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34278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设有呈全包式的第一部分和呈半包式的第二部分的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及与绝缘本体的第二部分相组装的盖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延伸入绝缘本体的第一部分的对接部及自所述对接部向后延伸形成的焊接部,自所述盖体的两侧缘分别向前延伸形成有一卡扣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后端的止退块。(*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电源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提高电性连接可靠性的电源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代人日常生活无不关联着电脑上网,作业、处理文书、游戏等多方面的需求,使得电脑在人们生活中需求性大大提高,电脑的电源主要是经由电脑专用的电线及插头接收与传递,由于电脑的需求增加,因此,属于电脑周边零件的电脑插头,亦受到重视。在现有的电脑电源连接器中,通常包括有外本体及设置于外本体中的导电端子,由于在现有电源连接器中,所述导电端子与本体之间没有特别的固持卡扣结构,这样会导致电源连接器在长期使用后,位于外本体中的导电端子会发生偏移,进而导致在使用电源连接器时会带来诸多的安全问题及电性连接问题。因此,确有必要对电源连接器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导电端子可靠的卡扣固定于本体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设有呈全包式的第一部分和呈半包式的第二部分的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及与绝缘本体的第二部分相组装的盖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延伸入绝缘本体的第一部分的对接部及自所述对接部向后延伸形成的焊接部,自所述盖体的两侧缘分别向前延伸形成有一卡扣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后端的止退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电源连接器通过在其盖体上设置与导电端子相卡扣配合的止退块从而将所述导电端子卡扣固定于本体中,进而避免所述电源连接器在长期使用后出现导电端子在其本体中出现偏移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电源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电源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图4是图3所示电源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组装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中的导电端子2及与绝缘本体1相组装的盖体3。本体1包括前端呈全包式的第一部分10和后端呈半包式的第二部分11,所述第一-->部分10包括有一对间隔设置的且用来收容所述导电端子2的收容孔101,所述收容孔101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本体第一部分10的前后表面,所述第二部分11进一步可以看成被分隔成两个分别与所述收容孔101相对应的圆弧槽110,所述两个圆弧槽110中位于左侧的圆弧槽110定义为第一圆弧槽1101,所述两个圆弧槽110中位于右侧的圆弧槽110定义为第二圆弧槽1102,所述第一圆弧槽1101的左侧缘高于右侧缘,所述第二圆弧槽1102的左侧缘低于右侧缘,自所述第一圆弧槽1101的右侧缘的下方靠近本体1下表面的部位形成有与第一圆弧槽1101的右侧缘相连的第一缺口1103,自所述第二圆弧槽1102的左侧缘的下方靠近本体1下表面的部位形成有与第二圆弧槽1102的左侧缘相连的第二缺口1104,所述第一缺口1103和第二缺口1104均大致呈“ㄇ”状,所述第一缺口1103和第二缺口1104的上表面分别为所述第一圆弧槽1101和第二圆弧槽1102侧缘的上末端,所述第一缺口1103和第二缺口1104的下表面均为所述本体1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缺口1103和第二缺口1104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开,所述第一缺口1103和第二缺口1104之间设置有一间隔部1105,自所述间隔部1105上设置有一贯穿所述本体1下表面的通孔1106。导电端子2包括有呈圆管状的对接部21及位于所述对接部21后端的焊接部22。盖体3包括有分别第一圆弧槽1101和第二圆弧槽1102相配合的第三圆弧槽30和第四圆弧槽31,所述第三圆弧槽30与第四圆弧槽31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圆弧槽30与第四圆弧槽31之间设置有一安装于所述间隔部1105中的突出部32,所述突出部32包括有位于其下末端的且较宽的扣合部320,自所述扣合部320的下表面向下突起形成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半月形肋321。自所述第三圆弧槽30的左侧缘和第四圆弧槽31的右侧缘的前末端分别向前延伸形成有第一止退块300和第二止退块310,所述第一止退块300与第二止退块310分别包括有与第三圆弧槽30和第四圆弧槽31的内表面相连的平板部3000、3100及自所述平板部3000、3100的末端向前延伸形成的延伸部3001、3101。请参照图1至图2并结合图3至图4所示,组装本技术电源连接器100时,首先将导电端子2组装于所述本体1中,且使得对接部21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10中,所述焊接部22延伸超出本体1的第一部分10且设置于第二部分11中,接着将所述盖体3自后向前沿着间隔部1105滑动且组装于本体1上,此时可以观察到,所述扣合部320左右两侧分别卡扣于第一缺口1103和第二缺口1104中,且同时使得两个间隔设置的半月形肋321设置于通孔1106中且使得半月形肋321的外表面紧贴于所述通孔1106的内表面,此时,第一止退块300和第二止退块310的平板部3000、3100紧贴于所述对接部21的后表面,所述延伸部3001、3101紧贴于所述对接部21的内表面。此时,还可以观察到,所述盖体3的前表面紧贴于所述第一部分10的后表面,所述盖体3的上表面与本体1的上表面相齐平。本技术中的电源连接器100通过在其盖体3上设置与导电端子2相卡扣配合的第一止退块300和第二止退块301从而可以将所述导电端子2卡扣固定于本体1中,进而避免所述电源连接器100在长期使用后出现导电端子2在其本体1中出现偏移的现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设有呈全包式的第一部分和呈半包式的第二部分的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及与绝缘本体的第二部分相组装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延伸入绝缘本体的第一部分的对接部及自所述对接部向后延伸形成的焊接部,自所述盖体的两侧缘分别向前延伸形成有一卡扣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后端的止退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设有呈全包式的第一部分和呈半包式的第二部分的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及与绝缘本体的第二部分相组装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延伸入绝缘本体的第一部分的对接部及自所述对接部向后延伸形成的焊接部,自所述盖体的两侧缘分别向前延伸形成有一卡扣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后端的止退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退块包括与盖体内表面相连的且紧贴于对接部后表面的平板部及自所述平板部的末端向前延伸的且紧贴于所述对接部内表面的延伸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一圆弧槽的右侧缘的下方靠近本体下表面的部位形成有与第一圆弧槽的右侧缘相连的第一缺口,自所述第二圆弧槽的左侧缘的下方靠近本体下表面的部位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圆弧槽的左侧缘相连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聘胜吴斗风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