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15954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连接器,包括基体及从基体向前延伸的舌板;上、下盖,由金属板材冲压形成大致成U型,包括竖直端壁及连接竖直端壁的水平壁,所述上、下盖遮覆于电连接器之基体;上、下壳体,由绝缘材质制成,包覆于上、下盖的外侧,其中至少一个盖体的竖直端壁设有竖直的狭缝,壳体内侧设置有与狭缝对应的并可嵌入狭缝的限位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组件之狭缝及与狭缝对应的限位条,实现盖体与壳体的定位,节约了空间,实现电连接器组件的小型化。(*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电连接器组件的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连接器组件通常包括金属壳体、收容在金属壳体中的绝缘本体、及若干 收容在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在金属壳体外还包覆有塑料壳体,该塑料壳体通常采用螺 丝铆接的方式与金属壳体相配合固定。但是在电子产品日趋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下,电连接器组件的外形会设置的越来 越薄、越来越小。电连接器组件在轻薄短小的外形下,塑料壳体与金属壳体之间的空间越来 越难以容纳二者之间传统的体积较大的配合结构。综上所述,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塑料壳体与金属壳体结合结构的电连接器组 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具有改进的组装结构。为达成前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连 接器,包括基体及从基体向前延伸的舌板;上、下盖,由金属板材冲压形成大致成U型,包括 竖直端壁及连接竖直端壁的水平壁,所述上、下盖遮覆于电连接器之基体;上、下壳体,由绝 缘材质制成,包覆于上、下盖的外侧,其中至少一个盖体的竖直端壁设有竖直的狭缝,壳体 内侧设置有与狭缝对应的并可嵌入狭缝的限位条。与先前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组件之上、下盖体设有狭缝,壳体设置与 狭缝对应的限位条,实现盖体与壳体的定位,节约了空间,实现电连接器组件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之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一个电连接器30, 部分屏蔽于该电连接器30的金属材质上、下盖21、22,组装于上、下盖21、22外侧的绝缘的 上、下壳体11、12,及与该电连接器30连接的线缆组件40。所述电连接器30包括绝缘本体(未标号)、金属壳体(未标号)及导电端子(未 标号),其设有高度较高的基体31及设于基体31前端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舌板32,基体 31设有定位孔301。线缆组件设置于电连接器30的一个侧壁上。上、下盖21、22为金属板材冲压制成,大致呈U形,包覆于电连接器30,以遮蔽电3连接器30。所述上、下盖21、22分别包括两个竖直端壁214、224及水平壁213、223。水平 壁213、223分别设有定位部211、221,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211、221为弹片,通过冲压 弯折形成。上、下盖21、22组装于电连接器30后,定位部211、221与电连接器30的定位孔 301配合,实现上、下盖21、22与电连接器30之间的定位。上、下盖21、22在竖直端壁214、 2 还分别设有卡持孔210及卡持部220,卡持部220为竖直端壁214、2M冲压形成的弹片。 上、下盖21、22相互扣合时,卡持部220嵌入卡持孔210,使上、下盖21、22相互固持。上、下 盖21、22的外侧的竖直端壁214、224中的一个还设有垂直于电连接器30插拔方向的狭缝 222。上、下盖21、22各自的两个竖直端壁214、224中的其中一个沿插拔方向即前后方向的 长度比水平壁213、223短,用以提供线缆组件40与电连接器30连接的空间,较短的竖直端 壁214、2M后端形成了一个抵接面225。上、下壳体11、12屏蔽于电连接器30及上、下盖21、22,上、下壳体11、12分别包括 前、后、左、右挡板115 118、125 128,前挡板115、125设有供电连接器30的舌板32伸 出的框口 150,右挡板117、127设有供线缆组件40组装的通孔170。右挡板117、127的内 侧分别设有L形的第二挡板114、124,第二挡板114、1M抵接于上、下盖21、22的右侧的竖 直端壁214、2M及该竖直端壁214、2M后端的抵接面225。左挡板116、126内侧的后端设 置抵接于上、下盖21、22后端的第一挡板161。至此,上、下壳体11、12设有抵接于上、下盖 21,22侧面或后端的第一、二挡板161、114、124,上、下壳体11、12实现对上、下盖21、22的 固持。左挡板116内侧竖直方向突起设置一个限位条112,该限位条112与下盖22的狭缝 222对应,电连接器组件100组装完成后,限位条112卡入狭缝222中,实现上、下壳体11、 12对上、下盖21、22的固持。电连接器组件100组装完成后,还可通过超声波对上、下壳体 11、12融接,使上、下壳体11、12紧密结合。上、下壳体11、12的右挡板117、127内侧与右挡板117、127平行且相隔一段距离 对应于右挡板117、127通孔170处还设有若干第三挡板121,第三挡板121之间有空隙供 线缆穿过与电连接器30连接。上、下壳体11、12之右挡板117、127与线缆对应,上、下壳体 11、12内还设有与右挡板117、127平行设置的第三挡板121,第三挡板121与右挡板117、 127之间也设置了间隙122。线缆组件40包括线缆401、套设于线缆401的固持件402、套 设于固持件402的固定部403。固持件402包括一个可收缩并固持于线缆401的圆形收缩 图(未图示)及从圆形收缩图向电连接器30延伸并径向向外侧弯折的固持爪404;固定部 403包括套设于线缆401及固持件402收缩图外侧的套筒4031及与套筒4031 —体成型的 固定板4032。所述收缩图固持于线缆401,其固持爪404抵接于固定板4032,固定板4032 收容并固定于上、下壳体11、12的间隙122,实现线缆组件40与上、下壳体11、12的定位固 持。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连接器,包括基体及从基体向前延伸的舌板;上、下盖, 由金属板材冲压形成大致成U型,包括竖直端壁及连接竖直端壁的水平壁,所述上、下盖遮 覆于电连接器之基体;上、下壳体,由绝缘材质制成,包覆于上、下盖的外侧,其特征在于 其中至少一个盖体的竖直端壁设有竖直的狭缝,壳体内侧设置有与狭缝对应的并可嵌入狭 缝的限位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中电连接器之基体设置有定位孔,上、下盖之 水平壁设有可与定位孔配合以实现上、下盖与电连接器定位之定位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中上、下壳体设有抵接于上、下盖侧面或 后端的第一、二挡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中上、下盖之竖直端壁设有弹片状之卡持部 及与卡持部配合实现上、下盖固持之卡持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还包括线缆组件,所述线缆组件包括线缆、固 持件、固定部,固持件设有可收缩的套设于线缆之收缩圈及由收缩圈向前延伸并径向向外 弯折之固持爪,固定部设有套筒及与套筒一体的固定板,收缩圈锁固于线缆,固持爪向后抵 接于固定板。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中上、下壳体设有与线缆对应之右挡板,上、 下壳体内还设有与右挡板平行设置的第三挡板,第三挡板与右挡板之间存在间隙,线缆组 件之固定板收容于该间隙中。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连接器,包括基体及从基体向前延伸的舌板;上、下盖,由金属板材冲压形成大致成U型,包括竖直端壁及连接竖直端壁的水平壁,所述上、下盖遮覆于电连接器之基体;上、下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连接器,包括基体及从基体向前延伸的舌板;上、下盖,由金属板材冲压形成大致成U型,包括竖直端壁及连接竖直端壁的水平壁,所述上、下盖遮覆于电连接器之基体;上、下壳体,由绝缘材质制成,包覆于上、下盖的外侧,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一个盖体的竖直端壁设有竖直的狭缝,壳体内侧设置有与狭缝对应的并可嵌入狭缝的限位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永昌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