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船艇用座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502474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6 1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即使使氨基甲酸乙酯制的第1缓冲体发泡而使之与热塑性弹性体制的第2缓冲体一体成形,也能确保良好的乘坐感并能减少作业工时、降低制造成本的车辆用座、船艇用座、车辆用座的制造方法及船艇用座的制造方法。车辆用座(10)具有用车座表皮(40)覆盖的氨基甲酸乙酯制的第1缓冲体(41)、和配置在第1缓冲体(41)与底板(43)之间的热塑性弹性体制的第2缓冲体(42),在第1缓冲体(41)与第2缓冲体(42)之间设有覆盖片(4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座、船艇用座、车辆用座的制造方法及船艇用座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已知已往的车辆用座及船艇用座具有用座表皮覆盖着的氨基甲酸乙酯制的第1缓冲体、和配置在第1缓冲体与底板之间的热塑性弹性体制的第2缓冲体。(例如见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754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用座及船艇用座中,是将第1缓冲体和第2缓冲体分别成形后再接合成一体的,所以,作业工时多,制造成本可能增加。另外,为了减少作业工时,也曾考虑过使氨基甲酸乙酯制的第1缓冲体发泡、一体地成形在热塑性弹性体制的第2缓冲体上,但是,这时,由于发泡压,第1缓冲体会进入并融合到第2缓冲体内,所以,乘坐感可能变差。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该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即使使氨基甲酸乙酯制的第1缓冲体发泡并与热塑性弹性体制的第2缓冲体一体成形,也能确保良好的乘坐感并能减少作业工时、降低制造成本的车辆用座、船艇用座、车辆用座的制造方法及船艇用座的制造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是车辆用座,该车辆用座具有用座表皮覆盖的氨基甲酸乙酯制的第1缓冲体和配置在第1缓冲体与底板之间的热塑性弹性体制的第2缓冲体,其特征在于,在第1缓冲体与第2缓冲体之间设有覆盖片。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覆盖片设在第2缓冲体的靠第1缓冲体的一侧,在第2缓冲体的靠底板侧的整个面或一部分不设置覆盖片。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底板的上面,设有朝第2缓冲体侧伸出的肋。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是船艇用座,该船艇用座具有用座表皮覆盖的氨基甲酸乙酯制的第1缓冲体和配置在第1缓冲体与底板之间的热塑性弹性体制的第2缓冲体,其特征在于,在第1缓冲体与第2缓冲体之间设有覆盖片。技术方案5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覆盖片设在第2缓冲体的靠第1缓冲体的一侧,在第2缓冲体的靠底板侧的整个面或一部分不设置覆盖片。技术方案6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底板的上面,设有朝第2缓冲体侧伸出的肋。技术方案7记载的专利技术是车辆用座的制造方法,该车辆用座具有用座表皮覆盖的氨基甲酸乙酯制的第1缓冲体、配置在第1缓冲体与底板之间的热塑性弹性体制的第2缓-->冲体、和设在第1缓冲体与第2缓冲体之间的覆盖片;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成形第2缓冲体;除了第2缓冲体的一部分外,将覆盖片贴合在整个第2缓冲体上;把贴合着覆盖片的第2缓冲体设置于第1模具;把氨基甲酸乙酯材料放入第2模具;将第1模具和第2模具闭合;使氨基甲酸乙酯材料发泡,在贴合于第2缓冲体的覆盖片的表面一体成形第1缓冲体;把一体化了的第1缓冲体、第2缓冲体和覆盖片从第1及第2模具中取出;在一体化了的第1缓冲体、第2缓冲体及覆盖片的下面安装底板,并且用座表皮覆盖第1缓冲体的表面,把座表皮安装在底板上。技术方案8记载的专利技术是船艇用座的制造方法,该船艇用座具有用座表皮覆盖的氨基甲酸乙酯制的第1缓冲体、配置在第1缓冲体与底板之间的热塑性弹性体制的第2缓冲体、和设在第1缓冲体与第2缓冲体之间的覆盖片;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成形第2缓冲体;除了第2缓冲体的一部分外,将覆盖片贴合在整个第2缓冲体上;把贴合着覆盖片的第2缓冲体设置于第1模具;把氨基甲酸乙酯材料放入第2模具;将第1模具和第2模具闭合;使氨基甲酸乙酯材料发泡,在贴合于第2缓冲体的覆盖片的表面一体成形第1缓冲体;把一体化了的第1缓冲体、第2缓冲体和覆盖片从第1及第2模具中取出;在一体化了的第1缓冲体、第2缓冲体及覆盖片的下面安装底板,并且用座表皮覆盖第1缓冲体的表面,把座表皮安装在底板上。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由于在第1缓冲体与第2缓冲体之间设有覆盖片,从而即使使氨基甲酸乙酯制的第1缓冲体发泡而使之与热塑性弹性体制的第2缓冲体一体成形,由于发泡的第1缓冲体被覆盖片挡住,所以,第1缓冲体不会进入第2缓冲体内。这样,第1缓冲体和第2缓冲体不会融合,因此可确保车辆用座的良好乘坐感。另外,由于能使第1缓冲体发泡而使之与第2缓冲体一体成形,所以,可减少作业工时,降低车辆用座的制造成本。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由于覆盖片设在第2缓冲体的靠第1缓冲体的一侧,在第2缓冲体的靠底板侧的整个面或一部分不设置覆盖片,所以,随着乘员的活动,可以在底板侧调节第2缓冲体内的空气,可确保车辆用座的良好乘坐感。