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66558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设于釜体上部的进料管及釜体底面的出料管,釜体内装设有搅拌装置,在釜体内纵向设置有换热管,该换热管延伸至釜体外与热交换介质进管连通,换热管外表面设置有防腐层。釜体内设置有感温探头,且该感温探头通过线路与装于釜体上端面的温控器连接,釜体内壁上还设置有扰流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现有反应釜体结构的改进,换热效果好,物料得到充分的反应,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釜,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化学领域的反应釜。
技术介绍
用于化学领域的反应釜,由于反应釜内化工生产中的某些反应具有较强的腐蚀 性,通常在反应釜内壁上涂覆搪瓷或内衬四氟。传统的反正就釜一般通过设于釜外的夹套 进行换热 ,换热效率低下,影响了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导致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换热效果好、生产效率高的反应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设于釜体上部的进料管及釜体底面的出料管,釜体内装设 有搅拌装置,所述釜体内纵向设置有换热管,该换热管延伸至釜体外与热交换介质进管连 通。所述换热管外表面设置有防腐层。所述釜体内设置有感温探头,该感温探头通过线路与装于釜体上端面的温控器连 接。所述釜体内壁上还设置有使物料得到充分粉碎的扰流筋。本技术通过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增强了换热效果,使釜体内的物料得到进一 步的粉碎,在釜体上端面设置有温控器,可随便观察并调节温度,物料间得到充分的反应, 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附图1所示,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1、设于釜体1上部的进料管2及釜体1底面 的出料管3,釜体1内装设有搅拌装置4,釜体1内纵向设置有换热管5,该换热管5延伸至 釜体1外与热交换介质进管连通,换热管5外表面设置有防腐层。为了便于控制釜体内的 温度,在釜体1的上端面上装设有温控器7,釜体1内设置有感温探头6,温控器7通过线路 与感温探头6连接,方便工作人员随时观察釜体内温度情况以进行及时的调节。另外,为了 使釜体内的物料得到更充分的搅拌,在釜体1内壁上设置有扰流筋8,进一步保证了物料间 的充分反应,提高了生产效率。权利要求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1)、设于釜体上部的进料管(2)及釜体底面的出料管(3),釜体内装设有搅拌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内纵向设置有换热管(5),该换热管延伸至釜体外与热交换介质进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外表面设置有防腐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内设置有感温探头(6),该感 温探头通过线路与装于釜体上端面的温控器(7)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内壁上还设置有使物料得到 充分粉碎的扰流筋(8)。专利摘要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设于釜体上部的进料管及釜体底面的出料管,釜体内装设有搅拌装置,在釜体内纵向设置有换热管,该换热管延伸至釜体外与热交换介质进管连通,换热管外表面设置有防腐层。釜体内设置有感温探头,且该感温探头通过线路与装于釜体上端面的温控器连接,釜体内壁上还设置有扰流筋。本技术通过对现有反应釜体结构的改进,换热效果好,物料得到充分的反应,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文档编号B01F7/16GK201728105SQ20102022729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2日专利技术者冯肇辉 申请人:东莞市美臣印刷材料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1)、设于釜体上部的进料管(2)及釜体底面的出料管(3),釜体内装设有搅拌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内纵向设置有换热管(5),该换热管延伸至釜体外与热交换介质进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肇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美臣印刷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