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可调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221045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可调减振装置,包括减振器、橡胶垫、减振垫片、调整螺栓。减振器固定在车架上,在减振器的底部依序垫有橡胶垫和减振垫片,减振垫片的底面中部设有球形凹槽;调整螺栓的螺杆头部为半球形,调整螺栓自下而上以螺接的方式穿过车架并将减振垫片、橡胶垫顶压在减振器的底部。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减振器下方垫有减振橡胶垫、减振垫片,在减振垫片底部中心位置钻球形凹槽,调整螺栓的螺杆半球形头部与减振垫片的球形凹槽刚好接触,使得减振垫片受力均匀并可通过调整调整螺栓的锁紧程度,就可调节减振的幅度,使得整机达到最佳振动状态。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减振器的支撑板折弯后嵌在橡胶件中,可避免振幅的产生。(*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可调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减轻振动,车辆发动机安装车架上时需在车架与发动机之间安装减震器。目 前采用的减震器由于刚度和减振装置的问题,使得其在振动方面得到解决,但是在发动机 所产生的振幅非常不理想,导致其达不到整机的减振效果,严重影响了整机的舒适性和其 工作的性能。而且现有的减震器减振效果欠佳,振幅无法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幅度可略作调整、减振效果好的新型可调减 振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技术是一种新型可调减振装置,它包括减振器、橡胶垫、减振垫片、调整螺 栓;所述的减振器固定在车架上,在减振器的底部依序垫有橡胶垫和减振垫片,减振垫片的 底面中部设有球形凹槽;所述的调整螺栓的螺杆头部为半球形,其大小与减振垫片上的球 形凹槽大小相适应,调整螺栓自下而上以螺接的方式穿过车架,其穿出的螺杆头部顶靠在 减振垫片的球形凹槽内并将减振垫片、橡胶垫顶压在减振器的底部。所述的减振器由盖板、橡胶套、螺栓套、支撑板组成;所述的支撑板具有向上敞开 的中心端口和用于与车架固定的螺孔,中心端口的端缘外翻;所述的橡胶套嵌在支撑板的 向上敞开的中心端口上,盖板套接在橡胶套上且其中心孔与橡胶套中心孔相对;用于与发 动机螺接的螺栓套的穿置在橡胶套的中心孔内且其上端穿置在盖板的中心孔内,螺栓套的 底面可与橡胶垫顶靠。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在减震器下方先垫一块减振橡胶垫(IOmm厚); 然后在减振橡胶垫下面加一块钢铁制作的减振垫片(3mm),在减振垫片底部中心位置钻球 形凹槽,调整螺栓的螺杆头部制成半球形的球头,调整螺栓的螺杆半球形头部与减振垫片 的球形凹槽刚好接触,使得减振垫片受力均勻,调整螺栓螺接在固定于车架上的螺母上,通 过调整调整螺栓的锁紧程度,就可调节减振的幅度,使得整机达到最佳振动状态,在使用中 减振效果好。另,本技术的减震器的支撑板折弯后嵌在橡胶件中,可避免振幅的产生并 可承受更大的切向力。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装配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减振器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实际安装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是一种新型可调减振装置,它包括减振器1、橡胶垫 2、减振垫片3、调整螺栓4。所述的减振器1固定在车架10(参考图5所示)上,在减振器1的底部依序垫有 橡胶垫2和减振垫片3,减振垫片3的底面中部设有球形凹槽31。所述的调整螺栓4的螺 杆头部41为半球形,其大小与减振垫片3上的球形凹槽31大小相适应。所述的调整螺栓4 自下而上以螺接的方式穿过焊接在车架10上的螺母101 (如图5所示),其穿出的螺杆头部 41顶靠在减振垫片3的球形凹槽31内并将减振垫片3、橡胶垫2顶压在减振器1的底部。如图4所示,所述的减振器1由盖板11、橡胶套12、螺栓套13、支撑板14组成。所 述的支撑板14具有向上敞开的中心端口 141和用于与车架10固定的螺孔142,中心端口 141的端缘外翻;所述的橡胶套12嵌在支撑板的14向上敞开的中心端口 141上,盖板11套 接在橡胶套12上且其中心孔111与橡胶套12中心孔121相对;用于与发动机20 (参考图 5所示)螺接的螺栓套13的穿置在橡胶套12的中心孔121内且其上端穿置在盖板11的中 心孔111内,螺栓套13的底面可与橡胶垫2顶靠。如图5参考图1所示,安装时,减震器1通过螺栓103固定在车架10上,发动机 20的固定螺栓102固定在减震器1的上表面螺纹孔中。在车架10的固定横梁架底部有钻 孔,并配焊螺母101。所述的调整螺栓4自下而上以螺接的方式穿过焊接在车架10上的螺 母101,其穿出的螺杆头部41顶靠在减振垫片3的球形凹槽31内并将减振垫片3、橡胶垫 2顶压在减振器1的底部。本技术的重点就在于所述的支撑板14的中心端口的端缘外翻,且该减震器 可通过螺栓去调节减震的幅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 范围,即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 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新型可调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减振器、橡胶垫、减振垫片、调整螺栓;所述的减振器固定在车架上,在减振器的底部依序垫有橡胶垫和减振垫片,减振垫片的底面中部设有球形凹槽;所述的调整螺栓的螺杆头部为半球形,其大小与减振垫片上的球形凹槽大小相适应,调整螺栓自下而上以螺接的方式穿过车架,其穿出的螺杆头部顶靠在减振垫片的球形凹槽内并将减振垫片、橡胶垫顶压在减振器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可调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振器由盖板、橡 胶套、螺栓套、支撑板组成;所述的支撑板具有向上敞开的中心端口和用于与车架固定的螺 孔,中心端口的端缘外翻;所述的橡胶套嵌在支撑板的向上敞开的中心端口上,盖板套接在 橡胶套上且其中心孔与橡胶套中心孔相对;用于与发动机螺接的螺栓套的穿置在橡胶套的 中心孔内且其上端穿置在盖板的中心孔内,螺栓套的底面可与橡胶垫顶靠。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可调减振装置,包括减振器、橡胶垫、减振垫片、调整螺栓。减振器固定在车架上,在减振器的底部依序垫有橡胶垫和减振垫片,减振垫片的底面中部设有球形凹槽;调整螺栓的螺杆头部为半球形,调整螺栓自下而上以螺接的方式穿过车架并将减振垫片、橡胶垫顶压在减振器的底部。由于本技术在减振器下方垫有减振橡胶垫、减振垫片,在减振垫片底部中心位置钻球形凹槽,调整螺栓的螺杆半球形头部与减振垫片的球形凹槽刚好接触,使得减振垫片受力均匀并可通过调整调整螺栓的锁紧程度,就可调节减振的幅度,使得整机达到最佳振动状态。另,本技术的减振器的支撑板折弯后嵌在橡胶件中,可避免振幅的产生。文档编号F16F15/08GK201687890SQ201020199870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1日专利技术者俞久仁, 李胜玉, 杨荣国, 许波涛, 郭涛, 黄阳印 申请人: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可调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减振器、橡胶垫、减振垫片、调整螺栓;所述的减振器固定在车架上,在减振器的底部依序垫有橡胶垫和减振垫片,减振垫片的底面中部设有球形凹槽;所述的调整螺栓的螺杆头部为半球形,其大小与减振垫片上的球形凹槽大小相适应,调整螺栓自下而上以螺接的方式穿过车架,其穿出的螺杆头部顶靠在减振垫片的球形凹槽内并将减振垫片、橡胶垫顶压在减振器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波涛俞久仁郭涛黄阳印李胜玉杨荣国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