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振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74548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机壳、设置在机壳顶壁上的复位弹性件、线圈和振子组件;所述线圈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振子组件设置在复位弹性件和线圈之间;所述复位弹性件包括用于固定在机壳顶壁上的固定部、成型在第二平面的谐振部、和用于连接所述固定部及谐振部的弹性连接部;所述谐振部抵在振子组件上;所述机壳顶壁下表面的中央处设有限位凹槽,所述复位弹性件固定部上设有向上凸起的限位凸环,所述限位凸环与限位凹槽的形状相配合,所述复位弹性件的限位凸环位于所述限位凹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合理、制造工序较为简化、性能更加稳定可靠。(*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振动马达结构设计

技术介绍
通信仪器通常具有呼叫接收功能作为它们的一个基本功能,并且呼叫接收功能需 要设置诸如能够发生曲调、铃声或振动等提示功能的部件。由于曲调或铃声需要经过扬声器传送到外界,会干扰他人,甚至在一些特殊场合 下是严禁使用的,例如开会过程中,所以需要振动功能来避免这种情形。为具有振动功能, 通常采用小型振动马达,将驱动力传送到通信仪器的外壳,从而振动它。常用的小型振动马达有圆柱形振动马达和扁平型振动马达,这两种传统振动马达 的振子都是偏心振子,并通过旋转振子的方式实现机械振动。其中通常通过电刷和换向器 接触,通过换向,将电压提供到旋转线圈产生旋转力。但是,传统的包含换向器的电刷型振 动马达具有下述问题在马达旋转中,通常换向器与电刷产生的机械摩擦以及电火花会磨 损电刷和换向器,从而缩短马达的寿命。为了克服这种电刷型振动马达的一些缺陷,市场上出现了无电刷的小型线性 振动马达。日本专利No. 2003-117489中提出了一种便携式线性振动马达,中国专利 20041006320. 7提出了一种具有谐振频率的线性振动马达。这些线性振动马达由于是最近 几年刚开发出来,且由于成本和使用习惯的限制,并没有获得大规模的使用,其结构及可靠 性不像传统电刷型振动马达那样,早就经过了多年的市场考验,所以其结构多存在亟需改 进之处,以使其制造成本更为低廉,使用性能更加优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制造工序较为简化、性能更加稳定可靠 的线性振动马达。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 的机壳、设置在机壳顶壁上的复位弹性件、线圈和振子组件;所述线圈固定在底座上,所述 振子组件设置在复位弹性件和线圈之间;所述复位弹性件包括用于固定在机壳顶壁上的固 定部、成型在第二平面的谐振部、和用于连接所述固定部及谐振部的弹性连接部;所述谐振 部抵在振子组件上;所述机壳顶壁下表面的中央处设有限位凹槽,所述复位弹性件固定部 上设有向上凸起的限位凸环,所述限位凸环与限位凹槽的形状相配合,所述复位弹性件的 限位凸环位于所述限位凹槽中。上述方案中,所述复位弹性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机壳顶壁上。上述方案中,所述底座上设有减振海绵,所述减振海绵设置在导磁片下方,且位于 线圈中间。上述方案中,所述振子组件包括设有安装腔的磁轭、套设在磁轭上的重锤、设置在 安装腔中的磁铁、和设置在磁铁下方的导磁片;所述磁轭顶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凸起的定位柱;所述复位弹性件谐振部的中心处设有透孔,所述磁轭的定位柱位于所述透孔中。上述方案中,所述磁轭下端开口处的边壁向外折弯并形成一向外伸展的环状凸台。上述方案中,所述磁轭顶壁的下表面上设有圆形定位凹槽,所述磁铁的上部通过 激光焊接方式或胶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定位凹槽中;所述导磁片通过胶接或激光焊接方式固 定在磁铁的底壁上。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所述机壳顶壁下表面的中央处设有限位凹槽,所述复位弹性件固定部上设有 向上凸起的限位凸环,所述限位凸环与限位凹槽的形状相配合,所述复位弹性件的限位凸 环位于所述限位凹槽中。该种结构较为合理,能够精确同心定位复位弹性件和机壳,使得复 位弹性件的安装固定工序较为简便快捷,且具有更可靠、更稳定的弹性回复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半剖结构示意图。附图所示标记为底座1,机壳2,限位凹槽21,复位弹性件3,固定部31,限位凸环 311,谐振部32,透孔321,弹性连接部33,线圈4,振子组件5,磁轭51,定位柱511,环状凸台 512,定位凹槽513,重锤52,磁铁53,导磁片54,减振海绵6。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半剖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 式。