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金属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17245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强金属衬套,包括非金属基层和金属外层,两者通过粘接剂复合为一体,非金属基层由有机纤维纱采用平纹或缎纹方式混织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型加工制造容易,根据需要可做成各种形状的滑动轴承,具有优异的自润滑性、耐磨性和优良的防污染性及防腐蚀性。而且承载力强,刚性好,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类材料和非金属类材料复合的复合衬套,具体是一种含 有聚四氟纤维的混织布的增强金属衬套(KT-Fib)。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的衬套分为金属类和非金属类两种。金属类衬套的材料有钢、铜、粉末治 金等。非金属类有尼龙、聚醚醚酮、聚酰亚胺、聚甲醛等。它们各自都有优缺点,金属轴承刚 性好,承载力大,但摩擦系数大、对摩擦副容易受损。而非金属轴承则是塑性好,摩擦系数 小,但刚性差,容易变形,而且承载力小,耐磨性也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供一种兼具上述两种特性的衬套,本技术提出一种含有聚四氟纤维的 混织布的增强金属衬套,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增强金属衬套,它是筒形结构。筒形结构的内壁一侧是非金属基层、外壁一侧 是金属外层,两层之间通过粘接剂复合为一体;所述非金属基层的材质是含有聚四氟纤维 的混织布。所述含有聚四氟纤维的混织布是采用平纹或缎纹方式混织构成。粘接剂是AB胶 或环氧树脂。所述含有聚四氟纤维的混织布是由芳纶纤维纱、玻璃纤维纱、棉纤维纱和有机纤 维纱中的任意一种同聚四氟纤维纱混织而成,其中,聚四氟纤维纱的含量为30% -7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成型加工制造容易,根据需要可做成各种 形状的滑动轴承,具有优异的自润滑性、耐磨性和优良的防污染性及防腐蚀性。而且承载力 强,刚性好,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以本技术应用于滑动轴承为例,工作机理是本技术的非金属基层一般 与金属转轴形成一对旋转摩擦副。在跑合阶段,由于旋转轴表面有一定的粗糙度,具有不 同的“凸峰”与“凹谷”,夸大来讲就好像钢锉一样对四氟纤维与玻璃纤维混织布增强金属衬 套内表面产生磨削作用,磨削下来的四氟纤维与玻璃纤维混织布增强金属衬套大部分填充 到凹谷中。随着转轴的持续转动,磨削下来的粉末累积量不断增加,填充更多的凹谷。“磨 削——填充”过程持续进行,导致转轴表面上所有凹谷均填满了微屑。在转轴重力作用下, 凹谷内微屑被压实,使转轴外表面紧密粘附一层膜,且形成连续光滑面。这个过程完成了轴 承内表面的部分“转移”,转移的结果是由金属与非金属两种材料变为一种材料之间的相 互摩擦。由于非金属良好的自润滑性能,因此在跑合以后的工作阶段,轴承内表面的磨损量 随之下降到一个极低的水平,从而使摩擦副表面得到保护,大大减轻了轴承与转轴表面的 磨损,延长了工作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增强金属衬套是筒形结构,包括非金属基层3、金属外层1 和粘接剂层2,筒形结构的内壁一侧是非金属基层、外壁一侧是金属外层,两层之间通过粘 接剂复合为一体。图中,A是高度尺寸、B是外径尺寸、C是内径尺寸。非金属基层3由有机纤维混织而成,一般是由聚四氟纤维纱与玻璃纤维纱或棉纤 维纱、有机纤维纱中的任意一种采用平纹或缎纹方式混织而成,在上述同种混织方式中,聚 四氟纤维纱的含量均为30% -70%。金属外层1由不锈钢板或铜板等材料制成。粘接剂层 2采用普通市售的AB胶或环氧树脂,使用环氧树脂时可加入固化剂,以加快环氧树脂的固 化过程。非金属基层3和金属外层1通过粘接剂层2复合为一体。例1、非金属基层由聚四氟纤维纱和玻璃纤维纱混织而成,其中聚四氟纤维纱的含 量为 30% -70%。例2、非金属基层由聚四氟纤维纱和芳纶纤维纱混织而成,其中聚四氟纤维纱的 含量为30% -70%。例3、非金属基层由聚四氟纤维纱和棉纤维纱混织而成,其中聚四氟纤维纱的含量 为 30% -70%。例4、非金属基层由聚四氟纤维纱和有机纤维纱混织而成,其中聚四氟纤维纱的含 量为 30% -70%。本实施例综合金属与非金属(尤其是含有聚四氟纤维的混织布)的优点,具有如 下优点1、承载力强,刚性好,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剥离度可达50牛顿,而且摩擦系数 小,不损坏对摩擦副。2、具有优异的自润滑性、耐磨性,可以用作无油润滑承轴,不需要加润滑剂。若有 油润滑,性能可成倍增长,比金属优越的多。3、价格低廉,结构简单,成型加工制造容易,根据需要可做成各种形状的滑动轴 承。4、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不但完全取代金属滑动轴承,而且起到传统的金属滑动轴 承起不到的作用。5、具有优良的防污染性和防腐蚀性。四氟纤维与玻璃纤维混织布增强金属衬套受 灰尘、杂质污染的影响很小。它有较好的镶嵌性,能把灰尘、金属微粒之类的物质“吃”进去, 使它们在压力的作用下嵌入到聚四氟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的界面下边,减小对摩擦副 的磨损。权利要求1.一种增强金属衬套,它是筒形结构,其特征在于筒形结构的内壁一侧是非金属基层、 外壁一侧是金属外层,两层之间通过粘接剂复合为一体;所述非金属基层的材质是混织布; 所述混织布是由芳纶纤维纱、玻璃纤维纱、棉纤维纱和有机纤维纱中的任意一种同聚四氟 纤维纱混织而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金属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织布是采用平纹或缎纹方式 混织构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强金属衬套,其特征在于粘接剂是AB胶或环氧树脂。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增强金属衬套,包括非金属基层和金属外层,两者通过粘接剂复合为一体,非金属基层由有机纤维纱采用平纹或缎纹方式混织而成。本技术结构简单,成型加工制造容易,根据需要可做成各种形状的滑动轴承,具有优异的自润滑性、耐磨性和优良的防污染性及防腐蚀性。而且承载力强,刚性好,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文档编号F16C33/04GK201851505SQ20102010527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日专利技术者徐小曼, 杨文光, 杨烨, 焦小东, 陈佩民, 靳予 申请人:南京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强金属衬套,它是筒形结构,其特征在于筒形结构的内壁一侧是非金属基层、外壁一侧是金属外层,两层之间通过粘接剂复合为一体;所述非金属基层的材质是混织布;所述混织布是由芳纶纤维纱、玻璃纤维纱、棉纤维纱和有机纤维纱中的任意一种同聚四氟纤维纱混织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光焦小东杨烨靳予陈佩民徐小曼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