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崇兴专利>正文

无需强轴侧撑的挫屈束制斜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34620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需强轴侧撑的挫屈束制斜撑,它包括一呈长条形板片状的支撑件和一包围拘束在支撑件轴部外围的拘束构件,该拘束构件设有二分别贴靠结合于支撑件轴部两侧板面的侧板,以及二分别结合固定于两侧板的长侧边且位于支撑件强轴方向的框件,利用框件提供挫屈束制斜撑在强轴方向具备足够的支撑强度,解决现有挫屈束制斜撑必须在强轴方向设置侧定位件形成侧撑的限制,达到产生结构简化和容易装配加工成型的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用于建筑物和各种土木工程的强化支撑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无需强轴侧撑的挫屈束制斜撑
技术介绍
为加强大型建筑物和各种土木工程的结构韧性和支撑强度,一般会在建筑物的横梁与立柱之间设置形成斜向支撑的斜撑装置,藉以提供适当的轴向韧性、强化结构和消除震动能量等效能。针对这个问题,申请人先前陆续开发设计出如TW证书号数M321445号“完全分离式挫屈束制斜撑装置”、TW证书号数M345092号“消能斜撑装置”和TW证书号数M345836号“消能支撑装置”等专利所公开的挫屈束制斜撑。在这些专利所公开的挫屈束制斜撑中,主要结构包括一位于轴心位的支撑件、一组以上设置于支撑件轴部的强轴方向而形成支撑的侧定位件,以及一可包围支撑件轴部的拘束构件,通过侧定位件和拘束构件让支撑件的轴部获得支撑和拘束作用,藉以防止支撑件在受压力作用时产生挫屈。现有的挫屈束制斜撑的结构设计,为了加强支撑件在强轴方向(即轴部板件的宽度方向)的侧向支撑效果,均必须在支撑件轴部的强轴方向设置侧定位件形成侧撑,藉以让挫屈束制斜撑的支撑能力获得充分展现。然而在支撑件的强轴方向设置侧定位件形成侧撑,不仅存在有侧定位件的材料成本高、裁切成型麻烦费工和制造成本高的问题,并且装配加工成型时,难以精确掌握侧定位件与支撑件轴部之间的设置间距,容易影响挫屈束制斜撑的成型品质和支撑强化效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挫屈束制斜撑必须在强轴方向设置侧定位件形成侧撑的不足和限制,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强轴侧撑的挫屈束制斜撑,其主要是让拘束构件在相对于支撑件强轴方向的侧面设置有框件,直接利用框件来提供挫屈束制斜撑在强轴方向的拘束和辅助支撑效能。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无需强轴侧撑的挫屈束制斜撑,包括:一支撑件,其设有一长条形板片状的轴部,以及一体连接于该轴部两端的连接头,并且该轴部在两侧相对应地凹设形成一个以上的凹缘;以及一拘束构件,其设有相连接且包围拘束在该支撑件的轴部外围的二侧板和二框件;其中,两侧板是分别贴靠于该轴部的两侧板面,两框件是分别结合固定于两侧板的长侧边且位于前述轴部设具凹缘的方向。前述的挫屈束制斜撑,其中的框件是设为一长形平板。前述的挫屈束制斜撑,其中的框件在长形平板的两长侧边各一体连接设有一肋板,该框件的截面形状是呈工字状。前述的挫屈束制斜撑,其中的框件在长形平板的两长侧边各一体连接设有一呈朝-->外弯折形式的肋板;该框件的截面形状是呈U字状。前述的挫屈束制斜撑,其中的框件在长形平板的两长侧边各一体连接设有一呈朝内弯折形式的肋板;该框件的截面形状是呈U字状。前述的挫屈束制斜撑,其中的连接头是设为在两侧面各凸设有一肋块的十字状,或者是设为平板状。本技术所提出的无需强轴侧撑的挫屈束制斜撑,可以获得的有益效果为:直接利用拘束构件相对于支撑件强轴方向的框件,提供挫屈束制斜撑在强轴方向具备足够的辅助支撑效能,解决现有挫屈束制斜撑必须在支撑件轴部的强轴方向设置侧定位件而形成侧撑的问题和限制,有效地达到结构简化、容易装配加工成型,以及降低制造成本等明显功效的增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成构件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侧向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轴部位置的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侧向的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轴部位置的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侧向的剖面图。图8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轴部位置的剖面图。图9是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侧向的剖面图。图10是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轴部位置的剖面图。图11是本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组成构件分解图。图12是本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侧向的剖面图。图13是本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轴部位置的剖面图。图14是本技术第六较佳实施例侧向的剖面图。图15是本技术第六较佳实施例轴部位置的剖面图。图16是本技术第七较佳实施例侧向的剖面图。图17是本技术第七较佳实施例轴部位置的剖面图。