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小磊专利>正文

一种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20809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电路,包括变压器、第一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变压器的两个输入端用于接外界交流电源,变压器的第一个输出端接在第一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第一整流二极管的负极作为第一个充电支路的电池正极接触点,变压器的第二个输出端作为第一个充电支路的电池负极接触点;所述变压器的第二个输出端接在第二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第二整流二极管的负极作为第二个充电支路的电池正极接触点,变压器的第一个输出端作为第二个充电支路的电池负极接触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电路,特别是一种双回路的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在一些便携电子产品,例如手机、MP3、MP4、随身听等,一般采用充电电池为其供 电。目前电池的充电电路的线路比较复杂,虽然控制上很方便,但是成本很高,而且整个电 路存在很多降压电阻,这样使电源提供的大部分的电压都被这些降压电阻消耗,而一小部 分的电压为电池充电,致使充电电路的充电效率低,有必要对以上技术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线路简单、成本低、 充电效率高的充电电路。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充电电路,包括变压器、第一流二极 管、第二整流二极管,变压器的两个输入端用于接外界交流电源,变压器的第一个输出端接 在第一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第一整流二极管的负极作为第一个充电支路的电池正极接触 点,变压器的第二个输出端作为第一个充电支路的电池负极接触点;所述变压器的第二个 输出端接在第二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第二整流二极管的负极作为第二个充电支路的电池正 极接触点,变压器的第一个输出端作为第二个充电支路的电池负极接触点。具体的,还包括能够显示第一个充电支路工作状况的第一显示电路,所述第一显 示电路包括有第一控制三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l 与第一控制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控制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变压器的第一个输出端连接, 第一控制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接在变压器的第二个输出端上。具体的,还包括有能够显示第二个充电支路工作状况的第二显示电路,所述第二 显示电路包括有第二控制三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2 与第二控制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控制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变压器的第二个输出端连接, 第二控制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发光二极管接在变压器的第一个输出端上。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 中的整流部分仅仅采用一个二极管没有降压电阻,而且整流二极管直接与变压器的输出端 连接,因此降低了变压器次级输出电压的指标,使变压器次级输出的电压大部分多为电池 充电,而不是被降压电阻消耗掉,提高充电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充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充电电路包括有变压器Tl、第一整流形成一个充电支路,变压器Tl与 第二整流二极管D2形成另一个充电支路。具体连接情况如下变压器Tl的两个输入端用 于接外界交流电源,变压器Tl的第一个输出端Tll接在第一整流二极管Dl的正极,第一整 流二极管Dl的负极作为第一个充电支路的电池正极接触点,变压器Tl的第二个输出端T12 作为第一个充电支路的电池负极接触点;所述变压器Tl的第二个输出端T12接在第二整流 二极管D2的正极,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作为第二个充电支路的电池正极接触点,变压 器Tl的第一个输出端Tll作为第二个充电支路的电池负极接触点。当需要为电池充电时,只需将一组电池充电支路的电池正极接触点和电池负极接 触点之间,另一组电池放在第二个充电支路的电池正极接触点和电池负极接触点之间,这 样该充电电路就会同时为两组电池充电。当外界的交流电压是正半周时,充电电路就为第 一个支路的电池充电;当外界的交流电压是负半周时,充电电路就为第二个支路的电池充 电。由于本技术中的整流部分仅仅采用一个二极管没有降压电阻,而且整流二极管直 接与变压器Tl的输出端连接,因此降低了变压器Tl次级输出电压的指标,使变压器Tl次 级输出的电压大部分多为电池充电,而不是被降压电阻消耗掉,提高充电效率。为了能够显示电池是否在充电,本技术还包括有显示电路第一显示电路 Al、第二显示电路A2,它们分别显示第一个、第二个充电支路工作状况。第一显示电路Al包 括有第一控制三极管Q1,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l的负极通过电阻Rl 一与第一控制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第一控制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变压器Tl的第一个输 出端Tll连接,第一控制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LEDl接在变压器Tl的第 二个输出端T12上。第二显示电路A2包括有第二控制三极管Q2、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所述第二整流 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电阻K2与第二控制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控制三极管Q2的发 射极与变压器Tl的第二个输出端T12连接,第二控制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二发光二 极管LED2接在变压器TI的第一个输出端T儿上。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 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 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第一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变压器的两个输入端用于接外界交流电源,变压器的第一个输出端接在第一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第一整流二极管的负极作为第一个充电支路的电池正极接触点,变压器的第二个输出端作为第一个充电支路的电池负极接触点;所述变压器的第二个输出端接在第二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第二整流二极管的负极作为第二个充电支路的电池正极接触点,变压器的第一个输出端作为第二个充电支路的电池负极接触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显示第一个充电支路工 作状况的第一显示电路,所述第一显示电路包括有第一控制三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 第一整流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l与第一控制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控制三极管的发 射极与变压器的第一个输出端连接,第一控制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接在变 压器的第二个输出端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能够显示第二个充电支路 工作状况的第二显示电路,所述第二显示电路包括有第二控制三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所 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2与第二控制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控制三极管的 发射极与变压器的第二个输出端连接,第二控制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发光二极管接在 变压器的第一个输出端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电路,包括变压器、第一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变压器的两个输入端用于接外界交流电源,变压器的第一个输出端接在第一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第一整流二极管的负极作为第一个充电支路的电池正极接触点,变压器的第二个输出端作为第一个充电支路的电池负极接触点;所述变压器的第二个输出端接在第二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第二整流二极管的负极作为第二个充电支路的电池正极接触点,变压器的第一个输出端作为第二个充电支路的电池负极接触点。文档编号H02J7/10GK201766401SQ20102024583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日专利技术者王小磊 申请人:王小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第一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变压器的两个输入端用于接外界交流电源,变压器的第一个输出端接在第一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第一整流二极管的负极作为第一个充电支路的电池正极接触点,变压器的第二个输出端作为第一个充电支路的电池负极接触点;所述变压器的第二个输出端接在第二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第二整流二极管的负极作为第二个充电支路的电池正极接触点,变压器的第一个输出端作为第二个充电支路的电池负极接触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磊
申请(专利权)人:王小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