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防治剂、粉体状杀虫制剂和等足类行为搅乱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69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害虫防治剂,其可提高栖息于野外的等足类等害虫与杀虫剂的接触效率,为了更有效驱除而使行为搅乱剂效果持续,可有效防治栖息于野外的害虫;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粉体状杀虫制剂,其即使在杀虫成分为低浓度时也可发挥优异的速效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行为搅乱剂,为了将等足类由石头下面等驱逐出来,其可诱发爬行行为等行为搅乱。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使用了害虫防治剂,其特征在于:将含有杀虫成分的粉体和含有害虫的行为搅乱剂的粒状体混合;还使用了粉体状杀虫制剂,其特征在于:杀虫成分以溶解于难挥发性溶剂中的状态存在于粉体表面;又使用了等足类等的行为搅乱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植物精油和/或其香味成分作为有效成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防治栖息于野外的害虫的害虫防治剂,更具体地说,涉及通过使害虫的行为搅乱剂的效果持续来有效防治栖息于野外的害虫的害虫防治剂。本专利技术还涉及速效性优异的粉体状杀虫制剂。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使鼠妇(ダンゴムシ)等的等足类诱发爬行行为(驱赶效果)等的行为搅乱剂。
技术介绍
为了防治鼠妇或球鼠妇(ヮラジムシ)等栖息于野外的害虫,通常将含有杀虫成分的杀虫粉剂播撒于地面进行。但是,所使用的杀虫成分可能对害虫对于驱避效果,因此无法得到原本的杀虫效果。因此,人们尝试将引诱剂、生理活性物质等结合使用,使害虫与杀虫成分充分接触。其中之一是研究通过结合使用植物精油,对害虫的行为进行搅乱,以使其与杀虫成分的接触机会增加,提高杀虫效果(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4-308510号公报)。另外,已知诱发蟑螂飞出(フラッシンクアウト)(从隐蔽处飞出的现象)的物质有氯菊酯。将在认为有蟑螂栖息的缝隙内喷雾氯菊酯,则蟑螂向外飞出并死亡,由此可以目视确认杀虫效果,因此可以认识到这是驱除蟑螂时重要的作用之一。除氯菊酯之外,则只已知显示同样作用的有萜烯系醛等(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2-326903号公报)。另一方面,除蟑螂之外,潜伏于隐蔽处、难以使其与杀虫剂接触的害虫之一有鼠妇等的等足类。等足类大多潜伏于野外的石头下面等,因此如果杀虫剂不能与其充分接触,则无法提高驱除效果。但是,上述氯菊酯或萜烯系醛等对蟑螂显示特有的作用,诱发等足类行为搅乱的物质尚未知晓。已知一种杀虫粉剂,该粉剂通过使用特定的杀虫成分作为有效成分,可以速效地消灭害虫,进行杀虫(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1-199813号公报)。但是,以往的杀虫粉剂中,杀虫效果与杀虫成分的浓度存在相关性,因此在低浓度下有速效性减弱的倾向。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害虫防治剂,该害虫防治剂可以提高栖息于野外的害虫与杀虫剂的接触效率,更有效地驱除,因此可以使行为搅乱剂效果持续,可有效防治栖息于野外的害虫。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粉体状杀虫制剂,即使杀虫成分为低浓度,仍可发挥优异的速效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又在于提供一种行为搅乱剂,该行为搅乱剂可以从石头下面等驱赶等足类,因此克诱发爬行行为的行为搅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人为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使害虫行为搅乱剂保持在固体载体上等,制成粒状物,可以使害虫行为搅乱剂的效果持续,将该粒状物与含有杀虫成分的粉体混合并播撒,可以提高害虫的防治效果。另外,还发现在杀虫成分溶解于特定的溶剂中的状态下使其存在于粉体表面,可以得到具有速效性的杀虫效果,并且通过使用植物精油和/或其香味成分,可以诱发对等足类的所希望的行为搅乱,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包含以下的害虫防治剂、粉体状杀虫制剂、以及等足类行为搅乱剂。(1)害虫防治剂,其特征在于将含有杀虫成分的粉体与含有害虫行为搅乱剂的粒状物混合。(2)上述(1)的害虫防治剂,其特征在于粒状物在含有害虫行为搅乱剂的同时含有固定剂。(3)上述(1)或(2)的害虫防治剂,其特征在于粒状物的含有量为该粒状物和粉体的总量的0.1-30重量%。(4)上述(1)-(3)中任一项的害虫防治剂,其特征在于可目视识别粉体和粒状物。(5)上述(1)-(4)中任一项的害虫防治剂,其特征在于杀虫成分以溶解于难挥发性溶剂中的状态存在于粉体表面。(6)上述(5)的害虫防治剂,其特征在于杀虫成分在溶解前的状态为固体。(7)上述(1)-(6)中任一项的害虫防治剂,其特征在于行为搅乱剂含有植物精油和/或其香味成分作为有效成分,对等足类有效。