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药物释放功能的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478309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0 0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功能性纳米复合物材料制备领域,涉及一种具有药物释放功能的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该荧光纳米复合物可以通过荧光强度变化监测药物的释放过程。其主体是金属纳米粒子与生物大分子形成的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通过将生物亲和性聚合物(如聚赖氨酸分子)和药物阿霉素分子交联聚合在金属纳米粒子表面,形成一层包覆了阿霉素分子的聚合物壳层。当环境中存在一定浓度的谷胱甘肽时,交联剂中的二硫键被切断,聚合物壳层释放出阿霉素。同时,由于壳层的厚度发生变化,根据金属增强荧光效应的距离依赖性,通过检测包覆于该纳米复合物表面的荧光分子荧光强度的变化,可以灵敏、有效地表征药物的释放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药物的定点释放治疗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药物释放功能的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能性纳米复合物材料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金属增强荧光的具有药物释放功能的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可以通过荧光强度变化表征金属表面所负载药物的释放过程。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化疗药物正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在血液循环中易被快速清除,较差的生物分散性,以及对非癌变细胞毒性较大等缺点。而相较于游离的药物分子,基于纳米粒子的药物载体可有效提升药物的药理学性质。其优势主要有:第一,借助肿瘤细胞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nhancedpermeabilityandretention,EPR),直径在200纳米以内的纳米粒子可选择性地在肿瘤组织上富集,并且可以避免药物进入正常组织血管中,以及被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清除;第二,某些疏水性药物在生物体系内的可溶性和渗透性较差,药物载体可有效提升其生物分散性;第三,药物载体可提高细胞内的药物浓度,特别是在一些抗药性较强的癌细胞中,游离化疗药物常常被运输蛋白泵出细胞,而药物载体可有效避免这种消极效果。当前,大多数药物载体的释放过程难以用传统的成像方法,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X射线,或是内窥镜检查来表征。如何获得药物释放时间、位置和方式的直观反馈成为药物递送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中,我们制备了具有巯基响应性的核-壳结构荧光纳米复合物作为药物载体。这种载体由聚合物壳层和作为核结构的金属纳米粒子组成。壳层表面组装荧光染料,药物分子被包覆在聚合物壳层内部。由于聚合物壳层由二硫键交联,在该纳米复合物进入细胞后,二硫键被高浓度的谷胱甘肽分子打断实现药物释放。同时,由于荧光染料与金属纳米粒子的距离随释放过程变化,金属纳米粒子的增强荧光效应随之发生变化,引起体系荧光强度的改变,从而药物的释放过程可通过荧光变化来表征。