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开收伞的防弹回装置,尤指在收伞过程中当操作者压缩 伞中棒的施力突然消失时能有效地防止伞中棒弹回。
技术介绍
目前的自动开收伞是藉由按下握把上的压钮使伞骨自动打开与收合;在收伞时操 作者须持续朝握把方向压缩伞中棒以使其长度逐渐收缩至达到卡制定位点为止,即达收伞 状态;但在压缩伞中棒的过程中,容易因操作疏忽如对伞中棒的压缩施力突然消失,使伞中 棒瞬间向外弹开伸长而对操作者造成危害;下列有关防弹回装置的多件现有技术如图1由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01642319A所揭示,其中该防空弹拉绳101的上 端固接在滑轮座上,其下端穿过内管及子弹头110内腔而缠绕在棘轮102上;然而,子弹头 110内设一内腔相对会增加其制程且降低强度;又该子弹头110与防空弹挡件105之间的 对应动作关系属于第三种杠杆型态,即支点在一端而施力点在中间,故子弹头110需施以 较大力(即施力点)才能推动防空弹挡件105脱离棘轮102,故子弹头110易产生磨耗而造 成防空弹挡件105摆动位移的误差,致造成防空弹动作失灵而发生危险。如图2由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014388 ...
【技术保护点】
一自动开收伞的防弹回装置,该自动开收伞包含:一伞中棒,其至少由一外管、一中管及一内管套接组成,该伞中棒的上端设一上巢,其上滑动套设一下巢,且凭借该上巢、下巢与一伞骨组成一连动结构,又该外管上端套接一上滑轮座,该上滑轮座下端固接一可与该外管同步上下移动的芯管;一主绳索,其一端固定于该上滑轮座,另一端向下绕过该下巢再向上通过该上滑轮座而再向下连接于一扣头;一握把,其连结于该伞中棒的下端,该握把内设一控制管件,该控制管件上端套接于伞中棒的下端,又该握把上设一压钮供操作以控制开、收伞动作;该防弹回装置包含一棘轮、一绳索及一卡掣件,其特征在于: 该棘轮设于该握把内,该棘轮内设一弹性 ...
【技术特征摘要】
一自动开收伞的防弹回装置,该自动开收伞包含一伞中棒,其至少由一外管、一中管及一内管套接组成,该伞中棒的上端设一上巢,其上滑动套设一下巢,且凭借该上巢、下巢与一伞骨组成一连动结构,又该外管上端套接一上滑轮座,该上滑轮座下端固接一可与该外管同步上下移动的芯管;一主绳索,其一端固定于该上滑轮座,另一端向下绕过该下巢再向上通过该上滑轮座而再向下连接于一扣头;一握把,其连结于该伞中棒的下端,该握把内设一控制管件,该控制管件上端套接于伞中棒的下端,又该握把上设一压钮供操作以控制开、收伞动作;该防弹回装置包含一棘轮、一绳索及一卡掣件,其特征在于该棘轮设于该握把内,该棘轮内设一弹性件以驱使该棘轮正向转动,该棘轮上设有多个环状均匀排列的单向棘齿;该绳索的下端固定且可收卷于该棘轮上,该绳索上端沿该伞中棒内部向上而固定于该外管的上部所设一开槽上;该卡掣件呈倒L型状且凭借一弹性件以提供复位弹力,其具有一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增荣,陈先荣,
申请(专利权)人:吴增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