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装置及使用该固定装置的散热模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442219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固定装置,用于将第一元件固定至第二元件。该固定装置包括基部、卡持部及第一弹性件。该卡持部通过该第一弹性件可活动地连接于该基部。该基部包括止挡盖。该卡持部包括卡勾及盖板及连接该卡勾与该盖板的连接臂。该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该止挡盖和该盖板。该卡勾可转动地连接于该连接臂。当该卡持部相对该基部滑动并挤压第一弹性件时,该第一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并产生一弹性作用力,该卡勾配合该止挡盖在该弹性作用力下将第一元件固定至第二元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该固定装置的散热模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及使用该固定装置的散热模组
技术介绍
传统的固定装置,例如螺丝与螺母,或螺栓与螺母配合,穿过元件的通孔从而将不同的元件以夹持的方式固定在一起。然而,在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的元件组装过程中通常需要借助于安装工具。因此,有需要提供一种无需借助于安装工具即可组装元件的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固定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该固定装置的散热模组。该固定装置包括基部、卡持部及第一弹性件。该卡持部通过该第一弹性件可活动地连接于该基部。该基部包括止挡盖。该卡持部包括卡勾及盖板及连接该卡勾与该盖板的连接臂。该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该止挡盖和该盖板。该卡勾可转动地连接于该连接臂。当该卡持部相对该基部滑动并挤压第一弹性件时,该第一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并产生一弹性作用力,该卡勾配合该止挡盖在该弹性作用力下将第一元件固定至第二元件。通过该固定装置,作业者无需使用安装工具即可方便地组装元件。附图说明图1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散热模组的示意图,该散热模组包括固定装置、散热器及主板。图2是图1中散热模组的固定装置的分解图。图3是图2所示固定装置的部分放大图。图4是图1所示散热模组的部分放大图。图5是图1所示散热模组中固定装置作用于主板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散热模组的固定装置固持于主板时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散热模组200的示意图。该散热模组200包括第一元件-->80、第二元件90及用于将该第一元件80固定至该第二元件90的固定装置1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元件80为散热器,第二元件90为主板,即该固定装置100用于将散热器80固定至主板90上。该散热器80开设有四个第一通孔82。该主板90开设有分别与该四个第一通孔82相对应的四个第二通孔92(请进一步参考图5)。该四个第一通孔82分别与该四个第二通孔92配合该固定装置100将散热器80固定至主板90。请参考图2和图3,该固定装置100包括基部10、卡持部20、推动部30及第一弹性件40。该卡持部20通过该第一弹性件40弹性地且可活动地连接于该基部10。该推动部30可活动地连接于该卡持部20,用于驱动该卡持部20配合该基部10将该散热器80固定至主板90。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50,该推动部30通过该第二弹性件50弹性连接于该基部10。该基部10包括第一框部110、四个套筒部120及连接该第一框部110和该四个套筒部120的四个第一连接臂130。该第一框部110大致呈方形,由四根直杆112依次首尾相连而成。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框部110呈正方形,该四根直杆112的长度相等。该直杆112两两相连接且连接处均设置与该两根直杆112垂直的第一连接臂130。该四个第一连接臂130均设置于该第一框部110的同一侧。套筒部120套设于第一连接臂130远离第一框部110的一端。该四个套筒部120的轴心相互平行且平行于该连接臂130。该套筒部120为中空的圆柱体,用于收容该第一弹性件40。该套筒部120远离第一框部110的一端设置有止挡盖122(请进一步参考图4)。该止挡盖122用于防止第一弹性件40从该套筒部120远离该第一框部110的一端滑出。请一并参考图4,该止挡盖122还开设有可供该卡持部20和该推动部30穿过的第一开口124。该止挡盖122远离该第一框部110的一侧还设置有一连接件126。该第二弹性件50的一端固定于该连接件126。该卡持部20包括第二框部210、四个盖板220、四个卡勾230、连接该四个盖板220与该第二框部210的四个第二连接臂240及连接该四个盖板220与该四个卡勾230的四个第三连接臂250。该第二框部210与第一框部110形状相似,但该第二框部210的两个相对的侧边上分别凸设有按压部212。该第二连接臂240固定在该第二框部210的两个相邻侧边的相交处并与该两个相邻侧边垂直。该四个盖板220呈圆形。每一盖板220固定在该第二连接臂240远离第二框部210的一端并垂直该第二连接臂240。该四个盖板220直径稍小于该四个套筒部120的内径,使得该四个盖板220可滑动收容于该四个套筒部120内。该盖板220还开设有与该第一开口124相对应的第二开口222。该第三连接臂250垂直固定在该盖板220与该第二连接臂240相背的一侧。