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领域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应变测定装置。
技术介绍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由于其施工快捷、经济性好,受力合理而被广泛应用于桩基础工程中,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完成后的桩沿竖向轴力分布成为岩土工程界专家学者广泛研究的对象。目前广泛应用于轴向受力分布测定的方法是利用测定轴向应变然后计算轴向应力的方法进行的,而轴向应变的测定就成为试验的关键步骤,许多专家学者采用了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空芯内设置贴有应变片的钢筋笼并浇实混凝土的方法,内部浇注的混凝土以及钢筋与桩同时变形,应变片反映的应变也就是桩的应变。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预应力管桩在中间浇实混凝土之后,使其成为实芯桩,必然改变了管桩的受力特性;其次,管桩内部浇注混凝土质量不高,而且在原有管桩已经成型后,后浇筑混凝土与桩内壁形成天然界面,难以形成有效地摩擦力,加上后浇筑混凝土自重较大,容易在界面形成脱离;第三,内部浇注的混凝土的存在使该段管桩的变形模量提高。不仅在实用性上存在以上缺陷,而且其经济性欠佳,每次使用后,大量导线及应变片都将永久埋设在混凝土中,无法取出,造成浪费,污染环境。技术的内容本技术的目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应变测定装置,包括一个能够插置于被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9)内的气缸(5)和从气缸(5)周壁伸出的活动触手(4),其特征在于:1)所述气缸(5)为金属外壳(8)内安置一个气囊(7),该气囊(7)有一个充气管(2)从金属外壳(8)伸出;2)所述活动触手(4)沿气缸(5)轴向上下两排周向均布,内端与所述气囊(7)接触,外端为感应端,内置应变片(11),并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9)内壁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应变测定装置,包括一个能够插置于被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9)内的气缸(5)和从气缸(5)周壁伸出的活动触手(4),其特征在于:1)所述气缸(5)为金属外壳(8)内安置一个气囊(7),该气囊(7)有一个充气管(2)从金属外壳(8)伸出;2)所述活动触手(4)沿气缸(5)轴向上下两排周向均布,内端与所述气囊(7)接触,外端为感应端,内置应变片(11),并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9)内壁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应变测定装置,具体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触手(4)是由两节套接管构成触手的伸缩臂,其外套管(12)的内端伸入所述金属外壳(8),装有一个橡胶垫(16)而与所述气囊(7)接触;外套管(12)外端有一个销钉孔,通过销钉(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振清,赵岗飞,杨德生,张孟喜,张石磊,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