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孔德宇专利>正文

一种中低速磁悬浮F型轨轨缝检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10585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中低速磁悬浮F型轨轨缝检测仪,其包括T型板式机架、行走机构、连接轴机构、压紧导向机构、轨缝参数测量装置、刹车机构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行稳定,测量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拆装快捷,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维护方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轨缝检测仪,尤其是涉及一种中低速磁悬浮F型轨轨缝检测 仪。
技术介绍
我国中低速磁悬浮铁路线路的建设和检测还处在初级阶段,中低速磁悬浮F型轨 特殊的截面形状不同于普通T型轨,其轨缝几何参数也更为复杂。目前,国内尚无成熟的检 测技术及设备可以实现中低速磁悬浮F型轨轨缝几何参数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稳定,测量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 单,拆装快捷,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的中低速磁悬浮F型轨轨缝检测仪。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包括T型板式机架、行走机构、连接轴 机构、压紧导向机构、轨缝参数测量装置、刹车机构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所述T型板式机架由T型测量板、手推杆、提手II和提手I组成;提手II和提手I 对称设于T型测量板头部上表面,手推杆设于T型测量板上;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轮I、行走轮II和行走轮III,行走轮I和行走轮II对称设 于T型测量板头部下表面,行走轮III设于T型测量板尾部下表面;所述连接轴机构包括连接轴、连接轴套、拉伸弹簧和连接旋钮;连接轴套设于连接 轴端部,拉伸弹簧设于连接轴套内,连接轴一端与拉伸弹簧相连,连接轴套通过连接旋钮与 T型测量板相连;所述压紧导向机构包括导向轮I、导向轮杆I、导向轮II、导向轮杆II、导向轮III、 导向轮杆III和拉手;导向轮I与导向轮杆I相连,导向轮II与导向轮杆II相连,导向轮III与 导向轮杆III相连,拉手设于导向轮杆III上,导向轮杆I、导向轮杆II、导向轮杆III分别设于T 型测量板的三个端部下方,呈等腰三角形分布;所述轨缝参数测量装置包括里程编码器、轨缝垂面差测量传感器、轨缝平面差测 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发射端、光电传感器接收端和L型承载机构;里程编码器设于行走轮 I上,轨缝垂面差测量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发射端均设于τ型测量板下表面,L型承载机构 与τ型测量板侧面边缘固连,光电传感器接收端设于L型承载机构上,光电传感器接收端与 光电传感器发射端具有相同的轴向位置,轨缝平面差测量传感器设于L型承载机构侧面; 光电传感器发射端、光电传感器接收端、轨缝垂面差测量传感器和轨缝平面差测量传感器 均分布在与轨道前进方向垂直的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刹车机构设于手推杆上;所述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包括主控计算机和数据采集系统,主控计算机设于手推杆 上,数据采集系统设于T型测量板上,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屏蔽电缆与里程编码器、轨缝垂面 差测量传感器和轨缝平面差测量传感器相连,主控计算机通过屏蔽电缆与数据采集系统相连;所述T型测量板上设有装有电池的电池盒。所述里程编码器、轨缝垂面差测量传感器、轨缝平面差测量传感器共用一套数据 采集系统和电池。本技术运行稳定,全部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测量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结构 简单,拆装快捷,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压紧导向机构在连接轴机构的拉伸弹簧的 作用,可使本装置在在F型轨道上稳定行走;轨缝几何参数(即轨缝垂面差、轨缝平面差、轨 缝端面差)的测量均由光电传感器发射端和光电传感器接收端与各传感器相互配合实现; 轨缝几何参数最终存储于主控计算机中,为轨道的维护提供依据;本技术具有安全自 锁和断电数据保护功能,工作可靠,失误率低;专用电池盒使得电池充电更便捷可靠,使用 中还可快速拆换电源。本技术还可用于竣工验收等工程环节,实现了一机多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三维轴视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主视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左视图;图4为轨缝垂面差示意图;图5为轨缝平面差示意图;图6为轨缝端面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2、3,本实施例包括T型板式机架、行走机构、连接轴机构、压紧导向机 构、轨缝参数测量装置、刹车机构8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所述T型板式机架由T型测量板10、手推杆11、提手II 24和提手I 23组成;提手 II 24和提手I 