本实施例是一种微型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1上的机壳2、设置在 机壳2顶壁上的复位弹性件3、线圈4和振子组件5 ;所述线圈4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振子 组件5设置在复位弹性件3和线圈4之间;所述复位弹性件3包括用于固定在机壳2顶壁 上的固定部31、成型在第二平面的谐振部32、和用于连接所述固定部31及谐振部32的弹 性连接部33 ;所述谐振部32抵在振子组件5上;所述机壳2顶壁下表面的中央处设有限位 凹槽21,所述复位弹性件3固定部31上设有向上凸起的限位凸环311,所述限位凸环311 与限位凹槽21的形状相配合,所述复位弹性件3的限位凸环311位于所述限位凹槽21中。所述复位弹性件3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机壳2顶壁上。所述底座1上设有减振海绵6,所述减振海绵6设置在导磁片54下方,且位于线圈 4中间。所述振子组件5包括设有安装腔的磁轭51、套设在磁轭51上的重锤52、设置在安 装腔中的磁铁53、和设置在磁铁53下方的导磁片54 ;所述磁轭51顶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凸 起的定位柱511 ;所述复位弹性件3谐振部32的中心处设有透孔321,所述磁轭51的定位 柱511位于所述透孔321中。所述磁轭51下端开口处的边壁向外折弯并形成一向外伸展的环状凸台512。该环 状凸台512有效防止划伤线圈及其它部件。所述磁轭51顶壁的下表面上设有圆形定位凹槽513,所述磁铁53的上部通过激光焊接方式或胶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定位凹槽513中;所述导磁片54通过胶接或激光焊接方式 固定在磁铁53的底壁上。本实施例采用的是激光焊接。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所述机壳2顶壁下 表面的中央处设有限位凹槽21,所述复位弹性件3固定部31上设有向上凸起的限位凸环 311,所述限位凸环311与限位凹槽21的形状相配合,所述复位弹性件3的限位凸环311位 于所述限位凹槽21中。该种结构较为合理,能够精确同心定位复位弹性件和机壳,使得复 位弹性件的安装固定工序较为简便快捷,且具有更可靠、更稳定的弹性回复性能。(2)所述 复位弹性件3谐振部32的中心处设有透孔321,所述磁轭51的定位柱511位于所述透孔 321中。这种结构使得磁轭与复位弹性件之间的同心固定的安装工序变得较为简化,性能也 更加稳定可靠。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 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 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 穷举。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1)上的机壳(2)、设置在机壳(2)顶壁上的复位弹性件(3)、线圈(4)和振子组件(5);所述线圈(4)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振子组件(5)设置在复位弹性件(3)和线圈(4)之间;所述复位弹性件(3)包括用于固定在机壳(2)顶壁上的固定部(31)、成型在第二平面的谐振部(32)、和用于连接所述固定部(31)及谐振部(32)的弹性连接部(33);所述谐振部(32)抵在振子组件(5)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2)顶壁下表面的中央处设有限位凹槽(21),所述复位弹性件(3)固定部(31)上设有向上凸起的限位凸环(311),所述限位凸环(3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1)上的机壳(2)、设置在机壳(2)顶壁上的复位弹性件(3)、线圈(4)和振子组件(5);所述线圈(4)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振子组件(5)设置在复位弹性件(3)和线圈(4)之间;所述复位弹性件(3)包括用于固定在机壳(2)顶壁上的固定部(31)、成型在第二平面的谐振部(32)、和用于连接所述固定部(31)及谐振部(32)的弹性连接部(33);所述谐振部(32)抵在振子组件(5)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2)顶壁下表面的中央处设有限位凹槽(21),所述复位弹性件(3)固定部(31)上设有向上凸起的限位凸环(311),所述限位凸环(311)与限位凹槽(21)的形状相配合,所述复位弹性件(3)的限位凸环(311)位于所述限位凹槽(21)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绍平方绍彬吴文邵家声
申请(专利权)人: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