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液体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48696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小型液体加热器,包括有实心导热体、发热管、温控器、熔断器和盖体,该实心导热体内部具有一“U”型容置腔和一容置凹槽;该发热管嵌装于“U”型容置腔中,发热管的两端延伸出实心导热体的上端面;该温控器和熔断器均嵌装于前述容置凹槽中;该盖体与实心导热体的上端之间密封固接而形成一第一腔室。藉此,通过将发热管嵌装于实心导热体的“U”型容置腔中,将温控器和熔断器嵌装于实心导热体的容置凹槽中,由发热管产生热量并利用实心导热体传递到液体中,结构和布局合理,并且实心导热体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其与液体接触的面积更大,使得对液体加热均匀,有效提高液体的加热速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体加热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小型液体加热器
技术介绍
液体加热器也就是人们日常使用的电热棒,该种液体加热器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 热能的装置,目前常见的普通的液体加热器主要包括有发热管,利用发热管连接电源,由发 热管发热对液体进行加热,该种液体加热器的使用并不安全可靠,通常存在着烧干甚至是 漏电等安全隐患。针对该种安全隐患,设计者在设计制作液体加热器的时候增加了温控器 等自动断开电源的元件,利用该些自动断开电源的元件,当人们在烧水的时候,水温达到了 温控器所设定的温度时,便可自动断开电源,有效防止了液体烧干现象的发生。上述现有的液体加热器结构,虽可提供给使用者加热液体、并防止液体被烧干的 功效,确实具有进步性,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其自身结构和使用性能上仍存在有诸多 不足,造成现有的液体加热器在实际应用上,未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能,现将其 缺点归纳如下一、现有技术中的液体加热器一般是温控器和发热管是分离的,并非一体化,使用 起来不方便,即使目前出现有发热管和温控器一体式的设计,但该种设计的温控器和发热 管的结构和布局不太合理,导热性能不好而使得加热速度慢,加热不均勻。二、现有技术中的液体加热器无防烫保护结构,使用者经常会误碰液体加热器的 发热部位而被烫伤。三、现有技术中的液体加热器中的发热器和电源线之间密封性不好,经常会有漏 电现象的发生而严重威胁到使用的人身安全。四、现有技术中的液体加热器的温控保护结构不尽合理,其在过热后仍可重复使 用,但由于过热后液体加热器的各部件已受到损坏,工作性能已大大降低,存在安全隐患, 不符合安规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液 体加热器,其具有结构和布局合理、加热均勻、加热速度快之特点。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液体加热器,其具有防烫伤、防漏电、安全 可靠之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液体加热器,包括有实心导热体、发热管、温控器、熔断器和盖体,该实心 导热体内部具有一 “U”型容置腔和一容置凹槽,该“U”型容置腔的两开口和容置凹槽的开 口均位于实心导热体的上端面;该发热管嵌装于“U”型容置腔中,发热管的两端延伸出实 心导热体的上端面;该温控器和熔断器均嵌装于前述容置凹槽中;该盖体与实心导热体的 上端之间密封固接而形成一第一腔室。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置凹槽位于“U”型容置腔的两开口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体与实心导热体之间进一步设置有一用以增强盖体与 实心导热体之间密封性的密封圈。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实心导热体的上端面设置有螺孔柱,对应于盖体上设置 有通孔,螺钉的一端穿过通孔与螺孔柱螺合而将实心导热体和盖体固接于一起。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有一保护罩体,该保护罩体上设置有条形孔,保护 罩体罩于实心导热体外,并于实心导热体的外表面保持有间隙,保护罩体的上端与盖体固 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保护罩体和盖体之间通过扣孔与扣点相适配扣合而固接于一起。