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荧光检测技术的可直观反馈药物释放过程的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在癌症治疗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药物释放载体药物释放过程监测手段繁琐,灵敏度低等缺点,提供一种可实现对药物释放位点、释放过程进行灵敏、便捷、有效的监测的功能性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选用含有二硫键的交联剂,将生物亲和性聚合物(如聚赖氨酸分子)交联聚合在金属纳米粒子表面,同时将药物通过化学键或者静电吸附作用与聚合物分子结合,从而将药物包覆在聚合物壳层中,形成一种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然后在所制备的纳米复合物最外层组装上荧光染料。当环境中存在一定浓度含有巯基的还原性生物分子时,聚合物壳层中的二硫键被切断,释放出药物。并且壳层厚度发生改变,引起其表面荧光物质与金属纳米粒子之间距离的变化,从而荧光强度发生改变,实现通过对荧光强度的观测达到对药物释放过程监测的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步骤如下:(1)将银离子浓度为0.5-1毫摩尔每升的新鲜配置的银氨溶液快速加入等体积的浓度为0.1毫摩尔每升的单宁酸溶液中,室温下快速搅拌30分钟至60分钟,制备直径范围为25-35纳米的球型银纳米粒子。反应完成后,将银纳米粒子离心洗涤,分散在等体积的水中待用;(2)以体积比1:20至1:5,将新鲜配置的浓度为1-10毫摩尔每升的胱氨酸溶液加入浓度为10-12纳摩尔每升的银纳米粒子溶液中,室温搅3-5小时,然后离心洗涤银纳米粒子,除去未反应的胱氨酸,将离心所得的银纳米粒子集中收集,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将其体积浓缩5倍;(3)以250:1至500:1的体积比,在浓度为0.5-2克每升的聚赖氨酸溶液中加入浓度为5毫摩尔每升的阿霉素溶液,搅拌均匀后,将溶液的pH值调节在9-10,然后加入适量的3,3’-二硫代双(磺酸琥珀酰亚氨基丙酸酯),使其浓度为0.05-0.2克每升。在室温条件下,反应3-5小时;(4)以体积比5:1,向步骤(3)得到的溶液中加入步骤(2)得到的银纳米粒子。将溶液的pH值调节在9-10,再次加入适量的3,3’-二硫代双(磺酸琥珀酰亚氨基丙酸酯),使其浓度为0.05-0.2克每升。室温搅拌12-15小时。反应完成后,将粒子离心洗涤等体积分散;(5)以100:1的体积比,在步骤(4)所制得的纳米粒子中加入浓度为2-20微摩尔每升的荧光染料Marina琥珀酰亚胺酯,在室温条件下搅拌3-5小时。得到表面包覆了药物分子的核-壳结构荧光纳米复合物。步骤(1)中所制得的金属纳米粒子优选为银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以及金银合金纳米粒子。步骤(2)中对金属纳米粒子表面进行氨基修饰的小分子优选为胱氨酸、2-巯基乙胺、L-半胱氨酸等同时具有巯基和氨基的小分子化合物。步骤(3)中所述的聚赖氨酸可以用同样富含氨基的壳聚糖分子及聚乙烯亚胺分子替代。步骤(3)中所述药物优选为阿霉素,也可选择其它带有氨基或者羧基的药物。与现有的药物载体相比,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功能性荧光纳米复合物作为药物载体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优选为带有氨基基团的药物。由于粒子外层组装了荧光物质作为观测药物释放过程的指示物质,因此不要求所选药物具有荧光性,从而扩大了该荧光纳米复合物作为药物载体的实用性。此外,该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壳层选用聚赖氨酸、壳聚糖等生物兼容性优异的聚合物大分子进行组装,大大提高了此种药物载体体系的细胞亲和性,对正常细胞毒性小。而在癌细胞中,其内部谷胱甘肽含量通常大大高于正常细胞,因此,聚合物壳层的交联点被谷胱甘肽切断,引起药物的释放,并且壳层厚度的改变引起荧光物质与金属纳米粒子表面间距的变化。由于金属增强荧光效应具有距离依赖性,通过对荧光物质荧光强度变化的监测可以间接反应出药物释放的过程,而通过荧光显微镜则可以观察药物释放过程。附图说明图1为所制备的荧光纳米复合物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标记为1为金属纳米粒子,2为聚合物壳层。图中的小黑点代表药物分子,标记F的类太阳符号则代表荧光分子。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1)将银离子浓度为1毫摩尔每升的新鲜配置的银氨溶液快速加入等体积的浓度为0.1毫摩尔每升的单宁酸溶液中,室温下快速搅拌半小时至一小时,制备平均直径为25纳米的球型银纳米粒子。