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96330 阅读:3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6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送小车,包括车架和导轨机构,其特征在于:车架在导轨机构上,导轨机构固定埋于地面;所述车架包括:小车支撑面板、左支撑体、右支撑体、左轮轴组合、右轮轴组合、左滚轮、右滚轮、左轴承组、右轴承组;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焊接在小车支撑面板上;左轮轴组合穿过左支撑体并与左支撑体焊接;右轮轴组合穿过右支撑体并与右支撑体焊接;左滚轮套接在左轴承组外,右滚轮套接在右轴承组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得到的输送小车,其结构简单,能方便搬运成纸,提高工作效率,不但能解决短距离输送困难,而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劳动,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纸张输送工具领域,特别是一种输送小车
技术介绍
在纸品生产中,其生产车间环境中经常有成品纸的输送,而一般的成品纸幅宽为3.8米,直径1.2米,如没有起吊设备,如何搬运将成为最大问题,目前,故而针对这种在固定空间的短距离搬运以及降低生产成品的因素考虑,设计一款输送小车是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运输方便的输送小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输送小车,包括车架和导轨机构,其特征在于:车架在导轨机构上,导轨机构固定埋于地面;所述车架包括:小车支撑面板、左支撑体、右支撑体、左轮轴组合、右轮轴组合、左滚轮、右滚轮、左轴承组、右轴承组;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焊接在小车支撑面板上;左轮轴组合穿过左支撑体并与左支撑体焊接;右轮轴组合穿过右支撑体并与右支撑体焊接;左滚轮套接在左轴承组外,右滚轮套接在右轴承组外。所述导轨机构包括:连接底板、左预埋螺栓、右预埋螺栓、螺母、抓地沟、左C型槽钢、右C型槽钢、中左C型槽钢、中右C型槽钢、左稳固钢板、右稳固钢板、稳固钢板、左角钢、右角钢、紧固螺钉和内六角螺钉;左C型槽钢、右C型槽钢、中左C型槽钢、中右C型槽钢一端连接在连接底板的一侧,其中左C型槽钢和右C型槽钢焊接在连接底板上,中左C型槽钢和中右C型槽钢之间用内六角螺钉相连接;左C型槽钢和右C型槽钢另一端分别与左稳固钢板和右稳固钢板相连接,中左C型槽钢和中右C型槽钢另一端分别连接在稳固钢板的一端;左C型槽钢、右C型槽钢、中左C型槽钢、中右C型槽钢与左稳固钢板、右稳固钢板、稳固钢板之间是用紧固螺钉相连接的;左角钢和右角钢分别与左稳固钢板和右稳固钢板相连接,并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左预埋螺栓、右预埋螺栓、两个抓地沟连接在底板的另一侧,其中两个抓地沟分别位于中左C型槽钢和中右C型槽钢正下方,并与连接底板连接处焊接在一起,左预埋螺栓和右预埋螺栓分别穿过连接底板的两端,并各用三个螺母固定,其中左预埋螺栓和右预埋螺栓与左C型槽钢、右C型槽钢、中左C型槽钢、中右C型槽钢相同方向的一段较短,用一个螺母固定,而另外一段较长的用两个螺母固定。左轮轴组合包括左轮轴套、左轮轴、左螺钉;左轮轴穿过左轮轴套,并与之连接,左轮轴套和左轮轴由左螺钉连接在一起的;右轮轴组合包括右轮轴套、右轮轴、右螺钉,右轮轴穿过右轮轴套,并与之连接,右轮轴套和右轮轴由右螺钉连接在一起;所述左C型槽钢和中左C型槽钢开口方向可为右;所述右C型槽钢和中右C型槽钢开口方向可为左。本技术得到的输送小车,考虑到固定空间的短距离搬运以及降低生产成品等因素,自行设计搬运输送小车,其结构简单,能方便搬运成纸,提高工作效率。不但能解决短距离输送困难,而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劳动,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车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左轮轴组合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右轮轴组合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导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车架1、导轨机构2、小车支撑面板11、左支撑体12、右支撑体13、左轮轴组合14、右轮轴组合15、左滚轮16、右滚轮17、左轴承组18、右轴承组19、连接底板21、左预埋螺栓22、右预埋螺栓23、螺母24、抓地沟25、左C型槽钢26、右C型槽钢27、中左C型槽钢28、中右C型槽钢29、左稳固钢板30、右稳固钢板31、稳固钢板32、左角钢33、右角钢34、紧固螺钉35、内六角螺钉36、左轮轴套141、左轮轴142、左螺钉143、右轮轴套144、右轮轴145、右螺钉14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输送小车,包括车架1和导轨机构2,其特征在于:车架1在导轨机构2上,导轨机构2固定埋于地面;所述车架1包括:小车支撑面板11、左支撑体12、右支撑体13、左轮轴组合14、右轮轴组合15、左滚轮16、右滚轮17、左轴承组18、右轴承组19;左支撑体12和右支撑体13焊接在小车支撑面板11上;左轮轴组合14穿过左支撑体12并与左支撑体12焊接;右轮轴组合15穿过右支撑体13并与右支撑体13焊接;左滚轮16套接在左轴承组18外,右滚轮17套接在右轴承组19外。