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毒抗癌药物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38469 阅读:3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蛇毒抗癌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眼镜蛇科蛇毒、蝮亚科蛇蛇毒经过加工,除去其中毒副组份、无效组份及杂质,制成精毒干燥后按一定比例将所得蛇毒精毒混合后制成或与免疫药物混合后制成。该药同现有蛇毒抗癌药物相比,具有疗效高,用毒量小,毒副作用小,单独使用其效果与白细胞介素Ⅱ相同,联合使用其效果超过白细胞介素Ⅱ,同时还可提高部分患者的血象。并对癌症患者有镇痛的作用,可替代吗啡,是一类有显著前景的抗癌药物。(*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眼镜蛇毒,蝮蛇毒及免疫药物制作抗癌药物的配方和方法。多年来,全世界许多国家都进行过蛇毒抗癌的研究。1933年法国学者采用眼镜蛇毒治疗肿瘤,发现了蛇毒不仅有止痛作用,而且有杀癌细胞的作用。1967年印度从眼镜蛇毒中分离纯化细胞毒,证明体内能完全抑制吉田肉瘤生长。以后许多学者相继证明蛇毒对KB细胞,S180,EAC腹水癌,乳腺癌,白血病等癌细胞均有明显杀细胞作用。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各国学者相继从眼镜蛇毒中纯化神经毒组份,用于治疗各种疼痛,台湾学者证明纯化的金环蛇毒细胞毒对S180,EAC,腹水肝癌,KB细胞体外具有显著的杀细胞作用。日本,美国学者等证明对白血病L1210有明显杀癌细胞作用。另外,也有用眼镜蛇毒,蝮蛇毒初毒进行抗癌研究的,以上研究有的是对蛇毒中个别成份加以提纯并研究,有的是用蛇毒初毒进行研究,都有止痛和杀癌细胞的功能,国内目前也有几种蛇毒抗癌药物,但由于使用的是蛇毒粗毒,其用毒量较大,毒副作用较高。都为医院自己使用的院制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研制一种用毒量小,毒副作用低,能对一些癌病患者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血色素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能够具有较好的杀癌细胞的作用,并且还能对患者起到减轻疼痛或者镇痛和促进免疫作用的,蛇毒抗癌药物。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的一种方法是由眼镜蛇科蛇毒精毒及蝮亚科蛇毒精毒组成,其中两种蛇蛇毒比例分别为,眼镜蛇科蛇毒精毒为5-30%,蝮亚科蛇毒精毒为70-95%,其中眼镜蛇毒精毒和蝮蛇毒精毒的比例在10∶90左右时效果很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方案是由眼镜蛇科蛇蛇毒精毒、蝮亚科蛇蛇毒精毒及免疫药物组成,其中眼镜蛇科蛇毒精毒为5-20%,蝮亚科蛇蛇毒精毒为30-50%,免疫药物为30-65%。其中的眼镜蛇科蛇毒精毒可以为眼镜王蛇蛇毒精毒、眼镜蛇蛇毒精毒或金环蛇蛇毒精毒。还可以是银环蛇蛇毒精毒。蝮亚科蛇蛇毒精毒为蝮蛇蛇毒精毒或五步蛇蛇毒精毒。还可以是竹叶青蛇蛇毒精毒或烙铁头蛇蛇毒精毒。免疫药物为白细胞介素Ⅱ或干扰素。所述的蛇毒抗癌药物的制备方法是,将眼镜蛇科蛇毒及蝮亚科蛇蛇毒除去出血组份,用冰冻离心的方法除去杂质和与疗效无关的组份,制成精毒后,经冰冻干燥后,按比例混合后制成。在每200克药物中除免疫药物外包含神经毒100毫克-200毫克,细胞毒150毫克-600毫克,磷脂酶A20微克-40微克,血小板聚集抑制组分50微克-100微克,精氨酸酯酶30单位-60单位,蛋白水解酶10单位-40单位,5’-核苷酸酶500毫国际单位-1000毫国际单位,不溶物质3%-6%。本专利技术药物可以加入不同的制药载体后制成不同类形的成药,如按规定的使用比例和葡萄糖混合制成胶囊。本专利技术主要是用于治疗癌症,能明显有效的杀死癌细胞。本专利技术的有效成份或有效部位的化学、物理性质及功能是这样的,眼镜蛇毒神经毒是由6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碱性蛋白,有四对二硫键,分子量6940道尔顿,等电点9以上,最适温度37℃,在酸性基质中对热极稳定(PH4、100℃、30分活性不丧失),无酶活性。不易被胃蛋白酶破坏,需共同孵化三小时毒性才被破坏50-90%,其氨基酸组成见(表1)。可阻断神经肌肉受体,减少Ach(乙酰胆碱)释放,对KCL效应无影响,终板电位(EPPS)和微终板电位(MEPPS)研究表明对神经末梢传导及肌膜上被动电位无影响,其作用与α-筒箭毒相同。通过外周阻断神经传入中枢,产生镇痛作用,眼镜蛇毒细胞毒由60个左右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包括15-17种氨基酸,分子量6000-7000的肽,PI12以上,是一个强碱性肽,在酸性介质中,具有明显的热稳定性,加热100℃活性不丧失。