在钢筋和模板之间用以控制保护层的厚度,用“梯子筋”放在内外排钢筋之间用以控制钢筋的横向间距。 但由于筒仓结构自身及滑模施工的特点,钢筋随筒仓壁呈弧形布置,一次接长的竖向钢筋达4-5米高,而随着滑模的不断上升,竖向钢筋的纵横间距及保护层厚度很难保持固定不变。这样,仓壁竖向钢筋的“活动范围”往往成为最困难控制的“点”,导致了滑模提升过程中竖向钢筋间距需经常调整,而滑模施工中相邻两次提升间隔时间很短,不仅增加了许多工作量,而且竖向钢筋间距及保护层厚度均难以保证,给工程质量及经济效益均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钢筋混凝土筒仓或高层建筑核心筒的施工,滑模施工应用比较广泛,而滑模不同于普通支模施工,需要将模板和提升系统平台一次安装完成,整个提升系统是不可停歇的间断性的提升;在这种反复动态的滑升过程中,为了克服竖向钢筋间距及保护层厚度难以保证的问题,针对竖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和纵横间距自上而下始终不变的特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滑模施工结构竖向钢筋定位装置,主要是将竖向钢筋位置以一圆弧形的水平钢筋为基础进行标记,然后将每个钢筋定位装置焊接于每个标记位置上,再将该水平钢筋与千斤顶提升系统连接的工字槽钢焊接为一体(即固定在千斤顶提升系统上),从而做到钢筋定位装置是随着千斤顶提升系统的提升而上升,并且能箍上竖向钢筋,不但能始终控制住竖向钢筋的位置,也不会影响钢筋的绑扎。本技术不仅能保证竖向钢筋间距和钢筋保护层厚度,减少竖向钢筋经常偏位所带来的麻烦,同时,又能为竖向钢筋提供方便快捷、 准确可靠的定位,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用于滑模施工中竖向钢筋定位装置予以实现的一种技术方案是包括第一定位主筋和第二定位主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主筋和第二定位主筋均呈弧形,其中第一定位主筋的曲率与筒仓内壁的曲率相匹配,第二定位主筋的曲率与筒仓外壁的曲率相匹配,所述第一定位主筋的外弧周向上及所述第二定位主筋的内弧周向上均固连有相同数量的定位箍,所述定位箍为大半园环形,所述定位箍的内径略大于两根竖向钢筋的直径之和。本技术用于滑模施工中竖向钢筋定位装置予以实现的另外一种技术方案是 包括定位主筋,所述定位主筋呈直线形,所述定位主筋上均勻的固连有若干个定位箍,所述定位箍为大半园环形,所述定位箍的内径略大于两根竖向钢筋的直径之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竖向钢筋定位装置,既解决了竖向钢筋的跑位难题,保证了竖向钢筋的间距和保护层厚度,又不妨碍其他工序的正常施工;另外,该装置一次加工安装就位,随提升平台系统垂直提升而升高,与其他工序施工互不影响、互不受限制,其结构科学、 合理;同时,本技术竖向钢筋定位装置可利用现场的废料加工,制作简单、施工容易,并可多次周转使用,既经济、实用,又科学、方便,具有一举多得的效果,本技术定位装置同样也适用于剪力墙及框架结构的电梯井等部位的滑模施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用于筒仓竖向钢筋定位的平面布置图; 图2是本技术用于筒仓竖向钢筋定位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3是图1中I所示局部结构立体放大图4-1是将本技术应用于筒仓竖向钢筋定位中靠近筒仓砼壁8处的主视图图4-2是图4-1所示应用的俯视图; 图4-3是图4-1所示应用的侧视图。 图中2——千斤顶提升系统31——第一定位主筋4——定位箍5——竖向钢筋71、72——模板8——筒仓砼壁11——欲埋于剪力墙内的钢管段1——钢管32——第二定位主筋 6——横向钢筋 9——槽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用于滑模施工中竖向钢筋定位装置是针对滑模施工的混凝土结构,其竖向钢筋的间距和保护层厚度保持固定不变这一特点,并结合滑模平台提升系统垂直提升的这一特性所开发的。本技术用于滑模施工中竖向钢筋定位装置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以筒仓墙壁呈弧形的筒仓滑模施工为基础。