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由于在底板的上面设有朝第2缓冲体伸出的肋,所以,随着乘员的活动,可有效地排出第2缓冲体的空气,可确保车辆用座的良好乘坐感。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由于在第1缓冲体与第2缓冲体之间设有覆盖片,从而即使使氨基甲酸乙酯制的第1缓冲体发泡而使之与热塑性弹性体制的第2缓冲体一体成形,由于发泡的第1缓冲体被覆盖片挡住,所以,第1缓冲体不会进入第2缓冲体内。这样,第1缓冲体和第2缓冲体不会融合,因此可确保船艇用座的良好乘坐感。另外,由于能使第1缓冲体发泡而使之与第2缓冲体一体成形,所以,可减少作业工时,降低船艇用座的制造成本。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专利技术,由于覆盖片设在第2缓冲体的靠第1缓冲体的一侧,在第2缓冲体的靠低板侧的整个面或一部分不设置覆盖片,所以,随着乘员的活动,可以在底板侧调节第2缓冲体内的空气,可确保船艇用座的良好乘坐感。根据技术方案6记载的专利技术,由于在底板的上面设有朝第2缓冲体侧伸出的肋,所以,随着乘员的活动,可有效地排出第2缓冲体的空气,可确保船艇用座的良好乘坐感。-->根据技术方案7记载的专利技术,具有以下工序:成形第2缓冲体;除了第2缓冲体的一部分外,将覆盖片贴合在整个第2缓冲体上;把贴合着覆盖片的第2缓冲体设置于第1模具;把氨基甲酸乙酯材料放入第2模具;将第1模具和第2模具闭合;使氨基甲酸乙酯材料发泡,在贴合于第2缓冲体的覆盖片的表面一体成形第1缓冲体;把一体化了的第1缓冲体、第2缓冲体和覆盖片从第1及第2模具中取出;在一体化了的第1缓冲体、第2缓冲体及覆盖片的下面安装底板,并且用座表皮覆盖第1缓冲体的表面,把座表皮安装在底板上。由此,可容易获得具有使氨基甲酸乙酯材料发泡而一体成形的第1及第2缓冲体的车辆用座。根据技术方案8记载的专利技术,具有以下工序:成形第2缓冲体;除了第2缓冲体的一部分外,将覆盖片贴合在整个第2缓冲体上;把贴合着覆盖片的第2缓冲体设置于第1模具;把氨基甲酸乙酯材料放入第2模具;将第1模具和第2模具闭合;使氨基甲酸乙酯材料发泡,在贴合于第2缓冲体的覆盖片的表面一体成形第1缓冲体;把一体化了的第1缓冲体、第2缓冲体和覆盖片从第1及第2模具中取出;在一体化了的第1缓冲体、第2缓冲体及覆盖片的下面安装底板,并且用座表皮覆盖第1缓冲体的表面,把座表皮安装在底板上。由此,可容易获得具有使氨基甲酸乙酯材料发泡而一体成形的第1及第2缓冲体的船艇用座。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搭载了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的机动两轮车的左侧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座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图3是图2中的A-A线向视剖面图。图4是说明本专利技术车辆用座的第2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5是说明本专利技术车辆用座的第3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6是说明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座,具有用座表皮覆盖的氨基甲酸乙酯制的第1缓冲体和配置在上述第1缓冲体与底板之间的热塑性弹性体制的第2缓冲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缓冲体与上述第2缓冲体之间设有覆盖片。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2.26 JP 2010-0422561.一种车辆用座,具有用座表皮覆盖的氨基甲酸乙酯制的第1缓冲体和配置在上述第1缓冲体与底板之间的热塑性弹性体制的第2缓冲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缓冲体与上述第2缓冲体之间设有覆盖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其特征在于,上述覆盖片设在上述第2缓冲体的靠上述第1缓冲体的一侧,在上述第2缓冲体的靠上述底板侧的整个面或一部分上不设置上述覆盖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底板的上面,设有朝上述第2缓冲体侧伸出的肋。4.一种船艇用座,具有用座表皮覆盖的氨基甲酸乙酯制的第1缓冲体和配置在上述第1缓冲体与底板之间的热塑性弹性体制的第2缓冲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缓冲体与上述第2缓冲体之间设有覆盖片。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艇用座,其特征在于,上述覆盖片设在上述第2缓冲体的靠上述第1缓冲体的一侧,在上述第2缓冲体的靠上述底板侧的整个面或一部分上不设置上述覆盖片。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艇用座,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底板的上面,设有朝上述第2缓冲体侧伸出的肋。7.一种车辆用座的制造方法,该车辆用座具有用座表皮覆盖的氨基甲酸乙酯制的第1缓冲体、配置在上述第1缓冲体与底板之间的热塑性弹性体制的第2缓冲体和设在上述第1缓冲体与上述第2缓冲体之间的覆盖片;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成形上述第2缓冲体;除了上述第2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内务小谷野光江小原健史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