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23844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充电过流检测模块、放电过流检测模块、短路检测模块和PMOS管;第一端子连接充电器的负极,第二端子连接电池的负极,电池的正极连接充电器的正极;PMOS管的漏极通过限流电阻连接第一端子,栅极连接第二端子,源极连接充电过流检测模块、放电过流检测模块和短路检测模块的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通过PMOS管承受充电器输出的异常过高电压,这样可以避免充电过流检测模块、放电过流检测模块和短路检测模块承受充电器输出的异常过高电压,因此,充电过流检测模块、放电过流检测模块和短路检测模块可以用低压晶体管来构建,可以节省整个电路的芯片面积。(*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移动电子设备一般使用充电 电池组作为电源。一个充电电池组包括充电电池和充放电保护电路。以下结合附图介绍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参见图1,该图为现有技术中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的结构图。充电电池组210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电池212充电时,充电器214的负极 与第一端子连接,电池212的负极与第二端子连接,充电器214的正极与电池212的正极连 接。充放电保护电路220中的充电过流检测模块228、放电过流检测模块227和短路检 测模块229的输入晶体管直接通过限流电阻R202与第一端子连接。如果充电器214发生 异常输出过高电压,则需要关闭开关晶体管Q201,此时充电器214输出的过高电压由Q201 承受。此时,第一端子的电位远低于第二端子的电位,所以充电过流检测模块228、放电过流 检测模块227和短路检测模块229需要用耐高压结构的晶体管构建。但是,耐高压结构的晶体管的面积比较大,所以芯片的面积也相对较大,这样将增 加整个系统的制造成本。并且,充电过流检测模块228、放电过流检测模块227和短路检测 模块229的输入晶体管长期处于高压电场中,这样将导致它们的阈值电压发生改变,最终 将导致充电过流检测模块228、放电过流检测模块227和短路检测模块229的检测精度发生 明显改变。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现有技术中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该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与图1提供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的区别是增加了异常 充电器检测模块。异常充电器检测模块的输入端通过限流电阻连接第一端子,异常充电器检测模块 的输出端连接充电过流检测模块、放电过流检测模块和短路检测模块的输入端。将第二端 子的电位定义为零电位,则当第一端子的电位高于-0. 7V时,异常充电器检测模块中的第 一开关晶体管开通、第二开关晶体管关闭,此时输出端的电位等于第一端子的电位。当第一 端子的电位低于-0. 7V时,异常充电器检测模块中开关晶体管关闭、开关晶体管开通,输出 端的电位等于第二端子的电位。由于异常充电器检测模块的保护作用,输出端不可能输出 高电压,所以充电过流检测模块、放电过流检测模块和短路检测模块可以用低耐压晶体管 构建,但是异常充电器检测模块仍然需要用耐高压的晶体管构建。这样,耐高压的晶体管又 会造成芯片面积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能够降低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的芯片面积。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充电过流检 测模块、放电过流检测模块、短路检测模块和PMOS管;第一端子连接充电器的负极,第二端子连接电池的负极,电池的正极连接充电器 的正极;PMOS管的漏极通过限流电阻连接第一端子,栅极连接第二端子,源极连接充电过 流检测模块、放电过流检测模块和短路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优选地,PMOS管的衬底与PMOS管的源极连接。优选地,所述PMOS管为漏极耐负高压的耗尽型PMOS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通过PMOS管承受充电器输出的异常过 高电压,这样可以避免充电过流检测模块、放电过流检测模块和短路检测模块承受充电器 输出的异常过高电压,因此,充电过流检测模块、放电过流检测模块和短路检测模块可以用 低压晶体管来构建,这样可以节省整个电路的芯片面积。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参见图2,该图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的结构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充电过流检测 模块28、放电过流检测模块27、短路检测模块29和PMOS管Q3。第一端子连接充电器14的负极,第二端子连接电池12的负极,电池12的正极连 接充电器14的正极。PMOS管Q3的漏极通过限流电阻R2连接第一端子,栅极连接第二端子,源极连接充 电过流检测模块28、放电过流检测模块27和短路检测模块29的输入端。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通过PMOS管承受充电器输出的异常过 高电压,这样可以避免充电过流检测模块、放电过流检测模块和短路检测模块承受充电器 输出的异常过高电压,因此,充电过流检测模块、放电过流检测模块和短路检测模块可以用 低压晶体管来构建,这样可以节省整个电路的芯片面积。下面结合图2所示的电路来介绍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当一个与电池组10相连接的充电器14输出异常过高电压时,将第二端子的电位 定义为零电位,则第一端子的电位将远低于零电位,PMOS管Q3的源端输出的电位不会低于 其阈值电压的负值,所以放电过流检测模块27、充电过流检测模块28和短路检测模块29的 输入端电位均不会低于PMOS管Q3的阈值电压的负值。由于PMOS管Q3的保护作用,放电 过流检测模块27、充电过流检测模块28和短路检测模块29均不会承受充电器14输出的异4常过高电压,因此,放电过流检测模块27、充电过流检测模块28和短路检测模块29均可以 使用低压晶体管来构建,这样,将降低整个电路的芯片面积。并且,PMOS管与现有技术中的 异常充电器检测模块相比,结构简单,也可以降低整个电路的芯片面积。另外,由于PMOS管Q3用于承受充电器14输出的异常过高电压,因此,放电过流检 测模块27、充电过流检测模块28和短路检测模块29中的输入晶体管不会处于高压电场 中,这样,高压电场不会对放电过流检测模块27、充电过流检测模块28和短路检测模块29 的检测精度造成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PMOS管为漏极耐负高压的耗尽型PMOS管。该PMOS 管的衬底与PMOS管的源极连接,需要说明的是,PMOS管的衬底也可与电路中电位高于源极 的其它节点连接。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 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方法和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 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 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 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充电过流检测 模块、放电过流检测模块、短路检测模块和PMOS管;第一端子连接充电器的负极,第二端子连接电池的负极,电池的正极连接充电器的正极;PMOS管的漏极通过限流电阻连接第一端子,栅极连接第二端子,源极连接充电过流检 测模块、放电过流检测模块和短路检测模块的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PMOS管的衬底与PMOS管 的源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充电过流检测模块、放电过流检测模块、短路检测模块和PMOS管;  第一端子连接充电器的负极,第二端子连接电池的负极,电池的正极连接充电器的正极;  PMOS管的漏极通过限流电阻连接第一端子,栅极连接第二端子,源极连接充电过流检测模块、放电过流检测模块和短路检测模块的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祖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