反应完成后,将银纳米粒子离心洗涤,分散在等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待用;(2)以1:5的体积比,将浓度为1毫摩尔每升的新鲜配置的胱氨酸溶液加入浓度为10纳摩尔每升的银纳米粒子溶液中,室温搅拌5小时,然后离心洗涤银纳米粒子,将溶液体积浓缩5倍;(3)以250:1的体积比,在浓度为0.5毫克每毫升的聚赖氨酸溶液中加入浓度为5毫摩尔每升的阿霉素溶液,搅拌均匀后,将溶液的pH值调至pH=10,然后加入3,3’-二硫代双(磺酸琥珀酰亚氨基丙酸酯),使其浓度为0.2克每升,在室温条件下,反应5小时;(4)以5:1的体积比,在步骤(3)得到的溶液中,加入步骤(2)中得到的银纳米粒子,将溶液的pH值调至pH=10,再次加入3,3’-二硫代双(磺酸琥珀酰亚氨基丙酸酯),使其浓度为0.2克每升,常温搅拌12小时。反应完成后,将粒子离心洗涤等体积分散;(5)以100:1的体积比,在步骤(4)所制得的纳米粒子中加入浓度为2微摩尔每升的荧光染料Marina琥珀酰亚胺酯,在室温条件下搅拌5小时。得到表面包覆了药物分子的核-壳结构荧光纳米复合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具有药物释放功能的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药物释放功能的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直径范围为25‑35纳米的球型银纳米粒子;(2)将新鲜配置的浓度为1‑10毫摩尔每升的胱氨酸溶液加入浓度为10‑12纳摩尔每升的银纳米粒子溶液中,室温搅拌3‑5小时,然后离心洗涤银纳米粒子,除去未反应的胱氨酸,胱氨酸溶液与银纳米粒子溶液的体积比为1:20至1:5;将离心得到的银纳米粒子集中,重新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将银纳米粒子体积浓缩5倍;(3)在浓度为0.5‑2克每升的聚赖氨酸溶液中加入浓度为5毫摩尔每升的阿霉素溶液,聚赖氨酸溶液与阿霉素溶液的体积比为250:1至500:1,搅拌均匀后,将溶液的pH值调节到9‑10,然后加入3,3’‑二硫代双(磺酸琥珀酰亚氨基丙酸酯),使3,3’‑二硫代双(磺酸琥珀酰亚氨基丙酸酯)浓度为0.05‑0.2克每升;在室温条件下,反应3‑5小时;(4)按体积比为5:1的比例,在步骤(3)得到的溶液中加入步骤(2)浓缩得到的银纳米粒子;将溶液的pH值调节在9‑10;再次加入适量的3,3’‑二硫代双(磺酸琥珀酰亚氨基丙酸酯),使3,3’‑二硫代双(磺酸琥珀酰亚氨基丙酸酯)浓度为0.05‑0.2克每升;常温搅拌12‑15小时;反应完成后,将纳米粒子离心洗涤等体积分散;(5)以体积比100:1,在步骤(4)所等体积分散制得的纳米粒子中加入浓度为2‑20微摩尔每升的荧光染料Marina琥珀酰亚胺酯,在室温条件下搅拌3‑5小时;得到表面包覆了药物分子的核‑壳结构荧光纳米复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药物释放功能的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直径范围为25-35纳米的球型银纳米粒子;(2)将新鲜配置的浓度为1-10毫摩尔每升的胱氨酸溶液加入浓度为10-12纳摩尔每升的银纳米粒子溶液中,室温搅拌3-5小时,然后离心洗涤银纳米粒子,除去未反应的胱氨酸,胱氨酸溶液与银纳米粒子溶液的体积比为1:20至1:5;将离心得到的银纳米粒子集中,重新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将银纳米粒子体积浓缩5倍;(3)在浓度为0.5-2克每升的聚赖氨酸溶液中加入浓度为5毫摩尔每升的阿霉素溶液,聚赖氨酸溶液与阿霉素溶液的体积比为250:1至500:1,搅拌均匀后,将溶液的pH值调节到9-10,然后加入3,3’-二硫代双(磺酸琥珀酰亚氨基丙酸酯),使3,3’-二硫代双(磺酸琥珀酰亚氨基丙酸酯)浓度为0.05-0.2克每升;在室温条件下,反应3-5小时;(4)按体积比为5:1的比例,在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东唐馥王淳王晓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