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路机械下道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72122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养路机械下道架,其中,所述养路机械下道架包括走行支架、可调式支撑部件和转动支撑部件,所述走行支架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条导轨,所述可调式支撑部件与所述导轨固定连接并能够沿垂直于两条所述导轨所在的平面的方向调节所述导轨的高度,所述转动支撑部件与所述导轨固定连接并能够使所述导轨在所述平面内转动。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以通过所述可调式支撑部件调节所述导轨的高度以适应养路机械的下道位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所述转轴支撑部件使下道后的养路机械和所述导轨转动,从而使所述导轨定位为平行于铁轨方向,因而避免了侵入铁轨限界。(*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养路机械下道架
技术介绍
铁路系统为了提高生产作业效率,推进机械化养路程度,在线路养护作业中都配 备了中小型养路机械。如液压起道车、液压一操四捣固机等。液压起道车的起重载荷在IOOt 以上,能够将线上铁轨枕木轻易抬起,相当于4台25t的普通液压起拨道机。液压一操四捣 固机能够边起道边捣固,其作用是轻型机械无法取代的。但养路机械通常比较笨重,下道 (使养路机械从铁轨上移开)困难。现有技术中使用的下道辅助装置仅利用简单的两根导管,操作难度较大,使用极 不方便。一方面,铁轨附近的道床高低不平,难以保证导管的高度与养路机械下道时的位置 匹配;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养路机械平稳下道,导管需要一定长度,但该长度会受到相邻两 对铁轨路线之间的距离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养路机械下道架,以平稳、方便地进 行下道操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养路机械下道架,其中,所述养路机械 下道架包括走行支架、可调式支撑部件和转动支撑部件,所述走行支架包括相互平行的两 条导轨,所述可调式支撑部件与所述导轨固定连接并能够沿垂直于两条所述导轨所在的平 面的方向调节所述导轨的高度,所述转动支撑部件与所述导轨固定连接并能够使所述导轨 在所述平面内转动。通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以通过所述可调式支撑部件调节所述 导轨的高度以适应养路机械的下道位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所述转轴支撑部件使下道后的 养路机械和所述导轨转动,从而使所述导轨定位为平行于铁轨方向,因而避免了侵入铁轨 限界。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 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 图中图1是说明本技术的养路机械下道架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从可调式支撑部件的一侧观察的图1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走行支架11 导轨20 可调式支撑部件21 第一支撑梁21a:套筒22 升降支撑台22a 螺杆22b 摇柄30 转动支撑部件31 第二支撑梁32 转轴支撑台32a 转轴安装座32b 转轴40 滑动轮50 绝缘连接杆51 定位突片52 定位销插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 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养路机械下道架包括走行支架10、可调式支撑部件20和转动支撑 部件30,所述走行支架10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条导轨11,所述可调式支撑部件20与所述导 轨11固定连接并能够沿垂直于两条所述导轨11所在的平面的方向调节所述导轨11的高 度,所述转动支撑部件30与所述导轨11固定连接并能够使所述导轨11在所述平面内转 动。养路机械上通常具有与走行支架10相配合的走行部件,例如能够与导轨11配合 的滚轮,从而养路机械能够沿导轨11移动,实现下道操作。下道操作的具体步骤是本领域 技术人员公知的,在此不做详细说明。其中,通过可调式支撑部件20可以根据铁轨实际高度调节导轨11的高度,以适应 设置在铁轨上的养路机械的高度,使得养路机械平稳下道。其中,可调式支撑部件20可以 采用各种适当的结构,只要能够使导轨11沿垂直于两条所述导轨11所在的平面的方向调 节所述导轨11的高度即可。