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固定源尾气脱硝的催化剂制备领域,涉及采用蜂窝状载体的催化剂的制备。
技术介绍
我国火电行业的装机容量、发电量与煤耗量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由此产生的氮氧化物(NOx)对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目前固定源尾气的脱硝技术主要采用氨的选择催化还原法(NH3-SCR),其核心是催化剂的研究。根据催化剂载体的不同,目前市场上应用于固定源尾气脱硝的催化剂主要分为蜂窝式、平板式和波纹板式,其中蜂窝式催化剂因具有较低的压降、耐磨损性能以及优良的脱硝活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现有的蜂窝式催化剂存在一些缺点,其最佳工作温度一般在300 450°C,而在实际工况中,烟气温度难以达到这个温度区间,为取得较好的脱硝效果还需要另加热源,从而使得成本提高;另一方面为了达到较好的脱硝效果和抗硫抗水性能,蜂窝式脱硝催化剂一般具有较高的孔密度,但是实际烟气中含有的大量水、二氧化硫和粉尘很容易使催化剂发生堵塞,大大增加了动力系统的能耗。因此需要开发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具有优良的脱硝活性、抗硫抗水性能,且具有抗粉尘堵塞能力的催化剂。专利号为CN200910030398. 2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固定源尾气脱硝的蜂窝状金属丝网催化剂,其载体是由表面附着有氧化铝涂层的金属丝网构成的,载体的内部通道具有三维通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是通过分步负载的方法将活性组分V2O5、WO3和TiO2负载于催化剂载体表面制备的,其中V2O5、WO3和TiO2的质量之和为氧化铝涂层和V2O5-WO3-TiO2总重量的10%~70%,V元素的质量为V2O5、WO3和TiO2质量之和的0.2%~5.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燮,束韫,孙红,陈硕,赵慧敏,张耀斌,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