(8)上述(7)的害虫防治剂,其特征在于植物精油和/或其香味成分为选自冬青油、杂薰衣草油、柠檬草油、茶树油、肉桂油、中国肉桂油、水杨酸甲酯、左旋香芹酮以及肉桂醛的一种或两种或以上。(9)粉体状杀虫制剂,其特征在于杀虫成分以溶解于难挥发性溶剂的状态存在于粉体表面。(10)等足类行为搅乱剂,其特征在于该含有植物精油和/或其香味成分作为有效成分。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害虫防治剂是将含有杀虫成分的粉体与含有害虫行为搅乱剂(以下简称为“行为搅乱剂”)的粒状物混合而成的。含有杀虫成分的粉体例如可如下获得将杀虫成分、无机粉体、粘合剂在砂磨中粉碎并混合,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增量剂并混合,将所得混合物过筛,除去结块物质或杂质,制成预混物,将其用适量的增量剂稀释并混合,得到粉体。此时,也可以使用杀虫成分溶解于溶剂形成的杀虫溶液。本专利技术所用杀虫成分只要是对所希望的害虫具有杀虫效果的化合物即可,例如可以使用天然除虫菊酯、炔酮菊酯、咪炔菊酯、胺菊酯(フタルスリン)、丙烯菊酯、四氟菊酯、苄呋菊酯、苯醚菊酯、苯醚氰菊酯、d,d-T99-苯醚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醚菊酯、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氟氯菊酯、杀灭菊酯、甲氰菊酯、灭虫硅醚、甲氧苄氟菊酯(メトフルトリン)、プロフルトリン、S-1864(住友化学工业制备)等合成除虫菊酯系化合物;敌敌畏等有机磷系化合物;残杀成等氨基甲酸酯系化合物;恶虫酮等二唑系化合物;アミドフルメト等磺酰胺系化合物;呋虫胺(ジノテフラン)等烟碱(ニコチノィド)系化合物;蒙五一五(メトプレン)、蒙五一二(ハィドロプレン)、蚊蝇醚等昆虫生长调节化合物;クロルフェナピル、氟虫腈(フィプロニル)、S-1991(住友化学工业制备)、它们的异构体、衍生物等。其中,可以使用可速效消灭栖息于野外的各种害虫、具有优异的杀虫效果的残杀威。还可以将它们的一种或两种或以上混合使用,相对于害虫防治剂的总量(即含有杀虫成分的粉体和含有行为搅乱剂的粒状物的合计量),可以含有0.01-15重量%,优选0.1-10重量%,也可以考虑粉体相对于害虫防治剂总量的混合量适当调整。如果使该含有杀虫成分的粉体的粒径比100目小,则可与害虫的接触频率高,杀虫效果优异。杀虫成分以溶解于难挥发性溶剂的状态存在于粉体表面,使用时可以是粉体整体为湿润的状态。上述湿润状态例如有以下状态将油溶性色素(Plast Blue8540;有本化学制备)少量播撒于滤纸(No.2)上,在其上放置载有约3g本专利技术的制剂的滤纸(No.2),放置24小时,然后可见上述色素溶解、显色,或者载有本专利技术的制剂的滤纸中有色素转移的状态。由此,杀虫成分覆盖粉体的表面,并且长时间存在,害虫与制剂的任何位置接触,杀虫成分都可发挥作用。这里,如果使用残杀威等固体杀虫成分,则可显著发挥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因此优选。本专利技术涉及杀虫成分以上述状态担载于粉末上的粉体状杀虫制剂。上述杀虫成分还可以以相对于本专利技术粉体状杀虫制剂总量的0.01-5重量%、进一步优选0.05-2重量%的量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粉体状杀虫制剂中所使用的难挥发性溶剂可以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难以挥发,对所使用的杀虫成分具有溶剂的功能的物质。例如有聚氧乙烯油基醚等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肉豆蔻酸异丙酯等脂肪酸酯;煤油等烃;癸二酸二辛酯等二元酸酯等,可以将它们的一种或两种或以上混合使用。另外,脂肪酸酯、烃、二元酸酯为防水性,因此有利于野外使用的场合。它们可以相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制剂的总量使用0.1-10重量%,进一步优选使用0.5-6重量%。通过将难挥发性溶剂的使用量限制在该范围之内,可以良好地保持上述使用时的湿润状态。低于0.1重量%,则每个粉体难以被溶解于难挥发性溶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害虫防治剂,其特征在于:将含有杀虫成分的粉体与含有害虫行为搅乱剂的粒状物混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4-5-10 139616/2004;JP 2004-5-10 139618/2004;1.害虫防治剂,其特征在于将含有杀虫成分的粉体与含有害虫行为搅乱剂的粒状物混合。2.权利要求1的害虫防治剂,其特征在于粒状物在含有害虫行为搅乱剂的同时含有固定剂。3.权利要求1或2的害虫防治剂,其特征在于粒状物的含有量为该粒状物和粉体的总量的0.1-30重量%。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害虫防治剂,其特征在于可目视识别粉体和粒状物。5.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害虫防治剂,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达荣松井敏也田村元足立弘充佐藤优子
申请(专利权)人:地球制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