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的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60968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的结构改良,该座椅由椅脚与椅面二大部分构成,其中椅脚上方平面设有固接部,固接部在椅脚上先隆起有一颈缩部后,再接着接设有一凸条,该凸条两侧设成斜面,边缘并设有高、低起伏的接合缘,且该接合缘延伸至颈缩部上,又斜面上设有多个穿入其内部的通孔,椅脚下方则形成有脚杆,椅面一体成型在椅脚的固接部上,以将颈缩部暨接合缘填满,椅面上还设有从通孔渗入,以扩大挡抵的挡缘,及成型出的椅面同时具有椅垫及椅背。(*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座椅的结构,尤指一种可在椅面成型时,一并与椅脚相结合的座 椅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座椅多由椅脚与椅面构成,该椅面并具有椅垫与椅背两大部分,且椅脚与 椅面上各设有相对的锁孔,当椅脚与椅面各别成型出后,再利用螺锁的技术,将该两者做结I=I O然,因为椅脚与椅面各为独立的构件,仅靠螺丝做锁结,恐怕会有结合强度不足的 顾虑,而乘坐时的震动与晃动,亦容易导致锁上的螺丝再主动松脱,该在使用上相对无法提 供消费者一种踏实的心理感受,再者,当椅脚与椅面各别成型,并要再进行螺锁时,将会增 加其制备工艺,并拖长其工时,将会令整个制椅的成本增加,其售价相对无法再降低。因此,如何针对上述现有座椅结构所存在的缺点进行研发改良,实为相关业界所 需努力研发的目标,本技术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乃思及创作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经验加以 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现有座椅的成型,其制备工艺较多,工时相对会被拖长,且利用螺锁的技术来结合 椅脚与椅面,将有结合强度不足的顾虑,此乃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座椅的结构改良,其座椅由椅脚与椅面二大部分构成,其中, 椅脚呈拱形状,侧边形成有一穿孔,上方平面设有固接部,固接部在椅脚上先隆起有一较小 的颈缩部后,再接着接设有一较大的凸条,该凸条两侧设成斜面,边缘并设有高、低起伏的 接合缘,且该接合缘延伸至颈缩部上,以便利用接合缘来增加其结合面积,又斜面上设有多 个穿入其内部的通孔,椅脚下方则形成有脚杆,椅面一体成型在椅脚的固接部上,以将颈缩 部暨接合缘填满,据以产生咬合力,椅面上还设有从通孔渗入,以扩大挡抵的挡缘,让椅面 与椅脚可获得轴向、径向与咬合暨扣合力,该定位将相当确实,及成型出的椅面同时具有椅 垫及椅背,通过此,得到一种座椅的结构改良。本技术为一种座椅的结构改良,所述座椅由椅脚与椅面二大部分构成,其 中椅脚为拱形状,上方平面设有固接部,固接部上并设有多个穿入其内部的通孔,椅 脚下方则形成有脚杆,椅面一体成型在椅脚上,以将固接部包覆,椅面上还设有从通孔渗 入,以扩大挡抵的挡缘,及成型出的椅面同时具有椅垫及椅背。所述的座椅的结构改良,其中,所述固接部在椅脚上先隆起有一颈缩部后,再接着 接设有一凸条,该凸条两侧设成斜面,边缘并设有高、低起伏的接合缘,且该接合缘延伸至颈缩部上。所述的座椅的结构改良,其中,所述固接部由多个的凸柱所构成。所述的座椅的结构改良,其中,所述凸柱呈三角状。所述的座椅的结构改良,其中,所述固接部直接扩大。所述的座椅的结构改良,其中,所述椅脚以相平行的形态与椅面结合。所述的座椅的结构改良,其中,所述椅脚以交错的形态与椅面结合。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一.本技术提供座椅的结构改良,其椅面在成型时,即能同步完成椅脚与椅 面的结合,该不需再额外锁结,或利用其它各种等效结合方式的座椅,将具有简化其工艺与 缩短工时的具体效益,该相对能提升产业间的竞争力,在贩卖价格的竞争上亦更具优势。二.本技术提供座椅的结构改良,其椅面利用成型时的一体包覆、咬合,配合 挡缘渗入挡卡,将能让椅脚与椅面获得多重的定位力,其结合强度相对较佳,而令该座椅可 相对耐用,承载力亦较佳,且不用担心使用时的震动,即造成螺丝松脱、分离。