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固装置与设有卡固装置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10269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卡固装置与设有卡固装置的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一扩音装置与一卡固装置,该卡固装置用以连接该壳体与该扩音装置;该卡固装置包括一柱体与一吸振部,其中该柱体与该壳体结合,该吸振部与该扩音装置结合,该柱体包括一主体、一凸出部与至少一支撑件,该凸出部与该至少一支撑件皆连结于该主体的外侧,该吸振部包括一片体与一孔部,其中该孔部设于该片体上,该主体可穿过该孔部,使得该片体位于该凸出部与该至少一支撑件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卡固装置能将扩音装置悬吊连结于壳体之上,能吸收扩音装置发出的共振声波,减少共振声波对周围其他组件所造成的影响。(*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卡固装置与设有卡固装置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先前技术的具有扩音效果的电子装置中,常见的扩音装置(例如喇叭)的固定方式是使用卡钩或螺丝等方式结合,但是卡钩或螺丝在组装上较费时费工,且所需的零件较多,因此会增加组装上的成本。此外,电子装置以笔记本型计算机而言,随着科技的进步,使用者对于笔记本型计算机内建喇叭音质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内建喇叭发出的共振声波会影响笔记本型计算机内其他模块(例如硬盘)的运作,使得其无法正常运作,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因此,为了降低共振声波的干扰,在先前技术中,有在喇叭单体上放置一块吸音泡棉来吸收振波,但额外增设吸音泡棉并不符合成本效益,并且其会影响喇叭单体的效能。另外,中国台湾专利技术专利公告号第1273857所公开的具有防震设计的喇叭装置, 其已公开将吸振组件安装在音箱与底座之间,然而此种设计安装工序较多,也不符合成本效益。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卡固装置,以及设有该卡固装置的电子装置,以改进先前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有吸振功能的电子装置。本技术的另一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省去螺丝的卡固装置,其用以连结电子装置的壳体与扩音装置。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一扩音装置与一卡固装置,该卡固装置用以连接该壳体与该扩音装置,该卡固装置包括一柱体与一吸振部,其中该柱体与该壳体结合,该吸振部与该扩音装置结合,该柱体包括一主体、一凸出部与至少一支撑件,该凸出部与该至少一支撑件皆连结于该主体的外侧,该吸振部包括一片体与一孔部, 其中该孔部设于该片体上,该主体可穿过孔部,使得该片体位于该凸出部与该至少一支撑件之间。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卡固装置,用以连接一壳体与一扩音装置,该卡固装置包括一柱体,该柱体与该壳体结合,其中该柱体包括一主体;一凸出部,该凸出部连结于该主体的外侧;以及至少一支撑件,该至少一支撑件连结于该主体的外侧;以及一吸振部,该吸振部与该扩音装置结合,其中该吸振部包括一片体;以及一孔部,该孔部设于该片体上,用以让该主体穿过该孔部,使得该片体位于该凸出部与该至少一支撑件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吸振部还包括一弯折部,其中弯折部位于片体与扩音装置之间。本技术的卡固装置,能将扩音装置悬吊连结于壳体之上,能吸收扩音装置发出的共振声波,减少共振声波对周围其他组件所造成的影响。 由于本创作构造新颖,能提供产业上利用,且确有增进功效,故依法申请技术专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卡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卡固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卡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其吸振部的示意I图5为本技术的卡固装置的吸振部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卡固装置l、la柱体IOUOa顶端101表面102凸出部11支撑件12孔部211吸振部2、2a主体14片体20孔部21长形孔212壳体80扩音装置90、90a延伸线Ll连线L2、L3夹角θ电子装置100圆孔211弯折部2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以下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3,关于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电子装置100 主要包括壳体80、扩音装置90、90a以及卡固装置l、la。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具有两组卡固装置l、la,用以将两个扩音装置90、90a设至于壳体80。惟须注意的是,本技术的电子装置100所具有的卡固装置l、la的数量与卡固装置l、la设置于壳体80的位置并不限于此。卡固装置1、Ia主要包括柱体10、10a以及吸振部2,其中柱体10、10a为一体成形与壳体80结合,片体20为一体成形与扩音装置90、90a结合,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通过柱体10、10a与吸振部2相互卡固的设计,可将扩音装置90、90a悬吊于壳体80之上。