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54817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制冷剂装置,在设置有两级膨胀机构的制冷剂回路中,可使流过第一 膨胀机构后的制冷剂具有足够的过冷度,并可使被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的过热 度保持适当的值。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1)包括:压缩机构(11)、散热器(14)、 第一膨胀机构(16)、第二膨胀机构(20)、蒸发器(31)、第一内部热交换 器(15)、分岔配管(4)、第三膨胀机构(19)、以及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8)。 第一内部热交换器使从散热器的出口侧朝第一膨胀机构的流入侧流动的制冷 剂与从蒸发器的出口侧朝压缩机构的制冷剂吸入侧流动的制冷剂彼此进行热 交换。分岔配管从将散热器的出口侧与第二膨胀机构的制冷剂流入侧连接的第 三制冷剂配管分岔、并与第二制冷剂配管合流。第三膨胀机构设置在分岔配管 上。第二内部热交换器使从第一膨胀机构流出的制冷剂与从第三膨胀机构流出 的制冷剂彼此进行热交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装置,尤其涉及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成为超临界状态的制 冷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一种制冷装置,其包括将压縮机、对从压縮机排出的制冷剂 进行散热的散热器、对从散热器流出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第一膨胀阀、储藏从 第一膨胀阀流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的受液器、对从受液器流出的制冷剂进行减 压的第二膨胀阀、使从第二膨胀阀流出的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以及使在将散 热器的出口侧与第一膨胀阀的制冷剂流入侧连接的制冷剂配管内流动的制冷 剂与在将蒸发器的出口侧与压縮机的制冷剂吸入侧连接的制冷剂配管内流动 的制冷剂彼此进行热交换的内部热交换器依次连接的制冷剂回路(例如参照专 利文献l)。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 — 228282号公报(图10)但是,若只是如上所述地在第一膨胀阀的制冷剂流入侧设置内部热交换器,则不仅很难使流过第一膨胀阀后的制冷剂具有足够的过冷度,而且被压縮机吸入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可能会变得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如上所述的制冷剂装置中,使流过第一膨胀机构后 的制冷剂具有足够的过冷度,并使被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保持适当的值。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第一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包括压縮机构、散热器、第一膨胀机构、第二膨胀5机构、蒸发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分岔配管、第三膨胀机构、以及第二内部 热交换器。压縮机构对制冷剂进行压縮。散热器与压縮机构的制冷剂排出侧连 接。第一膨胀机构与散热器的出口侧连接。第二膨胀机构与第一膨胀机构的制 冷剂流出侧连接。蒸发器与第二膨胀机构的制冷剂流出侧连接,并与压縮机构 的制冷剂吸入侧连接。第一内部热交换器使在将散热器的出口侧与第一膨胀机 构的流入侧连接的第一制冷剂配管内流动的制冷剂、与在将蒸发器的出口侧与 压缩机构的制冷剂吸入侧连接的第二制冷剂配管内流动的制冷剂彼此进行热 交换。分岔配管从将散热器的出口侧与第二膨胀机构的制冷剂流入侧连接的第 三制冷剂配管分岔、并与第二制冷剂配管合流。第三膨胀机构设置在分岔配管 上。第二内部热交换器使从第一膨胀机构流出的制冷剂与从第三膨胀机构流出 的制冷剂彼此进行热交换。在该制冷装置中,从将散热器的出口侧与第二膨胀机构的制冷剂流入侧连 接的第三制冷剂配管分岔的分岔配管,与将蒸发器的出口侧和压縮机构的制冷 剂吸入侧连接的第二制冷剂配管合流,在该分岔配管上设置有第三膨胀机构。 因此,在该制冷装置中,可使被压縮机吸入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保持适当的值。 另外,在该制冷装置中,在第二内部热交换器中,从第一膨胀机构流出的制冷 剂与从第三膨胀机构流出的制冷剂彼此进行热交换。因此,在该制冷装置中, 可使流过第一膨胀机构后的制冷剂具有足够的过冷度。第二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是在第一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中,分岔配管从将第一膨 胀机构的制冷剂流出侧与第二膨胀机构的制冷剂流入侧连接的第四制冷剂 配管分岔,并与第二制冷剂配管合流。在该制冷装置中,从将第一膨胀机构的制冷剂流出侧与第二膨胀机构的制 冷剂流入侧连接的第四制冷剂配管分岔的分岔配管,与将蒸发器的出口侧和压 縮机构的制冷剂吸入侧连接的第二制冷剂配管合流,在该分岔配管上设置有第 三膨胀机构。因此,在该制冷装置中,可使流过第一膨胀机构后的制冷剂具有 更足够的过冷度。第三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是在第一专利技术或第二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中,分岔配管与 第二制冷剂配管合流,以使从第三膨胀机构流出且在第二内部热交换器中进行了热交换的制冷剂与在第二制冷剂配管内流动的、流入第一内部热交换器之前 的制冷剂合流。在该制冷装置中,分岔配管与第二制冷剂配管合流,以使从第三膨胀机构 流出且在第二内部热交换器中进行了热交换的制冷剂与在第二制冷剂配管内 流动的、流入第一内部热交换器之前的制冷剂合流。因此,在该制冷装置中, 可对第一内部热交换器的能力进行调节。第四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是在第一专利技术或第二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中,分岔配管与 第二制冷剂配管合流,以使从第三膨胀机构流出且在第二内部热交换器中进行了热交换的制冷剂与在第二制冷剂配管内流动的、已流过第一内部热交换器的 制冷剂合流。在该制冷装置中,分岔配管与第二制冷剂配管合流,以使从第三膨胀机构 流出且在第二内部热交换器中进行了热交换的制冷剂与在第二制冷剂配管内 流动的、已流过第一内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合流。