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被动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碰撞压缩缓冲吸能装置。
技术介绍
在我国高速公路行驶的车辆中,大、中型客车占11%,卡车占36%,轿车占53%。由 于保有量大、使用率高,客车与卡车或客车与客车之间发生正面或追尾碰撞事故时有发生, 而大、中型客车与卡车的体积大小和质量相当,若发生碰撞,后果非常严重。设计合理的车辆前后部吸能变形区是发生碰撞事故后减少对乘员伤害的有效措 施之一。目前,为了改善汽车前后部的变形特性,设计了多种类型的缓冲吸能装置,如螺纹 剪切式吸能装置、可伸缩式吸能梁、蓄能器吸能装置、管材翻边预成型工艺等装置,但这些 装置大多都是理论上的研究,有的虽有样品并装车使用,但存在制造成本较高、结构复杂、 安装不方便等缺点,所以在实车上的实用性不高。因此,开发一种能在客车前后部安装、制 造成本低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压缩吸能装置对于大、中型客车在正面碰撞或追尾碰撞 中保证车身的合理变形,减小对乘客的伤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客车上现有缓冲吸能装置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 构简单、成本低廉和通用性较好的压缩吸能装置,在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蜂窝管式车辆缓冲吸能装置,包括前弧形板(1)、蜂窝状吸能管(2)、吸能片(3)、后安装板(4)、安装支架(5)和上下盖板(6),其特征在于,蜂窝状吸能管(2)沿后安装板(4)纵向固定于后安装板(4)上,安装支架(5)对称固定于后安装板(4)底部,吸能片(3)以V字型形状分别固定于相邻的蜂窝状吸能管(2)之间,前弧形板(1)、上下盖板(6)分别与后安装板(4)相互连接,使前弧形板(1)、后安装板(4)和上下盖板(6)构成一个封闭的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福林,边鹏,孙治华,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