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可调式支撑部件20可以 包括第一支撑梁21和升降支撑台22,所述第一支撑梁21与所述导轨11固定连接。更优选 地,为了在不平的铁轨路基上实现平稳支撑,以及为了在不同的支撑点可能需要升降不同 的高度,如图1所示,所述升降支撑台22为两个,该两个升降支撑台22分别与所述第一支 撑梁21的两端固定连接。换言之,两个导轨11可以通过两个升降支撑台22调节高度,从 而能够保证两个导轨11所在的平面与铁轨所在的平面平行。在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每个所述升降支撑台22可以 包括底座和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螺杆22a,该螺杆22a上具有摇柄22b,所述第一 支撑梁21的两端具有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22a上的套筒21a。因此,套筒21a和螺杆22a 能够形成丝杠螺母传动机构,从而通过摇动摇柄22b实现丝杠螺母传动,以通过升降支撑 台22带动第一支撑梁21,继而带动导轨11进行升降移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 取其它方式实现这种升降操作,显然这些方式也落入本技术的范围内。另外,在养路机械下道后,可以通过转动支撑部件30使走行支架10在导轨11所 在的平面内旋转,从而使导轨11平行于铁轨设置,避免侵入铁轨界限,防止干扰列车运行、 设备刮蹭等事故。其中,转动支撑部件30可以采用各种结构,只要能够使得导轨11在所述平面内转 动即可。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转动支撑部件30包括第二 支撑梁31和转轴支撑台32,所述转轴支撑台32包括转轴安装座32a和可旋转地安装在所 述转轴安装座32a中的转轴32b,所述第二支撑梁31与所述转轴32b固定连接。通过这种 结构,可以在对导轨11提供支撑的同时方便地使导轨11在所述平面内转动。当然,本领域 技术人员还可以采取其它方式实现这种转动,显然这些方式也落入本技术的范围内。另外,为了与可调式支撑部件20的升降操作协同操作,转动支撑部件30也可以设 置为可升降的类型。而且,在进行转动操作时,可以将可调式支撑部件20收起(例如将高 度调节为最小),即仅通过转动支撑部件30支撑整个养路机械下道架。此外,可调式支撑部件20和转动支撑部件30可以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与导轨11 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可以是可拆卸的(例如通过紧固件连接),也可以是永久的(例如焊 接)。另外,根据需要,可以使可调式支撑部件20和转动支撑部件30固定在导轨11的适当 位置上,例如可以如图1所示那样为了便于支撑而将可调式支撑部件20设置在导轨11的 一端,并且为了便于转动操作而将转动支撑部件30设置在导轨11的中部,但本技术的 实施方式并不排除其它布置方式。为了便于下道操作时沿铁轨方向移动本技术的养路机械下道架,优选地,如 图1所示,每个所述导轨11上可以安装有两个滑动轮40。通过滑动轮40可以方便地沿铁 轨移动本技术的养路机械下道架,显然,移动时应将可调式支撑部件20和转动支撑部 件30的支撑作用去除(例如可以拆卸可调式支撑部件20和转动支撑部件30,或者使可调 式支撑部件20和转动支撑部件30离开支撑地面)。由于一对导轨11之间不能发生电连接,因而所述滑动轮40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 例如塑料或其它绝缘材料。为了加强一对导轨11之间的连接,并且为了加强走行支架10的强度以支撑下道 的养路机械,优选地,如图ι所示,所述养路机械下道架还包括绝缘连接杆50,该绝缘连接 杆5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导轨11绝缘地固定连接。其中,绝缘连接杆50可以为多个, 并沿导轨11的长度方向设置,优选地,如图1所示,多个绝缘连接杆50可以相互平行并垂 直于导轨11设置。如上所述,为了避免侵入铁路界限,可以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养路机械下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养路机械下道架包括走行支架(10)、可调式支撑部件(20)和转动支撑部件(30),所述走行支架(10)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条导轨(11),所述可调式支撑部件(20)与所述导轨(11)固定连接并能够沿垂直于两条所述导轨(11)所在的平面的方向调节所述导轨(11)的高度,所述转动支撑部件(30)与所述导轨(11)固定连接并能够使所述导轨(11)在所述平面内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胡国发张增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