23对称设于T型测量板10头部上表面,手推杆11设于T型测量板10上;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轮I 27、行走轮II 20和行走轮III 17,行走轮I 27和行走 轮II 20对称设于T型测量板10头部下表面,行走轮III 17设于T型测量板10尾部下表面;所述连接轴机构包括连接轴2、连接轴套4、拉伸弹簧3和连接旋钮5 ;连接轴套4 设于连接轴2端部,拉伸弹簧3设于连接轴套4内,连接轴2 —端与拉伸弹簧3相连,连接 轴套4通过连接旋钮5与T型测量板10相连;所述压紧导向机构包括导向轮I 26、导向轮杆I 25、导向轮II 21、导向轮杆II 22、 导向轮III 18、导向轮杆III 19和拉手1 ;导向轮I 26与导向轮杆I 25相连,导向轮II 21与 导向轮杆II 22相连,导向轮III 18与导向轮杆III 19相连,拉手1设于导向轮杆III 19上,导 向轮杆I 25、导向轮杆II 22、导向轮杆III19分别设于T型测量板10的三个端部下方,呈等 腰三角形分布;所述轨缝参数测量装置包括里程编码器16、轨缝垂面差测量传感器12、轨缝平面 差测量传感器28、光电传感器发射端14、光电传感器接收端15和L型承载机构13 ;里程编 码器16设于行走轮I 27上,轨缝垂面差测量传感器12和光电传感器发射端14均设于T型4测量板10下表面,L型承载机构13与T型测量板10侧面边缘固连,光电传感器接收端15 设于L型承载机构13上,光电传感器接收端15与光电传感器发射端14具有相同的轴向位 置,轨缝平面差测量传感器28设于L型承载机构13侧面;光电传感器发射端14、光电传感 器接收端15、轨缝垂面差测量传感器12和轨缝平面差测量传感器28均分布在与轨道前进 方向垂直的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刹车机构8设于手推杆11上;所述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包括主控计算机7和数据采集系统9,主控计算机7设于手 推杆11上,数据采集系统9设于T型测量板10上,数据采集系统9通过屏蔽电缆(图中未 示出)与里程编码器16、轨缝垂面差测量传感器12和轨缝平面差测量传感器28相连,主控 计算机7通过屏蔽电缆(图中未示出)与数据采集系统9相连;所述T型测量板10上设有装有电池的电池盒6。所述里程编码器16、轨缝垂面差测量传感器12、轨缝平面差测量传感器28共用一 套数据采集系统9和电池。对F型轨轨缝的测量包括三个空间方向上的几何参数测量轨缝垂面差、轨缝平 面差、轨缝端面差。参照图4,轨缝垂面差Sl是指两块相邻的F型轨道板上平面在轨缝处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参照图5,轨缝平面差S2是指两块相邻F型轨道板外侧边缘在轨缝处平面方向上 的距离差。参照图6,轨缝端面差S3是指两块相邻F型轨道板在轨缝处端面之间的距离差。工作时,手握手推杆11向前推动,导向轮I 26、导向轮II 21、导向轮III 18在拉伸 弹簧3的作用下,对T型板式机架进行导向定位,始终紧贴轨道的外侧,使其能在F型轨道 上稳定行走;当具有相同轴向位置的光电传感器接收端15和光电传感器发射端14运行到 轨缝起始处时,光电传感器发射端14、光电传感器接收端15接通,判定此处轨缝开始,当光 电传感器接收端15和光电传感器发射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低速磁悬浮F型轨轨缝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T型板式机架、行走机构、连接轴机构、压紧导向机构、轨缝参数测量装置、刹车机构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所述T型板式机架由T型测量板、手推杆、提手Ⅱ和提手Ⅰ组成;提手Ⅱ和提手Ⅰ对称设于T型测量板头部上表面,手推杆设于T型测量板上;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轮Ⅰ、行走轮Ⅱ和行走轮Ⅲ,行走轮Ⅰ和行走轮Ⅱ对称设于T型测量板头部下表面,行走轮Ⅲ设于T型测量板尾部下表面;所述连接轴机构包括连接轴、连接轴套、拉伸弹簧和连接旋钮;连接轴套设于连接轴端部,拉伸弹簧设于连接轴套内,连接轴一端与拉伸弹簧相连,连接轴套通过连接旋钮与T型测量板相连;所述压紧导向机构包括导向轮Ⅰ、导向轮杆Ⅰ、导向轮Ⅱ、导向轮杆Ⅱ、导向轮Ⅲ、导向轮杆Ⅲ和拉手;导向轮Ⅰ与导向轮杆Ⅰ相连,导向轮Ⅱ与导向轮杆Ⅱ相连,导向轮Ⅲ与导向轮杆Ⅲ相连,拉手设于导向轮杆Ⅲ上,导向轮杆Ⅰ、导向轮杆Ⅱ、导向轮杆Ⅲ分别设于T型测量板的三个端部下方,呈等腰三角形分布;所述轨缝参数测量装置包括里程编码器、轨缝垂面差测量传感器、轨缝平面差测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发射端、光电传感器接收端和L型承载机构;里程编码器设于行走轮Ⅰ上,轨缝垂面差测量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发射端均设于T型测量板下表面,L型承载机构与T型测量板侧面边缘固连,光电传感器接收端设于L型承载机构上,光电传感器接收端与光电传感器发射端具有相同的轴向位置,轨缝平面差测量传感器设于L型承载机构侧面;光电传感器发射端、光电传感器接收端、轨缝垂面差测量传感器和轨缝平面差测量传感器均分布在与轨道前进方向垂直的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刹车机构设于手推杆上;所述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包括主控计算机和数据采集系统,主控计算机设于手推杆上,数据采集系统设于T型测量板上,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屏蔽电缆与里程编码器、轨缝垂面差测量传感器和轨缝平面差测量传感器相连,主控计算机通过屏蔽电缆与数据采集系统相连;所述T型测量板上设有装有电池的电池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德宇周喆吴志强戴裕旸闫实孟绮吴湘华曹宏宇
申请(专利权)人:孔德宇周喆吴志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