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锂电池过放的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78922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止锂电池过放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三极管、一单向开关单元、一采样单元、一电感线圈、一输入电容、一直流直流转换单元、一输出电容、一第一电阻、一第二电阻以及一第三电阻,所述锂电池组过放时,所述采样单元控制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单元停止导通,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导通驱动所述单向开关单元以防止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单元导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止锂电池过放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三极管、一单向开关单元、一采样单元、一电感线圈、一输入电容、一直流直流转换单元、一输出电容、一第一电阻、一第二电阻以及一第三电阻,所述锂电池组过放时,所述采样单元控制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单元停止导通,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导通驱动所述单向开关单元以防止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单元导通。【专利说明】-种防止锂电池过放的控制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领域,尤其涉及电池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非常大,放电电平高,无记忆效应,优秀的性能使它被广泛应用 于各行各业。使用锂电池时,需要重点注意的是锂电池不能过充或者过放,即使是〇. IV的 过充或者过放,对它的使用寿命影响是相当大的。所以对锂电池的过充和过放保护必不可 少,否则就会在反复的使用中损坏锂电池。 -般在锂电池充电器中都有过充保护,所以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电路旨在解决锂电池放 电时的过放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止锂电池过放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第一三极管、一单向开关单元、一采样单元、一电感线圈、一输入电容、一直流直流 转换单元、一输出电容、一第一电阻、一第二电阻以及一第三电阻,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的 发射极连接至锂电池组的正极、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采样单元、所述输入电容的一端 以及所述电感线圈的一端,所述输入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感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至所 述直流直流转换单元,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单元连接至所述采样单元、所述单向开关单元、所 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输出电容的一端以及地,所述输出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采样单 元连接至所述单向开关单元以及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至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 以及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的一端,所述第 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单向开关单元,所述锂电池组过放时,所述采样单元控制所述 直流直流转换单元停止导通,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导通驱动所述单向开关单元以防止所述直 流直流转换单元导通。 优选地,包括第一电容、第七电阻以及第八电阻,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单元具有:电 感连接引脚,连接至所述电感线圈的一端;高电压输出引脚,连接至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 低电压输入引脚,连接至所述采样单元以及所述单向开关单元;基准电压输出引脚,通过连 接至所述第一电容而接地;接地引脚,接地;反馈引脚,连接至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并通 过连接至所述第八电阻而接地;输出引脚,连接至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所述输出电容的 一端以及所述关断引脚;以及关断引脚,连接至所述输出引脚,其中,所述低电压输入引脚 的输入电压小于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单元的门限电压时,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单元停止导通, 所述高电压输出引脚输出低电平。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容为一瓷片电容。 优选地,所述采样单元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以及第六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 端连接至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输入电容的一端以及所述 电感线圈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单向开关单元以及所述第五电阻的一 端,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单向开关单元、所述低电压输入引脚以及所述第六 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其中,所述第六电阻上的电压与所述低电压输入 引脚的输入电压相等。 优选地,所述单向开关单元包括第二三极管以及第三三极管,所述控制电路还包 括第九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至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四电阻的一 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至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所述低电压输出引脚以及所述第 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三极 管的基极以及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 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导通为提供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偏置电压,所述第三三极管 导通并形成正反馈,使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第三二极管饱和导通以使所述低电压输入引 脚的输入电压锁定为低电平。 优选地,所述第二三极管为PNP结构,所述第三二极管为NPN结构。 优选地,所述采样单元包括第十电阻以及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 至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输入电容的一端以及所述电感线 圈的一端,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单向开关单元、所述低电压输入引脚以及所 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其中,所述第十一电阻上的电压与所 述低电压输入引脚的输入电压相等。 优选地,所述单向开关单元包括一可控硅整流元件,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十二 电阻,所述可控硅整流元件的阳极连接至所述低电压输入引脚,所述可控硅整流元件的控 制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接 地,所述可控硅整流元件的阴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输入电容为电解电容,所述输入电容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第一三极管 的发射极、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电感线圈的一端,所述输入 电容的负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输出电容为电解电容,所述输出电容的正极连接至所述关断引脚,所 述输出引脚以及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所述输出电容的负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第一二极管为PNP结构。 本专利技术利用直流直流转换单元、单项开关单元以及采样单元实现锂电池精确的 过放保护,在锂电池放电电压低于一定门限值的时候,通过采样单元使直流直流转换单元 停止工作并通过单向开关单元使直流直流转换单元保持断开,进一步断开电池与负载的连 接,从而保护电池免受过放的危害。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 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一种防止锂电池过放的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一种防止锂电池过放的控制电路的电路图。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 61、单向开关单元2、采样单元4、电感线圈81、输入电容92、直流直流转换单元3、输出电容 93、以及六个电阻。六个电阻分别为第一电阻71、第二电阻72、第三电阻73、第七电阻77、 第八电阻78以及第九电阻79。直流直流转换单元3具有电感连接引脚31、高电压输出引 脚32、低电压输入引脚33、基准电压输出引脚34、关断引脚35、输出引脚36、反馈引脚37以 及接地引脚38。采样单元4包括第四电阻74、第五电阻75以及第六电阻76。单向开关单 元2包括第二三极管62以及第三三极管63。 控制电路连接至锂电池组1和负载发光二极管5。其中,锂电池组的正极连接至 第一三极管61的发射极、第二电阻72的一端、采样单元4的第四电阻74的一端、输入电容 92的一端以及电感线圈81的一端。输入电容92的另一端接地。电感线圈81的另一端连 接至直流直流转换单元3的电感输入引脚31。直流直流转换单元3的关断引脚35连接至 直流直流转换单兀3的输出引脚36、第七电阻77的一端、输出电容93的一端以及负载发光 二极管5的正极。输出电容93的另一端接地。负载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第七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锂电池过放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三极管、一单向开关单元、一采样单元、一电感线圈、一输入电容、一直流直流转换单元、一输出电容、一第一电阻、一第二电阻以及一第三电阻,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至锂电池组的正极、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采样单元、所述输入电容的一端以及所述电感线圈的一端,所述输入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感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单元,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单元连接至所述采样单元、所述单向开关单元、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输出电容的一端以及地,所述输出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采样单元连接至所述单向开关单元以及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至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单向开关单元,所述锂电池组过放时,所述采样单元控制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单元停止导通,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导通驱动所述单向开关单元以防止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单元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林锦旭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