图18是本技术第八较佳实施例侧向的剖面图。图19是本技术第八较佳实施例轴部位置的剖面图。图20是本技术第九较佳实施例的组成构件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和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本技术为一种可以安装运用于建筑物或桥梁等土木工程的横梁与立柱之间的挫屈束制斜撑,对于本技术实施运用的范畴不作特定的限制,如各附图揭示的实施例所示,本技术包括有一支撑件10和一包围在该支撑件10外围而形成拘束支撑的拘-->束构件20;其中,该拘束构件20在相对于该支撑件10的强轴方向的侧面设置有一对框件22,直接利用所述框件22提供挫屈束制斜撑在强轴方向的辅助支撑效能。如图1至图4所示的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该挫屈束制斜撑包括一概呈长条形板片状的支撑件10,以及一包围在该支撑件10外围而形成拘束支撑的拘束构件20;其中:该支撑件10包括一位于轴向部位且呈长条形板片状的轴部11,以及一体连接于该轴部11两端的连接头12;其中,该轴部11在两侧相对应地凹设形成一个以上的凹缘112,让支撑件10的两侧形成非线性侧缘形式,该连接头12是设为两侧面各凸设有一肋块122的十字状,并在该连接头12分布设有多个结合孔,藉以让该支撑件10能够通过螺栓等固定构件安装固定在相对应的横梁或立柱的设置部位;该拘束构件20是包覆围束于该支撑件10的轴部11,并包含有二分别贴靠于该轴部11两侧板面的侧板21,以及二分别结合固定于两侧板21长侧边的框件22;其中,两侧板21是分别贴靠于前述轴部11的两侧面,两框件22是以焊接或螺锁等方式固定连接于两侧板21的长侧边且位于该支撑件10的强轴方向(即前述轴部11设有凹缘112的方向),如图所示的两框件22是具足够宽度的长形平板,藉以直接利用该框件22提供挫屈束制斜撑在强轴方向的辅助支撑;如此,利用前述的支撑件10和拘束构件20的装配连接成型,组构成如图2和图3所示无需强轴侧撑的挫屈束制斜撑。如图5和图6所示的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该实施例与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差别是在于拘束构件20的框件22的形状构造,该实施例是在该框件22的长形平板的两长侧边各一体连接设有一肋板222,如图6所示,让该框件22的截面形状是呈工字状,藉以提高该框件22和整个拘束构件20的拘束支撑效能。如图7和图8所示的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该实施例与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差别是在于拘束构件20的框件22的形状构造,该实施例是在该框件22的长形平板的两长侧边各一体连接设有一呈朝外弯折形式的肋板222,如图8所示,让该框件22的截面形状是呈U字状,藉以提高该框件22和整个拘束构件20的拘束支撑效能。如图9和图10所示的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该实施例与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差别是在于拘束构件20的框件22的形状构造,该实施例是在该框件22的长形平板的两长侧边各一体连接设有一呈朝内弯折形式的肋板222,如图10所示,让该框件22的截面形状是呈U字状,藉以提高该框件22和整个拘束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需强轴侧撑的挫屈束制斜撑,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支撑件,其设有一长条形板片状的轴部,以及  一体连接于该轴部两端的连接头,并且该轴部在两侧相对应地凹设形成一个以上的凹缘;以及一拘束构件,其设有相连接且包围拘束在该支撑件的轴部外围的二侧板和二框件;其中,两侧板是分别贴靠于该轴部的两侧板面,两框件是分别结合固定于两侧板的长侧边且位于前述轴部设具凹缘的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需强轴侧撑的挫屈束制斜撑,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件,其设有一长条形板片状的轴部,以及一体连接于该轴部两端的连接头,并且该轴部在两侧相对应地凹设形成一个以上的凹缘;以及一拘束构件,其设有相连接且包围拘束在该支撑件的轴部外围的二侧板和二框件;其中,两侧板是分别贴靠于该轴部的两侧板面,两框件是分别结合固定于两侧板的长侧边且位于前述轴部设具凹缘的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需强轴侧撑的挫屈束制斜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件是设为一长形平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需强轴侧撑的挫屈束制斜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件在长形平板的两长侧边各一体连接设有一肋板,该框件的截面形状是呈工字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需强轴侧撑的挫屈束制斜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件在长形平板的两长侧边各一体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崇兴
申请(专利权)人:蔡崇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