在本实施例中,壳体80为一笔记本型计算机的底壳,扩音装置90、90a为笔记本型计算机的内建喇叭,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需注意的是,吸振部2与扩音装置90、90a连接的位置,会依扩音装置90、90a的结构,以及其设置于壳体80位置而改变,而每个扩音装置90、90a所搭配的吸振部2数目也会因扩音装置90、90a的大小而有所不同。请参考图2,图2为本技术的卡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卡固装置1包括柱体10与吸振部2,其中柱体10包括主体14、凸出部11与支撑件12。凸出部11与支撑件12皆连结于主体14的外侧,且在图2的实施例中,主体14外侧只有连结一个支撑件12,凸出部11位于支撑件12的左上方。吸振部2包括片体20与孔部21,孔部21设于片体20上,主体14穿过孔部21,使得片体20位于凸出部11与支撑件12之间,达到卡合的目的。在组装时,只要将吸振部2 的孔部21对准主体14直接下压,即可让片体20穿过柱体10,使得片体20位于凸出部11 与支撑件12之间,此种卡合方式不需用到螺丝。请一并参考图2与图4,图4为本技术的卡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其吸振部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孔部21还包括一圆孔211与二长形孔212,圆孔211位于二长形孔212之间,用以让主体14穿过圆孔211。二长形孔212的设计是为了增加片体20的柔韧度,使得拆卸片体20变得较为容易,同时也可包容片体20在射出成型时的尺寸误差,避免出现主体14与孔部21无法卡合的状况。在片体20穿过主体14的过程中,片体20会压迫凸出部11,使得凸出部11稍微向内移动,片体20通过凸出部11后,凸出部11会恢复原位置,藉此将片体20限制在凸出部11与支撑件12之间,达到不用螺丝就能固定的目的,而凸出部11只需要设在柱体10的一侧即可达到上述的目的。此时支撑件12支撑扩音装置90、90a重量,因为支撑件12的支撑,使得扩音装置90、90a悬吊于壳体80之上,让扩音装置90、90a不直接与壳体80接触。 藉此结构,可使片体20吸收扩音装置90、90a所产生的振动。支撑件12的延伸线Ll与二长形孔212的连线L2所形成的夹角θ会介于30 60度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片体20为一弹性材质,具有吸振效果,可吸收扩音装置90、90a内喇叭单体(图未示)发出的共振声波(例如重低音的部分),进而减少振波对壳体内其他同时运转组件的干扰,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片体20的材质是树脂(如PC、ABS),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4的外观类似一圆柱体,可作为一限位装置,用以限定扩音装置90、90a在壳体80中的位置。柱体10还包括顶端101与槽部13,其中槽部13与顶端101连结。槽部13使主体 14的上部产生变形,让片体20较容易设置或脱离柱体10,进而达到方便组装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柱体10还包括一平坦部102,平坦部102与凸出部11相邻且垂直向下延伸。平坦部102为与凸出部11相邻的一平坦表面,由于平坦部102有别于主体14 的弧形表面,使得片体20的孔部211不会完全贴合在主体14外侧,亦即孔部211与平坦部 102之间产生些微间隙。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一扩音装置;以及一卡固装置,该卡固装置用以连接该壳体与该扩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固装置包括:一柱体,该柱体与该壳体结合,其中该柱体包括:一主体;一凸出部,该凸出部连结于该主体的外侧;以及至少一支撑件,该至少一支撑件连结于该主体的外侧;以及一吸振部,该吸振部与该扩音装置结合,其中该吸振部包括:一片体;以及一孔部,该孔部设于该片体上,该主体可穿过该孔部,使得该片体位于该凸出部与该至少一支撑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2.15 TW 1002027781.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 一壳体;一扩音装置;以及一卡固装置,该卡固装置用以连接该壳体与该扩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固装置包括一柱体,该柱体与该壳体结合,其中该柱体包括 一主体;一凸出部,该凸出部连结于该主体的外侧;以及至少一支撑件,该至少一支撑件连结于该主体的外侧;以及一吸振部,该吸振部与该扩音装置结合,其中该吸振部包括 一片体;以及一孔部,该孔部设于该片体上,该主体可穿过该孔部,使得该片体位于该凸出部与该至少一支撑件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柱体包括一顶端与至少一槽部,该槽部连结该顶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柱体还包括一平坦部,该平坦部相邻于该凸出部且垂直向下延伸。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孔部包括一圆孔与二长形孔,该圆孔位于该二长形孔之间,该主体可穿过该圆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支撑件的数量为两个,该至少一支撑件分别设置于该主体的相对两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二支撑件的连线与该二长形孔的连线所形成的角度为介于30至60度之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片体为弹性材质片体。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柱体为一体成形与该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吉海陈薪皓郑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