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桑枝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623795 阅读:3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桑枝提取物制备成预防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疾病的保健食品和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疾病的药物。该桑枝提取物由单味药材桑枝用0~95%乙醇水溶液或氯仿、丙酮、乙酸乙酯、甲醇等溶剂或它们的组合在10-100℃温度条件下提取1次或1次以上,合并提取液,回收溶剂即得;或用下列方法进一步纯化:提取液调pH为7.5-9.5,离心后上清液调pH为4-6,沉淀水洗至中性,干燥即得;提取液经石油醚或汽油脱脂而得;提取液经石油醚或汽油脱脂后,用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甲醇或水分别或依次提取而得;提取液经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后,用10-95%乙醇水溶液解吸附而得;提取液经硅藻土、氧化铝等吸附后,用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甲醇、乙醇等溶剂洗脱后,浓缩干燥而得;提取液经聚酰胺、硅胶或离子交换树脂等柱层析分离。以上纯化方法可单用或采用几种方法的组合。所得的桑枝提取物中含有大量黄酮类成分,包括芦丁、槲皮素、桑色素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然植物提取物及其提取工艺和新用途,特别是将桑枝提取物制备成预防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疾病的保健食品和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疾病的药物。
技术介绍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复杂,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形成尿酸肾结石。高尿酸血症是指血中尿酸超过正常的一种状态,它是痛风的前奏,也是痛风的重要临床表现。痛风性关节炎是过多的尿酸盐沉积在关节组织,刺激关节组织并引起一系列的炎性反应而造成的,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以发作性的关节红、肿、热、痛及活动障碍为突出表现,经过几天后可逐渐消退,关节功能亦恢复正常,不留关节损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是指在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的基础上,导致关节结构及软组织的破坏,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和活动受限,有的出现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一旦形成后,往往是不可恢复的,在慢性的基础上仍可有反复发作的急性发作,使关节损害更加明显。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和饮食结构的显著变化,痛风在欧洲、北美、日本、非洲等地区和国家越来越普遍。如在美国,所有人群中痛风发病率接近1%,并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65岁以上男性发病率已超过5%;在欧洲,痛风已侵犯13%的成年男性和5%的成年女性。女性绝经后痛风发病率更高,有报道国内为69.2%,国外达91%。痛风已成为当今世界性常见病、疑难病之一。我国痛风发病率增高趋势很明显,一些大中城市痛风发病率已与发达国家相近。有专家预测,痛风在我国可能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号代谢性疾病。和其他疾病不同,痛风的危害性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不论是原发性痛风还是部分继发性痛风,都是终身罹患性疾病,其病程长,极易反复发作,病患者常痛苦不堪。根据临床资料分析显示,41%痛风患者有显著肾功能损害,25%痛风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此外,痛风患者常伴发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症、肥胖症、糖尿病等老龄病和代谢病。因此,痛风极其严重的危害性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是国际上普遍用于评价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药物作用的实验模型。该模型以一种尿酸酶抑制剂---氧嗪酸钾盐作为化学诱导剂,抑制尿酸分解,增加体内血清尿酸水平。现有西药治疗药物针对痛风患者在不同时期所表现的症状具有选择性应用疗效。如抗炎镇痛药物秋水仙碱和消炎痛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治疗,排泄尿酸药物如丙磺舒、苯溴马龙用于间隙期及慢性期治疗,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药物别嘌呤醇(唯一在临床上使用)抑制尿酸合成。但由于上述药物毒副作用大,患者往往不能坚持长期服用,难以控制病情。如秋水仙碱和消炎痛具有胃肠道刺激作用,前者还产生白细胞降低和脱发等副作用;丙磺舒、苯溴马龙具有胃肠道反应、肾绞痛及激发痛风急性发作等副作用;别嘌呤醇有致变态反应(发生率高达10-15%)、超敏Stevena-Johnson综合症(可导致27.5%出现斑丘疹患者死亡)、骨髓抑制(虽较少见,但后果严重)等严重的毒副作用。现代医学的痛风归属于中医“历节痛”、“黄汗”、“痛风”、“白虎历节”或“脚气病”范畴,也有笼统贯之以“痹证”。