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巨砾锚固式护坦工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37502 阅读:3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利用巨砾锚固工程主体与基底并能节约造价的巨砾锚固式护坦工程结构。它是将山区沿河公路巨砾密集的特点作为因地制宜的一条途径,在巨砾石上钻孔后灌入水泥砂浆并压入锚杆,在清除干净砂砾石的巨砾间隙中充填混凝土,最后在上方砌筑浆砌石盖层。巨砾石及压入其中的锚杆、充填的混凝土与浆砌石盖层构成这种新型护坦工程结构,不仅增加水毁防治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同时降低造价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公路路基水毁防护工程施工技术,特别是山区沿河公路巨砾石密集段采用的巨砾锚固式新型护坦结构。 
技术介绍
护坦是公路路基工程的一种浅基防护型式,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用于沿河路基边坡、浸水挡土墙的浅基防护。在我国,尤其是山区河流公路地区,由于防护工程的局限性,洪水导致的沿河路基水毁情况严重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自此,在总结多年来沿用的各种路基防护传统型式(如浆砌块石铺砌基础、竖直墙基础、抛石防护基等)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提出将浆砌块石铺砌基础埋入床面以下,宽度视需要可以调整,边缘设置垂裙的型式,用于沿河路基坡脚的防护工程,称为“护坦”。 目前,沿河路基水毁防治工程结构已经从过去单一的浆砌石护坡或挡土墙过渡到辅以护坦、丁字坝等多种结构的组合型式,极大程度提高了防护工程抵抗洪水期水流的冲刷作用,公路路基水毁情况得以明显改善。其中,广泛应用的护坦结构型式主要有两种: 一、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坦,从而抵御洪水对挡土墙基础的冲刷,保证防护工程的整体稳定性。但是,在巨砾石密集河段,开挖基坑以砌筑护坦的工程难度大使得造价偏高,并且作业造成的河床砾石层扰动造成护坦与基底的结合存在缺陷,以至于出现由于地下水入渗或洪水对护坦底部的掏刷而导致的整体脱落现象; 二、桩基础护坦,由于混凝土桩基穿透巨砾石层深埋河床,极大程度提高防治工程的整体稳定性,而且与护坦基底土体的整体结合性好。但是,混凝土桩基护坦造价昂贵,尤其在不发达的山区地方,施工难度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山区沿河公路路基尤其是巨砾石密集段护坦工程与基底土体的结合缺陷问题,以及降低工程造价,本技术提供一种巨砾锚固式护坦工程结构,将巨砾石作为护坦结构的基础部分,不仅可以减少基坑开挖造成的土体扰动而提高工程结构与基底的结合程度,还可以因地制宜大大降低工程投入,从而为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水毁防护工程建设提供一种新的科学依据。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首先是清除干净工程位置区域巨砾间的砂砾石,以便于随后充填的混凝土能更好地与基底粘结在一起;然后在巨砾石上钻孔,冲洗干净后先灌入水泥砂浆,再把锚杆压入孔内,然后在巨砾之间充填混凝土,最后在上面砌筑浆砌片石盖层。 本技术施工流程如下: 清除巨砾间的砂砾石→在巨砾上钻孔→清洗钻孔并灌注水泥砂浆→往钻孔压入锚杆→在巨砾间充填混凝土→砌筑浆砌片石盖层。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完成公路路基水毁防护工程施工的同时,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工程结构与土体的结合牢固程度,而且充分体现就地取材原则,大大节约建设费用。 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Φ32、Φ25螺纹钢筋锚杆,2是C30混凝土,3是M10浆砌块石,4是M7.5浆砌块石,5是设计水位,6是枯水位,7是校核水位,8是排水孔,H1、H2是基础高度,B1、B2是基础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在图中,首先清除干净巨砾间的砂砾石,清除深度要求在河床面下不小于1.0m,同时清除深度要低于枯水位2.0m;然后在巨砾石上钻孔,钻孔孔径略大于拟施工锚杆杆径,孔的深度一般为0.5~1.0m,锚杆长度1.0~2.0m,钻孔冲洗干净后灌注M30水泥砂浆,再把锚杆压 入孔内,然后在巨砾之间充填C30的混凝土,最后在上面砌筑0.5~0.8m厚的浆砌片石盖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巨砾锚固式护坦工程结构,其特征是:依据山区沿河公路巨砾石密集的特点,将巨砾石作为护坦结构的基础部分,在砾石上钻孔压入锚杆并在空隙间充填混凝土,表层砌筑浆砌石盖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巨砾锚固式护坦工程结构,其特征是:依据山区沿河公路巨砾石密集的特点,将巨砾石作为护坦结构的基础部分,在砾石上钻孔压入锚杆并在空隙间充填混凝土,表层砌筑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尊兰吴积善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