该第三连接臂250远离盖板220的末端开设第三通孔252。该卡持部20还包括转轴232及套设于该转轴232上的扭簧234。每一卡勾230均开设有第四通孔236。该转轴232穿过第三通孔252和第四通孔236使得该卡勾230可转动连接于该第三连接臂250。该扭簧234套设于该转轴232,并将该扭簧234两端分别固定至该卡勾230和该转轴232,使得该卡勾230未受到外部作用力时垂直该第三连接臂250。当该卡勾230受到外部作用力时,该卡勾230可绕该转轴232转动,同时该扭簧234因为该卡勾230转动而发生弹性形变。当作用于该卡勾230的外部作用力撤去时,该扭簧234因回复至自然状态而迫使该卡勾230转动至与该第三连接臂250垂直。-->该卡勾230的长度大于该第一通孔82及第二通孔92的直径,因此,当该卡勾230相对该第三连接臂250转动至与该第三连接臂250垂直的位置时,该卡勾230阻止该第三连接臂250穿过该第一通孔82及该第二通孔92。当该卡勾230转动至与该第三连接臂250平行的位置时,该第三连接臂250及该卡勾230的最大宽度小于该第一通孔82及该第二通孔92的直径,从而使得该卡勾230及该第三连接臂250可收容于该第一通孔82及该第二通孔92。该推动部30包括第三框部310及与该第三框部310垂直的四根推杆320。该第三框部310与第一框部110和第二框部210的形状相似,但该第三框部310的长和宽稍小于该第二框部210的长和宽。每一推杆320均设置在该第三框部310相邻两边的连接处。每一推杆320远离该第三框部310的一端部分被切掉形成细长的推顶部322。该推动部30通过该推顶部322推动该卡勾230相对第三连接臂250转动。请一并参考图4,每一推杆320还均凸设有靠近该推顶部322的突起324。组装时,该第二弹性件5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该突起324及连接件126,以提供推动部30被按压后的回复力。组装时,该第一弹性件40收容于该套筒部120,且该第一弹性件40的一端固定于该止挡盖122。该卡持部20的第三连接臂250依次穿过该第一弹性件40及该第一开口124,并将该第一弹性件40的另一端固定于该盖板220远离该第二框部210的一侧,从而使得该卡持部20弹性且滑动地连接于该基部10。该卡勾230通过扭簧234配合于转轴232可转动连接于该第三连接臂250。该推动部30的推杆320依次穿过该盖板220的第二开口222、第一弹性件40及第一开口124,并使该推动部30的突起324位于该卡勾230与该止挡盖122之间。将第二弹性件5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突起324与止挡盖122的连接件126,从而使得该推动部30弹性连接于该基部10。如图1所示,组装后,该卡持部20和该推动部30均弹性连接于该基部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定装置,用于将第一元件固定至第二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包括基部、卡持部及第一弹性件,该卡持部通过该第一弹性件可活动地连接于该基部,该基部包括止挡盖,该卡持部包括卡勾、盖板及连接该卡勾与该盖板的连接臂,该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该止挡盖和该盖板,该卡勾可转动地连接于该连接臂,当该卡持部相对该基部滑动并挤压该第一弹性件时,该第一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并产生一弹性作用力,在该弹性作用力下,该卡勾和该止挡盖夹持该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从而将该第一元件固定至该第二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装置,用于将第一元件固定至第二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包括基部、卡持部及第一弹性件,该卡持部通过该第一弹性件可活动地连接于该基部,该基部包括止挡盖,该卡持部包括卡勾、盖板及连接该卡勾与该盖板的连接臂,该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该止挡盖和该盖板,该卡勾可转动地连接于该连接臂,当该卡持部相对该基部滑动并挤压该第一弹性件时,该第一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并产生一弹性作用力,在该弹性作用力下,该卡勾和该止挡盖夹持该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从而将该第一元件固定至该第二元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部还包括第一框部、套筒部及连接该第一框部和该套筒部的第一连接臂,该止挡盖固定于该套筒部远离该第一框部的一端,该第一弹性件收容于该套筒部,该盖板可滑动地收容于该套筒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持部还包括扭簧及转轴,该卡勾通过该扭簧配合于该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该连接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卡勾未受到外部作用力时,该卡勾在该扭簧的作用下垂直于该连接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元件开设有第一通孔,该第二元件开设有与该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当该卡勾受到外部作用力并转动至平行于该第一连接臂的状态时,该卡勾和该第一连接臂可收容于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亚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