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风道式电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26095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U型风道式电暖器,包括有一外壳、发热元件和风扇,该外壳内设有隔板而形成有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该外壳设有热风出口和冷风进口,该第一风室中悬设有U型风道,该U型风道的进风口朝上该U型风道的出风口连通热风出口,该隔板上设有通风口;该发热元件设置于U型风道中;藉此,风道和发热元件布局合理,有效避免外壳温度过高现象的出现,并配合利用U型风道的进风口朝上,而通风口设置于则U型风道的下方,使得气流的路径得到延长,加热时间更长,气流从第二风室进入第一风室后,经U型风道的外壁面充分预热后再进入U型风道中充分加热,充分利用了热源,使得出风温度保持高温均匀,加热效果更佳,充分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取暖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加热效果好的U型风道式电暖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电暖器乃人们在冬天用于取暖的一种家用电器产品,目前电暖器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在冬天为追求舒适生活所必备之电器产品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电暖器已从各种形式之普通电暖器进化为对流式电暖器,对流式电暖器的工作原理主要系利用风扇将外界的冷空气抽入箱体内,然后利用箱体内之发热元件将空气加热,最后将加热后的热风送出以实现取暖。然而,上述现有之电暖器产品虽可实现对流加热取暖之基本功能,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其自身结构和使用性能上仍存在有诸多不足,未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能。其不足之处尤其体现在现有技术中的电暖器,其外壳内的风道、发热元件及风扇布局不合理,不能充分利用热源对气流进行加热,导致外壳温度过高,并且气流路径短,对气流加热不均匀,从而使得出风温度时高时低或者热风出口处的出风温度一侧高一侧低,加热效果较差,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U型风道式电暖器,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电暖器其外壳内的风道、发热元件及风扇布局不合理导致加热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种U型风道式电暖器,包括有一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中的发热兀件和风扇,该外壳内竖向设置有隔板而形成有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该外壳之前侧面的上端部设置有热风出口,外壳之后侧面的上端部设置有连通外界和第二风室之间的冷风进口,该第一风室中悬设有U型风道,该U型风道的外壁面与第一风室的内壁面之间保持有间隙而形成有预热风道,该U型风道的进风口朝上并连通预热风道,该U型风道的出风口连通前述热风出口,该隔板上设置有使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彼此连通的通风口,该通风口位于U型风道的下方;该发热元件设置于U型风道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U型风道的出风口朝上并通过一横向风道连通前述热风出口。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扇固设于前述通风口处,该风扇的出风口及进风口分别对应连通前述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扇位于第二风室中,该风扇的出风口通过前述通风口连通第一风室,该风扇的进风口直接连通第二风室。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发热元件沿U型风道的轨迹均匀分布。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发热元件为加热丝制成的加热管或可产生远红外线的石英管。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冷风进口处设置有活性碳过滤网。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有设置于外壳前侧面的控制面板,该外壳的前侧面与U型风道外壁面之间形成有隔热空间。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于外壳的第一风室悬设有U型风道,利用发热元件设置于U型风道中,风道和发热元件布局合理,有效避免了外壳温度过高现象的出现,并配合利用U型风道的进风口朝上,而通风口设置于则U型风道的下方,使得气流的路径得到延长,加热时间更长,气流从第二风室进入第一风室后,经U型风道的外壁面充分预热后再进入U型风道中充分加热,充分利用了热源,使得出风温度保持高温均匀,杜绝了出风温度时高时低或者热风出口处的出风温度一侧高一侧低现象的出现,加热效果更佳,充分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侧视图。附图标识说明10、外壳11、隔板12、U型风道121、进风口122、出风口13、横向风道101、第一风室102、第二风室103、热风出口104、冷风出口105、预热风道106、通风口107、隔热空间20、发热元件30、风扇31、出风口32、进风口40、控制面板50、活性碳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I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一外壳10以及设置于外壳10中的发热兀件20和风扇30。其中,该外壳10呈方形,夕卜壳10内竖向设置有隔板11而形成有第一风室101和第二风室102,该外壳10之前侧面的上端部设置有热风出口 103,外壳10之后侧面的上端部设置有连通外界和第二风室102之间的冷风进口 104 ;该第一风室101中悬设有U型风道12,该U型风道12的外壁面与第一风室101的内壁面之间保持有间隙而形成有预热风道105,该U型风道12具有进风口 121和出风口 122,该进风口 121朝上并连通前述预热风道105,该U型风道12的出风口 122连通前述热风出口 103,在本实施例中,该出风口 122亦朝上并通过一横向风道13连通前述热风出口 103,该出风口 122的朝向不局限于朝上,并且出风口 122不局限于通过横向风道13连通热风出口 103 ;该隔板11上设置有使第一风室101和第二风室102彼此连通的通 风口 106,该通风口 106位于U型风道12的下方。该发热元件20设置于U型风道12中,其用于对经过U型风道12的气流进行直接加热而形成热风,在本实施例中,该发热元件20为多个,该多个发热元件20沿U型风道12的轨迹均匀分布,发热元件20的数量及分布形式不限;以及,该发热元件20为加热丝制成的加热管或可产生远红外线的石英管,当采用石英管作为发热元件时,利用石英管具有发热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并且其产生的远红外线还可经由U型风道12的出风口 122射出,提供远处取暖功能。该风扇30固设于前述通风口 106处,该风扇30的出风口 31及进风口 32分别对应连通前述第一风室101和第二风室102,利用该风扇30的运转以形成连续气流,在本实施例中,该风扇30位于第二风室102中,该风扇30的出风口 31通过前述通风口 103连通第一风室101,该风扇30的进风口 32直接连通第二风室102。以及,进一步包括有设置于外壳10前侧面的控制面板40,该外壳10的前侧面与U型风道12外壁面之间形成有隔热空间107,如此可避免U型风道12上的热量直接传递到控制面板40上,有效保护控制面板40正常工作。另外,最好于前述冷风进口 104处设置有活性碳过滤网50,该活性碳过滤网50用于将进入第二风室102的空气进行过滤净化处理,以有效避免灰尘、水分等进入电暖器中,有利于延长电暖器的使用寿命。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I所示,首先通过控制面板40启动发热元件20及风扇30,此时,空气从冷风进口 104进入到第二风室102中,接着,利用设置于通风口 106处的风扇30使空气形成连续气流而进入到第一风室101中,气流向上流经预热风道105并从进风口 121流入到U型风道12中,当气流流经预热风道105时,U型风道12外壁面上的热量可对气流进行充分地预热;接着,气流进入U型风道12后,气流沿U型风道12的轨迹流动,并经过了发热元件20的充分加热后,形成了热风,热风最终从出风口 122流出并依次经横向风道13和热风出口103输出。如此,不断循环,最终以将室内或电暖器周围的空气加热,达到取暖的目的。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于外壳的第一风室悬设有U型风道,利用发热元件设置于U型风道中,风道和发热元件布局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U型风道式电暖器,包括有一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中的发热元件和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内竖向设置有隔板而形成有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该外壳之前侧面的上端部设置有热风出口,外壳之后侧面的上端部设置有连通外界和第二风室之间的冷风进口,该第一风室中悬设有U型风道,该U型风道的外壁面与第一风室的内壁面之间保持有间隙而形成有预热风道,该U型风道的进风口朝上并连通预热风道,该U型风道的出风口连通前述热风出口,该隔板上设置有使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彼此连通的通风口,该通风口位于U型风道的下方;该发热元件设置于U型风道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新格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