如图5所示:所述导轨机构2包括:连接底板21、左预埋螺栓22、右预埋螺栓23、螺母24、抓地沟25、左C型槽钢26、右C型槽钢27、中左C型槽钢28、中右C型槽钢29、左稳固钢板30、右稳固钢板31、稳固钢板32、左角钢33、右角钢34、紧固螺钉35和内六角螺钉36;左C型槽钢26、右C型槽钢27、中左C型槽钢28、中右C型槽钢29一端连接在连接底板21的一侧,其中左C型槽钢26和右C型槽钢27焊接在连接底板21上,中左C型槽钢28和中右C型槽钢29之间用内六角螺钉36相连接;左C型槽钢26和右C型槽钢27另一端分别与左稳固钢板30和右稳固钢板31相连接,中左C型槽钢28和中右C型槽钢29另一端分别连接在稳固钢板32的一端;左C型槽钢26、右C型槽钢27、中左C型槽钢28、中右C型槽钢29与左稳固钢板30、右稳固钢板31、稳固钢板32之间是用紧固螺钉35相连接的;左角钢33和右角钢34分别与左稳固钢板30和右稳固钢板31相连接,并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左预埋螺栓22、右预埋螺栓23、两个抓地沟25连接在底板21的另一侧,其中两个抓地沟25分别位于中左C型槽钢28和中右C型槽钢29正下方,并与连接底板21连接处焊接在一起,左预埋螺栓22和右预埋螺栓23分别穿过连接底板21的两端,并各用三个螺母24固定,其中左预埋螺栓22和右预埋螺栓23与左C型槽钢26、右C型槽钢27、中左C型槽钢28、中右C型槽钢29相同方向的一段较短,用一个螺母24固定,而另外一段较长的用两个螺母24固定。-->左轮轴组合14包括左轮轴套141、左轮轴142、左螺钉143;左轮轴142穿过左轮轴套141,并与之连接,左轮轴套141和左轮轴142由左螺钉143连接在一起的;右轮轴组合15包括右轮轴套144、右轮轴145、右螺钉146,右轮轴145穿过右轮轴套144,并与之连接,右轮轴套144和右轮轴145由右螺钉146连接在一起;所述左C型槽钢26和中左C型槽钢28开口方向可为右;所述右C型槽钢27和中右C型槽钢29开口方向可为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送小车,包括车架(1)和导轨机构(2),其特征在于:车架(1)在导轨机构(2)上,导轨机构(2)固定埋于地面;所述车架(1)包括:小车支撑面板(11)、左支撑体(12)、右支撑体(13)、左轮轴组合(14)、右轮轴组合(15)、左滚轮(16)、右滚轮(17)、左轴承组(18)、右轴承组(19);左支撑体(12)和右支撑体(13)焊接在小车支撑面板(11)上;左轮轴组合(14)穿过左支撑体(12)并与左支撑体(12)焊接;右轮轴组合(15)穿过右支撑体(13)并与右支撑体(13)焊接;左滚轮(16)套接在左轴承组(18)外,右滚轮(17)套接在右轴承组(19)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小车,包括车架(1)和导轨机构(2),其特征在于:车架(1)在导轨机构(2)上,导轨机构(2)固定埋于地面;所述车架(1)包括:小车支撑面板(11)、左支撑体(12)、右支撑体(13)、左轮轴组合(14)、右轮轴组合(15)、左滚轮(16)、右滚轮(17)、左轴承组(18)、右轴承组(19);左支撑体(12)和右支撑体(13)焊接在小车支撑面板(11)上;左轮轴组合(14)穿过左支撑体(12)并与左支撑体(12)焊接;右轮轴组合(15)穿过右支撑体(13)并与右支撑体(13)焊接;左滚轮(16)套接在左轴承组(18)外,右滚轮(17)套接在右轴承组(19)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输送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机构(2)包括:连接底板(21)、左预埋螺栓(22)、右预埋螺栓(23)、螺母(24)、抓地沟(25)、左C型槽钢(26)、右C型槽钢(27)、中左C型槽钢(28)、中右C型槽钢(29)、左稳固钢板(30)、右稳固钢板(31)、稳固钢板(32)、左角钢(33)、右角钢(34)、紧固螺钉(35)和内六角螺钉(36);左C型槽钢(26)、右C型槽钢(27)、中左C型槽钢(28)、中右C型槽钢(29)一端连接在连接底板(21)的一侧,其中左C型槽钢(26)和右C型槽钢(27)焊接在连接底板(21)上,中左C型槽钢(28)和中右C型槽钢(29)之间用内六角螺钉(36)相连接;左C型槽钢(26)和右C型槽钢(27)另一端分别与左稳固钢板(30)和右稳固钢板(31)相连接,中左C型槽钢(28)和中右C型槽钢(29)另一端分别连接在稳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燕妮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鸿运纸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