对酶不敏感,与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等共同孵化3小时活性降低1/4以下,甚至无降低,致死毒性仅为粗毒的1/7,但含量占粗毒50%以上,其氨基酸组成见(表1)。其主要作用是溶解细胞膜。5’-核苷酸酶能专一性水解5’-单核苷酸上的磷酸,生成核苷。蛇毒中5’-核苷酸酶能迅速水解5’-AMP和5’-UMP,而对3’-AMP无作用。蛇毒中5’-核苷酸酶大都是糖蛋白,由15-17种氨基酸组成,门冬氨酸(酰胺)和谷氨酸(酰胺)较从其它动物组织中获得同类酶含量高。其分子量在74000-10000道尔顿,部份蛇毒中5’-核苷酸酶还同时具有ADP酶活性,等电点pI6.5-7,活性可被Mg2+、Mn2+、Co2+、Ca2+激活而被En+1、Ni+1抑制。最适pH6-9之间,最适温度40-60℃,对热稳定60℃加热30分钟活性不丧失,氨基酸组成见表1。其作用是这样的,5’-核苷酸酶是一种膜结合酶,特异定位于膜上,目前有报导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外周白细胞5’-核苷酸酶较正常降低3-30倍,蛇毒5’-核苷酸酶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除明显抑制环氧化酶生成(ADP)途径和TXB2生成(AA)途径外,5’-NT莹光测定结果表明5’-NT释放明显被抑制。而血小板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因此,5’-核苷酸酶对癌症治疗是有意义的。蛋白水解酶包括凝血酶样酶,纤溶酶以及出血毒,主要裂解酯肪疏水氨基酸,用于溶解和消耗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消除坏死组织溶解物。主要水解组织蛋白导致癌细胞破坏。蛋白水解酶分子量50000-95000,pI4,等电点6,最适PH10,最适温度40-45℃,已纯化三个蛋白水解酶,其氨基酸组成见表1。磷酯酶A,分子量13000-30000,等电点10.5,能被Ba2+,Ca2+,En2+,Pn2+所激活,主要增加血管通透性和5’-HT释放及组织胺释放,促进药物吸收与5’-HT相反,比组织胺强3倍。本专利技术药物的动物试验的试验数据是这样的,首先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配药方案。体外试验,以生理盐水稀释本专利技术药物240毫克/毫升,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各取0.1毫升,加入刚抽取的小白鼠接种后7天含量为107-108/0.5毫升S180、EAC腹水癌细胞,37℃温育15分钟,1%台酚兰溶液染色,相差显微镜计数,各组死细胞数以%表示,然后涂片以瑞士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实验结果是这样的,台酚兰染色后,相关显微镜计数每次计数6个样品,每块板计数100个细胞,实验三次,取各组死细胞平均数, 表明本专利技术药物体外能明显杀死肿瘤细胞,与对照相比P<0.001,各组死亡细胞数达85%以上,而对照组死亡率少于20%,见表2。体内试验,按常规腹腔或皮下接种含107-108个癌细胞的生理盐水稀释液0.2毫升,接种后立即分别给动物皮下注射或口服本专利技术药物溶液,间日一次连服7天,每组10只动物,对照组给10%葡萄糖液,实验重复3次,统计实验动物死亡数,死亡时间,用K2求出差异显著性,第一次给药后每三天抽腹水涂片瑞士染色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接种率按常规接种方法和接种时间抽取7天的给药组和对照组腹水,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7-108个癌细胞,给小鼠腹腔接种,接种7天后观察有无腹水产生,统计接种率和两组存活时间存活率。实验结果是这样的,1、S180实体瘤疗效试验小白鼠每组30只,后肢腋下、皮下接种S180实体瘤,接种后7天待小白鼠出现瘤块时,实验组分为口服组和肿块上注射组,每日给本专利技术药130+10mg/0.5ml,连续给药7天,对照不给药,以后分别于14天、21天、28天、处死10只称重,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蛇毒抗癌药物,其特征在于所包含蛇毒为眼镜蛇科蛇毒精毒及蝮亚科蛇毒精毒,其中两种蛇蛇毒精毒所含比例分别为,眼镜蛇科蛇毒精毒5--30%,蝮亚科蛇蛇毒精毒70--9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郁良王婉瑜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中科云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