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保护罩体外侧面上设置有扣点,对应于盖体的内侧面上 设置有竖向导引槽、横向勾槽和扣孔,竖向导引槽与横向勾槽相连,扣孔位于横向勾槽的末 端,扣点经竖向导引槽进入到横向勾槽中并经旋转与扣孔相扣合固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体包括有上盖和下盖,该上盖与下盖固接并围合形成 一第二腔室,该上盖上设置有第一过线孔,该下盖上设置有第二过线孔,该第一过线孔和第 二过线孔分别连通第二腔室。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实心导热体由导热性能较好的铝材料压铸制成并紧包覆 于发热管外。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温控器设定的温度值低于熔断器设定的温度值。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 方案可知一、通过将发热管嵌装于实心导热体的“U”型容置腔中,将温控器和熔断器嵌装于 实心导热体的容置凹槽中,由发热管产生热量并利用实心导热体进行传递到液体中,其结 构和布局更为合理,并且实心导热体具有更好的导热性能,其与液体接触的面积更大,使得 对液体加热更加均勻,有效提高液体的加热速度。二、通过由上盖和下盖组合形成一盖体,并且盖体与实心导热体之间增加设置有 密封圈,使得发热管和电源线之间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能,能有效防止漏电现象的发生,既安全又可靠。三、通过实心导热体外罩有保护罩体,利用保护罩体可有效防止使用者误碰实心 导热体而被烫伤现象的发生。四、实心导热体通过使用铝材料压铸制造而成,利用铝材料很好的导热性能,可进 一步提高了对液体的加热速度。五、其利用熔断器以实现加热器的过热保护功能,熔断器设定的温度值大于前述 温控器设定的温度值,当温度过热时,熔断器自行断开以切断电源,产品不可重复使用,这 样以根除安全隐患,实现安全保护,达到安规要求。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 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局部组装图;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截面图;图5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另一截面图。附图标识说明10、实心导热体111、121、开口13、螺孔柱30、温控器40、熔断器50、盖体52、上盖53、下盖532、通孔55、竖向导引槽57、扣孔70、保护罩体72、扣点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 实心导热体10、发热管20、温控器30、熔断器40和盖体50。其中,该实心导热体10由导热性能较好的铝材料经压铸制造而成,实心导热体10 内部具有一“U”型容置腔11和一容置凹槽12,该“U”型容置腔11的两开口 111和容置凹 槽12的开口 121均位于实心导热体10的上端面。该容置凹槽12位于“U”型容置腔11的 两开口 111之间。以及,于实心导热体10的上端面向上延伸出有复数个螺孔柱13。该发热管20为本技术的主要发热元件,依靠该发热管20的发热而对液体进 行加热,其形状为“U”型,并与前述“U”型容置腔11相适配,发热管20嵌装于“U”型容置 腔11中而被实心导热体10包覆,且发热管20的两端延伸出实心导热体10的上端面。该温控制30用于控制液体温度,使液体达到一定的温度后自动断开加热器的电 源连接,避免干烧。该温控器30嵌装于前述容置凹槽12中,温控器30的两接线端31分别 延伸出实心导热体10的上端面,其中一接线端31与发热管20连接,另一接线端31与电源 线连接(图中未示)。该温控器30高温过热保护后可自动复位,使液体保持在温控器30所 设定的温度。 该熔断器40与前述温控器30并排嵌装于前述容置凹槽12中,如图5所示,该熔断 器40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为现有成熟技术,在此对熔断器40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不作详细叙 述。熔断器40的两接线端41分别延伸出实心导热体10的上端面,其中一接线端41与发11、“U”型容置腔 12、容置凹槽 20、发热管 31、接线端 41、接线端 51、第一腔室 521、第一过线孔 531、第二过线孔 54、第二腔室 56、横向勾槽 60、密封圈 71、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实心导热体、发热管、温控器、熔断器和盖体,该实心导热体内部具有一“U”型容置腔和一容置凹槽,该“U”型容置腔的两开口和容置凹槽的开口均位于实心导热体的上端面;该发热管嵌装于“U”型容置腔中,发热管的两端延伸出实心导热体的上端面;该温控器和熔断器均嵌装于前述容置凹槽中;该盖体与实心导热体的上端之间密封固接而形成一第一腔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国邱栋侯建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新格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