附图说明图1 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 图2 为本技术椅脚的立体放大图; 图3 为本技术的组合剖面图; 图4 为本技术椅脚另一种样式图; 图5 为本技术椅脚又一种样式图; 图6 为本技术椅脚交错设置的实施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本技术部分座椅一 椅脚一 固接部_ 凸条一 接合缘_ 脚杆一 椅面一 椅垫一-1-10-12-14-16-18-20-22I I I孔缩面孔 穿颈斜通挡缘-椅背--11 -13 -15 -17 21 -2具体实施方式为对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兹请配 合图式简单说明列举实施例,详述说明如后首先,先请由图1、图2及图3所示观之,其座椅1由椅脚10与椅面20 二大部分构 成,其中,椅脚10呈拱形状,侧边形成有一穿孔11,上方平面设有固接部12,固接部12在椅 脚10上先隆起有一较小的颈缩部13后,再接着接设有一较大的凸条14,该凸条14两侧设 成斜面15,边缘并设有高、低起伏的接合缘16,且该接合缘16延伸至颈缩部13上,以利用接合缘16来增加其结合面积,又斜面15上设有多个穿入其内部的通孔17,椅脚10下方则 形成有脚杆18,椅面20 —体成型在椅脚10的固接部12上,以将颈缩部13暨接合缘16填 满,据以产生咬合力,椅面20上还设有从通孔17渗入,以扩大挡抵的挡缘21,让椅面20与 椅脚10可获得轴向、径向与咬合暨扣合力,该定位将相当确实,及成型出的椅面20同时具 有椅垫22及椅背23。续请由图4所示观之,其椅脚10的固接部12亦能分设成数小块的三角凸柱,利用 每一凸柱间的空隙来提供椅面20包覆,而令其结合强度可再获得提升,或续请由图5所示 观之,其固接部12亦能直接扩大,以利用固接部12与椅脚10间的断差来提供椅面20包覆 咬合,据此,将获得相同的效果。另,座椅1上的二椅脚10除了能相平行,而被包覆在椅面20上外,该二椅脚10还 能交错设置请同时由图6所示观之,如此一来,将能增加其可变化性者。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益一 .椅面20在成型时,即能同步完成椅脚10与椅面20的结合,该不需再额外锁 结,或利用其它各种等效结合方式的座椅1,将具有简化其制程与缩短工时的具体效益,该 相对能提升产业间的竞争力,在贩卖价格的竞争上亦更具优势;二 .椅面20利用成型时的一体包覆、咬合,配合挡缘21渗入挡卡,将能让椅脚10 与椅面20获得多重的定位力,其结合强度相对较佳,而令该座椅1可相对耐用,承载力亦较 佳,且不用担心使用时的震动,即造成螺丝松脱、分离。综上所述,本技术确实已达突破性的结构设计,而具有改良的创作内容,同时 又能够达到产业上的利用性与进步性,且本技术未见于任何刊物,亦具新颖性,当符合 专利法相关法条的规定,依法提出新型专利申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技术实 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 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座椅的结构改良,其座椅由椅脚与椅面二大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椅脚为拱形状,上方平面设有固接部,固接部上并设有多个穿入其内部的通孔,椅脚下方则形成有脚杆,椅面一体成型在椅脚上,以将固接部包覆,椅面上还设有从通孔渗入,以扩大挡抵的挡缘,及成型出的椅面同时具有椅垫及椅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接部在椅脚上先隆起 有一颈缩部后,再接着接设有一凸条,该凸条两侧设成斜面,边缘并设有高、低起伏的接合 缘,且该接合缘延伸至颈缩部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接部由多个的凸柱所 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呈三角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的结构改良,其座椅由椅脚与椅面二大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  椅脚为拱形状,上方平面设有固接部,固接部上并设有多个穿入其内部的通孔,椅脚下方则形成有脚杆,椅面一体成型在椅脚上,以将固接部包覆,椅面上还设有从通孔渗入,以扩大挡抵的挡缘,及成型出的椅面同时具有椅垫及椅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春霞
申请(专利权)人:亲亲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