如图1所示,本技术用于滑模施工中竖向钢筋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主筋31和第二定位主筋32,所述第一定位主筋31和第二定位主筋32均呈弧形,其中第一定位主筋31的曲率与筒仓内壁的曲率相匹配,第二定位主筋32的曲率与筒仓外壁的曲率相匹配,所述第一定位主筋31的外弧周向上及所述第二定位主筋32的内弧周向上均固连有相同数量的定位箍4,所述定位箍4为大半园环形,所述定位箍4的内径略大于两根竖向钢筋5的直径之和;所述第一定位主筋31和第二定位主筋32的两端均固连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为工字槽钢9,所述固连为焊接。如图1所示,本技术竖向钢筋定位装置主要由定位主筋31、32和定位箍4两部分组成,这两个部件均采用钢筋材料,一般可以从施工现场钢筋的加工下角料的断料中选取。本技术竖向钢筋定位装置的制作及应用是(1)选材及备料定位主筋的直径在16_20mm之间,长度约为1. 2米(定位主筋长度取决于相邻两个千斤顶提升系统的距离,即约等于相邻两个千斤顶提升系统的间距),由于筒仓结构布局不同,有少数千斤顶提升系统的间距或有不同,因此,要根据设计好的千斤顶提升系统的间距进行备料;定位箍4的钢筋直径在6-10mm之间,长度约0. 15米(这主要取决于筒仓壁竖向钢筋的粗细);依据设计好的千斤顶提升系统布置大样图和简体结构竖向钢筋位置图,按照筒仓壁竖向钢筋的数量和间距准备每个定位主筋上定位箍的数量,这样,由一根定位主筋和若干个焊接在定位主筋上的定位箍形成了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形式。(2)加工通过弯曲设备将定位主筋加工成与筒仓壁曲率相同的弧形(筒仓以外的其他直线形结构,将定位主筋调直即可),通过弯曲机将定位箍弯成有缺口的环形(环形的内径略大于筒仓壁竖向钢筋直径的2倍,因为竖向钢筋的接长是通过两根钢筋绑扎搭接)。(3)焊接如图2所示,在加工成弧形的定位主筋上,用彩笔标出筒仓壁竖向钢筋的位置,然后,在定位主筋的内弧周向上用交流电焊机将环形定位箍4 (有缺口的两端部) 同一方向、水平的点焊在定位主筋上,由于筒仓壁的竖向钢筋有内、外两排,因此,相邻两个千斤顶提升系统2 (每个千斤顶提升系统均设置在一钢管1上)之间需要一个定位内侧竖向钢筋和一个定位外侧竖向钢筋的定位主筋,而定位内侧竖向钢筋的定位箍4需要焊接在第一定位主筋31外弧的周向上,定位外侧竖向钢筋的定位箍4需要焊接在第二定位钢筋32 内弧的周向上。并保证点焊在弧形定位主筋上的所有环形定位箍在同一平面上。(4)安装如图3所示,待筒仓壁结构钢筋和千斤顶提升系统平台安装完成后,按照内、外侧,将制作好的第一定位主筋31上的定位箍4依次套上内侧竖向钢筋5 ;然后,将第一定位主筋31的两端搭在千斤顶提升系统的槽钢上,按照竖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并沿着竖向钢筋所形成的圆周的直径方向向内或向外调整第一定位主筋31的位置,保证第一定位主筋31上的定位箍4处于水平方向,而且使每个竖向钢筋5均位于所在定位箍4的中心;最后,用交流电焊机将第一定位主筋31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滑模施工中竖向钢筋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主筋和第二定位主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主筋和第二定位主筋均呈弧形,其中第一定位主筋的曲率与筒仓内壁的曲率相匹配,第二定位主筋的曲率与筒仓外壁的曲率相匹配,所述第一定位主筋的外弧周向上及所述第二定位主筋的内弧周向上均固连有相同数量的定位箍,所述定位箍为大半园环形,所述定位箍的内径略大于两根竖向钢筋的直径之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滑模施工中竖向钢筋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主筋和第二定位主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主筋和第二定位主筋均呈弧形,其中第一定位主筋的曲率与筒仓内壁的曲率相匹配,第二定位主筋的曲率与筒仓外壁的曲率相匹配,所述第一定位主筋的外弧周向上及所述第二定位主筋的内弧周向上均固连有相同数量的定位箍,所述定位箍为大半园环形,所述定位箍的内径略大于两根竖向钢筋的直径之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基海段宝平相金石许武郑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