中医药根据辨证施治、辨病用药的原则,治疗痛风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且副作用少,易被患者接受,从而达到长期用药,最终根治疾病的目的。风寒湿痹者以温经散寒、除湿通络为主,可用薏以仁汤加减或者防己茯苓汤加减治疗;风湿热痹者以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止痛为主,可用白虎桂枝汤或四妙丸加减治疗;痰瘀痹阻者以宣壅理气为主,可用桃红饮加味治疗;阴血不足者,应以养血活血为主,兼以疏风祛湿,可用四物汤加味治疗。根据辨病用药的原则,土茯苓、蚕砂、虎杖等具有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海风藤、威灵仙、白芥子、玄参等,可用于治疗关节变形僵硬、痛风结节;金钱草、海金砂等用于治疗尿结石。中国专利局先后公开了多个治疗痛风的中药复方制品,如在1997年3月12日公开了“痛风灵药酒及其制备工艺”,在1998年4月15日公开了“治疗痛风的药酒”,在1999年9月29日公开了“复方三痹痛风药酒”,在1994年1月19日公开了“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和痛风病的中药”,在1996年2月14日公开了“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和痛风病的中药”,在1998年8月5日公开了“治疗痛风病的中药”,在2000年4月5日公开了“一种治疗痛风病的中药”,在2000年4月19日公开了“一种治疗痛风病的中药”。上述各种抗痛风中药复方,所含中药味数较多,并为粗制剂,其中主要药物和有效部位及成分没有突出或者不明,不具有科学的质量标准。部分专利产品系酒制品,而现代研究表明,各种酒类和酒制食物均可引起痛风发作,其原因有酒中的乙醇可直接加快体内嘌呤合成速度,使嘌呤产量增加,并能刺激人体内乳酸合成,而乳酸可抑制肾脏排泄尿酸的功能,容易引起泌尿系统结石;某些酒类,尤其是啤酒在发酵过程中可产生大量嘌呤。因此从现代科学角度上讲,上述涉及药酒治疗痛风的专利中药不适宜为痛风患者或孕妇患者,或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服用。桑枝为桑科植物Morus alba L.的嫩枝,系药食两用常用中药。桑枝能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可用于治疗臂痛、水气脚气、高血压、紫癜风。桑枝含鞣质、糖类和多羟基生物碱等,并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如芦丁(Rutin)、槲皮素(Quercetin)和桑色素(Morin)等。临床上桑枝复方制剂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II型糖尿病等疾病,但未见有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相关报道。中国专利局曾在1998年9月16日公开了“治疗痛风病的中药”,该中药复方系含由桑枝炒炙品以及其它22种中草药,现代研究证实桑枝经炒制后,主要成分总黄酮含量明显降低,另外,该复方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均不明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桑枝提取物及其提取工艺和药物新用途,该新用途是桑枝提取物在防治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疾病的保健食品制备中的应用以及在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药物制备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之一是桑枝提取物,系由单味药材桑枝用0~95%乙醇水溶液或氯仿、丙酮、乙酸乙酯、甲醇等有机溶剂或它们的组合为提取溶媒在10-100℃温度条件下提取1次或1次以上,合并提取液,回收溶剂即得。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之二是桑枝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单味药材桑枝用0~95%乙醇水溶液、氯仿、丙酮、乙酸乙酯、甲醇等溶剂或它们的组合为提取溶媒在10-100℃温度下提取1次或1次以上,合并提取液,回收溶剂即得。所得提取物可用下列方法进一步纯化①所得提取液用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调pH至7.5-9.5,静置,离心后上清液用盐酸调pH至4-6,静置,取沉淀,水洗至中性,干燥即得,总黄酮含量为10-60%;②所得提取液用石油醚或汽油等脱脂后,浓缩、干燥即得,总黄酮含量为1-5%;③所得提取液用石油醚或汽油等脱脂后,以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甲醇或水分别或顺次提取,各提取液分别浓缩、干燥即得,总黄酮含量依次为5-20%、10-30%、5-30%、1-10%、1-10%;④所得提取液用大孔树脂吸附,以10~95%乙醇解吸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桑枝提取物,其特征在于该提取物是用下述方法提取获得:桑枝提取用溶媒可用以下数种溶媒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0~95%乙醇水溶液、氯仿、丙酮、乙酸乙酯、甲醇等溶剂,用以上溶媒在10-100℃温度下提取1次或1次以上,合并提取液,回收溶剂即得,桑枝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0.5-8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东杨澄鲍建伟张金龙王业民朱继孝王颖朱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浙江康恩贝集团养颜堂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