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析仪器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医药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离子生成的仪器。
技术介绍
自从80年代中期,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 John B. Fenn将电喷雾离子源应用于大分子质谱分析以来,20多年过去了,对于电喷雾离子源机理,还是停留在两个模式Ion Evaporation Model (IEM)离子蒸发,与 Charged Residue Model (CRM)电荷残留机理。电喷雾离子源的基本结构与90年代的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电喷雾离子源的基本结构就是在一个中空的金属或玻璃毛细管中间充满液体,对着质谱仪的离子入口,在液体上加上正或负高电压,在大气中形成正负离子,质谱仪的真空系统将一部分离子吸入质谱仪的质量分析器。对于电喷雾离子源,尽管电离几率很高,几乎达到100%,但是将分子离子传输到质谱质量检测器的有效离子,只有总离子数的0.01%到0. 之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很多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了不同机构的电喷雾离子源,参考专利号为 美国 US4861988、US 5412208,US 5432343,US 6992299,US 5504329。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喷雾离子发生器,它包括中空毛细管发射针(10)、高压电接头(20)、中空毛细管发射针支架(30),其特征在于:固定块(5)的一端位于高压电接头(20)空腔的前段,且固定块(5)的中间有一个通孔;液相色谱连接管(1)穿过固定块(5)内的通孔,固定于高压电接头(20)内,且液相色谱连接管(1)的外壁与固定块(5)的通孔内壁紧密配合;真空导入毛细管(50)与高压电接头(20)通过中空毛细管发射针支架(30)配套连接,中空毛细管发射针支架(30)的一端内嵌于高压电接头(20)的内腔,另一端内嵌于真空导入毛细管(50)的腔体(11)内,形成连接;中空毛细管发射针支架(3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喷雾离子发生器,它包括中空毛细管发射针(10)、高压电接头(20)、中空毛细管发射针支架(30),其特征在于固定块(5)的一端位于高压电接头00)空腔的前段,且固定块(5)的中间有一个通孔;液相色谱连接管(1)穿过固定块(5)内的通孔,固定于高压电接头00)内,且液相色谱连接管⑴的外壁与固定块(5)的通孔内壁紧密配合;真空导入毛细管(50)与高压电接头00)通过中空毛细管发射针支架(30)配套连接, 中空毛细管发射针支架(30)的一端内嵌于高压电接头00)的内腔,另一端内嵌于真空导入毛细管(50)的腔体(11)内,形成连接;中空毛细管发射针支架(30)的中间为贯通空腔,与高压电接头00)内嵌一端的中空毛细管发射针支架(30)的前端空腔(6)直径与中空毛细管发射针(10)直径配套;中空毛细管发射针支架(30)的后端空腔(8)直径为中空毛细管发射针(10)直径的1. 1倍以上, 前端空腔(6)小于后端空腔(8);且中空毛细管发射针(10)的侧边有若干个侧孔(7)与后端空腔⑶贯通;真空导入毛细管(50)的腔体(11)的底面(14)为一弧形面,底面(14)与中空毛细管发射针支架(30)的端面(1 间有一缝隙;真空导入毛细管(50)的侧面有气孔(13),气孔 (13)与中空毛细管发射针(10)的侧边侧孔(7)贯通;中空毛细管发射针(10)与真空导入毛细管(50)在同一轴心上,中空毛细管发射针 (10)的针尖超出中空毛细管发射针支架(30)的端面(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喷雾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压电接头00) 空腔为两头大、中间小,液相色谱连接管(1)与中空毛细管发射针支架(30)在高压电接头 (20)空腔的中间部位对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喷雾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一心,吕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好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