因此,在该制冷装置中,例 如在被压縮机构吸入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显著增大时,使因第三膨胀机构的 作用而成为潮湿状态的制冷剂与被压縮机构吸入的制冷剂合流,便可使被 压縮机构吸入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保持适当的值。第五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是在第一专利技术或第二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中,分岔配管 与连接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的入口侧的第二制冷剂配管合流。在该制冷装置中,分岔配管与连接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的入口侧的第二 制冷剂配管合流。因此,在该制冷装置中,可对第一内部热交换器的能力进 行调节。第六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是在第一专利技术或第二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中,分岔配管 与连接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的出口侧的第二制冷剂配管合流。在该制冷装置中,分岔配管与连接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的出口侧的第二 制冷剂配管合流。因此,在该制冷装置中,例如在被压缩机构吸入的制冷剂 的过热度显著增大时,使因第三膨胀机构的作用而成为潮湿状态的制冷剂 与被压縮机构吸入的制冷剂合流,便可使被压縮机构吸入的制冷剂的过热 度保持适当的值。第七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是在第一专利技术至第六专利技术的任一个制冷装置中,还包 括第一控制部。第一控制部对第三膨胀机构进行控制,以使从分岔配管与第 二制冷剂配管间的合流点朝压縮机构的制冷剂吸入侧流动的制冷剂的过热度 落在规定范围内。在该制冷装置中,第一控制部对第三膨胀机构进行控制,以使从分岔配管 与第二制冷剂配管间的合流点朝压縮机构的制冷剂吸入侧流动的制冷剂的过 热度落在规定范围内。因此,在该制冷装置中,可使被压縮机构吸入的制冷 剂的过热度保持适当的值。第八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是在第一专利技术至第七专利技术的任一个制冷装置中,还包 括受液器和第二控制部。受液器配置在第一膨胀机构的制冷剂流出侧与第二 内部热交换器的在第一制冷剂配管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入口之间。第二控制部 进行制冷剂冷却控制,利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对在第一制冷剂配管内流动的制 冷剂进行冷却,以防止从第一膨胀机构流出的制冷剂的状态成为临界点附近的 状态。在像这样将受液器配置在第一膨胀机构的制冷剂流出侧与第二内部热交 换器的在第一制冷剂配管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入口之间时,若制冷剂因第一膨 胀机构的作用而膨胀至饱和线附近的状态,则有时设置环境(例如在夏季出现 了过负载时等)会使其制冷剂成为临界点附近的状态。若像这样制冷剂成为临 界点附近的状态,则不仅可能会因产生气蚀而给制冷剂回路的构成零件带来不 良影响,而且也很难进行受液器的制冷剂的液面控制,可能无法使制冷剂回路 内的制冷剂保持适当的量。但是,在上述制冷装置中,第二控制部进行制冷剂冷却控制,利用第一内 部热交换器对在第一制冷剂配管内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以防止从第一膨胀 机构流出的制冷剂的状态成为临界点附近的状态。因此,在该制冷装置中,在 制冷剂因第一膨胀机构的作用而膨胀至饱和线附近的状态时,可避免制冷剂成 为临界点附近的状态。第九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是在第八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中,在制冷剂冷却控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装置(1、101、201、301、401、501、601),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构(11),该压缩机构(11)用于压缩制冷剂; 散热器(14),该散热器(14)与所述压缩机构的制冷剂排出侧连接; 第一膨胀机构(16),该第一膨胀机构(16)与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侧连接; 第二膨胀机构(20、33a、33b),该第二膨胀机构(20、33a、33b)与所述第一膨胀机构的制冷剂流出侧连接; 蒸发器(31、31a、31b),该蒸发器(31、31a、31b)与所述第二膨胀机构的制冷剂流出侧连接,并与所述压缩机构的制冷剂吸入侧连接; 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5),该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5)使在将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侧与所述第一膨胀机构的流入侧连接的第一制冷剂配管内流动的制冷剂、与在将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侧与所述压缩机构的制冷剂吸入侧连接的第二制冷剂配管内流动的制冷剂彼此进行热交换; 分岔配管(4、204、504、604),该分岔配管(4、204、504、604)从将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侧与所述第二膨胀机构的制冷剂流入侧连接的第三制冷剂配管分岔、并与所述第二制冷剂配管合流; 第三膨胀机构(19),该第三膨胀机构(19)设置在所述分岔配管上;以及 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8),该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8)使从所述第一膨胀机构流出的制冷剂与从所述第三膨胀机构流出的制冷剂彼此进行热交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笠原伸一栗原利行藤本修二山口贵弘吉见敦史上野嘉夫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